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特稿:为知识产权全球治理增添“正能量”

2020-03-03 14:48:1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特稿:为知识产权全球治理增添“正能量”

  新华社记者张莹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是一个了不起的故事,是一段非常了不起的旅程,我们应该承认这一点。”去年底,在一部面向全球播放的英文纪录片《中国专利》中,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如此评价。

  中国知识产权事业伴随改革开放起步,用数十年时间走过西方知识产权体系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在发展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的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知识产权全球治理增添“正能量”。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从“零”起步,较短时间内建立了符合国际通行规则、门类较为齐全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入了几乎所有主要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与全球8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或区域性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始终是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遵循者、参与者、维护者,一直积极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多双边事务,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全球治理。

  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不断创新发展。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取得一批务实成果。2019年,中国与欧盟完成历时8年的中欧地区地理标志合作与保护协定谈判,对地理标志设定了高水平的保护规则,并在附录中纳入双方各275项具有各自地区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包括欧洲的“帕尔玛火腿”“爱尔兰威士忌”及中国的“绍兴酒”“霍山黄芽”等。

  印度尼西亚今年1月28日批准了《视听表演北京条约》,成为第30个批准该条约的缔约方。2012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员国在北京缔结该条约。该条约填补了视听表演领域给予表演者全面保护的国际条约的空白,按规定将于4月28日对其30个缔约方生效。

  各国权利人“一视同仁”

  知识产权不仅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技术创新的“助推器”,是贸易全球化的桥梁和纽带。截至2019年底,中国专利、商标申请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已公布的2017年和2018年数据显示,中国在《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二,通过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体系提交的商标申请量居世界第三。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是知识产权的保护者和创造者。

  “经过大约40年发展,中国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已实现与国际社会接轨,知识产权保护达到国际水平,这是一个举世公认的评价。”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单晓光教授对新华社记者说,在推进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过程中,中国朝着加强保护、优化政策方向做出了巨大努力,坚持为中外企业提供“一视同仁”的有效保护。

  美国知名专利博客Patently-O发文说,外国权利人在华提起的专利侵权诉讼,能够依法胜诉和获颁禁令,表明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实践是公平、公正的。

  中国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每年给国外权利人带来巨大收益。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对外支付的知识产权使用费已超过340亿美元。

  以开放的态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中国成为全球贸易和创新活动的“热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9年版《世界知识产权报告》指出,全球创新活动一大发展趋势是,在地域上越来越向中国、德国、日本、韩国和美国5个国家的大城市热点地区集中。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大幅提升至第31位,连续两年入列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

  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知识产权事业为何能持续数十年高速发展?其中积累的先进经验备受国际社会瞩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高锐认为,中国将知识产权置于战略高位,在各个经济领域都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并持续数十年表现出长期政策决心,这些经验值得与其他国家分享。

  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会长勒娜·里盖蒂·佩洛西认为,中国知识产权事业之所以能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是得益于中国经济主体与世界经济主体的需求越来越趋于一致,双方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更多共识;二是中国培养出许多具有全球视野的知识产权人才,他们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通过学术交流及人才培养等方式,中国也在积极为全球知识产权治理贡献智慧,更加自信地融入知识产权全球合作。例如,作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务实成果之一,中国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的首批知识产权硕士已于2018年顺利毕业,把从中国学到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经验带向世界各地。

  当前,新的发展阶段对各国知识产权治理提出新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产业带来巨大变革,许多新技术催生的行业已超越原有知识产权体系保护范围。单晓光表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各国应该怀着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相互学习。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及生命科学等技术领域中国已走到世界前列,在相关行业积累了宝贵的知识产权保护经验,这有助于解决全球共同面临的难题。

  • 相关阅读
  • 东湖评论:科技利器助力疫情防控

      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代表党中央向奋斗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他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

    时间:03-03
  • 新华网评:向不懈的坚持致敬

      “众志成城 防控疫情”系列网评之122:   宋 燕   由全面防控向群专结合、精准防控转变!这是3月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对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

    时间:03-03
  • 江右时评:加大科研攻关力度 以科技终结疫情

      “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为依靠科技手段战胜疫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当前,面对疫情的复杂形势,需要...

    时间:03-03
  • 陆续“降级”!浙江、江苏、广东宣布调整为二级响应

      又一个省宣布,降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等级——浙江省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等级从原来的一级调整为二级。   自1月23日起   全国多地启动一级响应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   2月21日以来   全...

    时间:03-03
  • 大江时评:赢得战“疫”要用好科技“利器”

      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病毒是祸害,科技就是利器和“利剑”。回...

    时间:03-03
  • 唱好复工复产“春之曲”

      入春天渐暖,山河已鹅黄。习近平总书记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为各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提供了思...

    时间:03-03
  • 一张脸占据《人民日报》一整版,这人啥来头?

      图中这张面孔名叫戴文豪,广东云梧高速省界联合一线检疫人员,一位有着18年党龄的退伍军人。   今天,他登上《人民日报》公益广告,一个人就占据了一个整版。而他背后挺立的,是整个广东交通人队伍...

    时间:03-03
  • 海南3名干部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或撤职

      中新网海口3月3日电 (记者 洪坚鹏)海南省纪委监委3日通报,东方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杨剑锋,万宁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纪一豪,东方市政府党组成员、东方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邢卫等3人日前因严重违纪违...

    时间:03-03
  • 贵州24县(区)减贫摘帽 战“疫”反“贫”两不误

      (抗击新冠肺炎)贵州24县(区)减贫摘帽 战“疫”反“贫”两不误   中新网贵阳3月3日电 (记者 张伟)贵州官方3日发布《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正安等24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公告》,正安等24个县(区)符合...

    时间:03-03
  • 目前的中医药取得了哪些效果?听听疫情一线的专家怎么说

      在这次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定点医院的中药使用比例超九成,中医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效。广东省中医院专家邹旭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轻症患者接受中医治疗效果很好,重症患者则能够减少向危重症的转变...

    时间:03-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