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四名中医师奋战在抗疫一线—— 守护武汉的中医力量

2020-03-04 15:45:34

来源:人民日报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历史上,中医药在治疗疫病上有独特的经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抗击疫情的作用,组织国家中医医疗队驰援湖北。通过治疗,许多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治愈出院,广大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中医师功不可没。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李军昌——

  今天我定不负武汉

  32年前,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中医科副教授李军昌曾在湖北中医学院学习。武汉,有他熟悉的人,怀念的校园,爱吃的热干面。得知疫情后,他就投出了请战书。

  2月17日,李军昌作为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到达武汉,担任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二科副主任,负责3个病区约170位患者的中医药诊疗方案的制定。培训结束,他和新战友第一批“冲进”病区,迅速开展收治工作。结合发现的问题,他们提出三点建议:病房管理实行中西医结合模式,治疗用汤剂基础方与免煎颗粒的辨证变化方相结合模式,成立“中医药诊疗指导小组”。

  感染二科的病人多数年龄大,基础病变多,病情重。中医需要望闻问切,过程复杂。为了给一位80岁老人拍X光片,李军昌专门参加培训,把20多个步骤逐条记下来,拍的时候,不断调整角度,把球管放在最精准的位置,终于拍出了清晰的光片。

  在查房时,病人得知他是在武汉学的中医,感觉更亲近了。一位大爷说:“虽然你穿着防护服,我看不清你,但你是军人,还是中医,我相信你!”去武汉时,李军昌带上了同事紧急赶制的几百个用中药制成的香囊给患者,患者们都说:“用了提神醒脑,很喜欢。”

  “当年武汉培养了我,今天我定不负武汉!”李军昌说。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血液科主任医师许树才——

  不断提高中医药疗效

  “通过使用中医药的方法,患者症状普遍得到了缓解。”1月18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血液科主任医师许树才主动请缨调往发热门诊,以中医药诊疗方案救治患者。“许多患者是典型的发烧咳嗽,吃了西药不见效果,我们就用中药。”许树才说。

  1月20日的一次接诊经历让许树才印象深刻。“那是一位有西医学习经历的年轻女患者,感染后服用抗病毒和消炎类西药,但高烧依旧不退。”许树才开了10服中药,3天后患者的症状基本缓解。

  许树才介绍,每次查房自己都要与患者近距离接触,问诊时要求患者摘掉口罩,查看舌苔脉象,从而对症下药。“新冠肺炎病情相对复杂,症状不典型的较多,在发热之外,还有拉肚子、肌肉酸痛等症状,这在客观上加大了用药的难度。”

  接诊上千例病患后,许树才也在不断思考如何提高中医药治疗的效果。“目前看来,‘一个方子打遍天下’还不可能,在特定的阶段用特定的药,疗效才能更好,在这个过程中,也在不断推动中医药发展。”

  在许树才负责的重症病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有不少转为轻症。“一开始有些患者持怀疑的态度,但症状明显改善后,态度180度大转弯,说自己爱上了中医。”许树才说:“让中医药在抗疫一线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是我的心愿。”

  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队员陆炜青——

  看到了更多患者康复

  2月14日,首个中医方舱医院——江夏方舱医院正式启用,江苏省常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陆炜青是第一批进舱收治患者的医生。每次进舱,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对于年近50岁的陆炜青来说挑战不小。

  有一天戴的口罩型号不合适,在舱内的憋闷感比以往强烈很多,陆炜青一度有些缺氧,呼吸不畅。当天有12位患者需要采集咽拭子标本,还有一批患者要交接到其他病区,工作量很大。护目镜也逐渐有了雾气,为防出错,陆炜青不得不闭一只眼去核对病例。等忙完手头工作,时间已经过去了6个多小时。

  陆炜青出方舱时,碰到了准备进去帮忙的另一位医生。原来,同事以为他体力不支,撑不住了。“把口罩拿下来的一瞬间,空气一进来,感觉能够通畅的呼吸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陆炜青说。

  虽然很辛苦,但陆炜青觉得努力并没有白费,他看到了更多患者康复。江夏方舱医院收治的所有患者通过中医治疗后,没有人病情发生恶化,每个病人都在好转。

  陆炜青记得,有一位刚来方舱的患者有胸闷心慌症状,吃了中药,再加上穴位按摩和心理疏导,症状消失了。他介绍,目前自己所在病区的100多名患者中已有十几名治愈出院。

  国家中医医疗队(湖南)队长朱莹——

  再辛苦也值得

  2月26日,湖北武汉江夏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康复出院,其中有朱莹所在的湖南中医医疗队负责的14名患者。

  今年57岁的朱莹是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在收到动员令的时候,尽管身体状况并不好,家中母亲也在病危中,她还是坚决来到了武汉,“我相信通过中西医充分结合、系统治疗,一定能帮助武汉人民早日战胜疫情。”

  穿上厚厚的防护隔离服,还要戴上一层又一层的手套,给脉诊造成了不便。“我开玩笑地对同事们说,‘患者的脉好像都变细了’。”朱莹说:“不过,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脉诊的时候,多切一会,再结合问诊、看舌象等,基本都能做出准确诊断。”

  在隔离病区,朱莹查一次房就要3个小时,衣服总要被汗水浸透。“看到患者可以开心出院时,再辛苦也值得了。”朱莹说。

  有位59岁的患者张女士,一度让朱莹很揪心,“两天两夜呕吐,一点东西也进食不了。”为此,朱莹和同事想了各种法子,“我们及时调整药方,用药两天后情况明显缓解,经检测各项指标转为正常,近期可以出院。”

  (记者 申少铁 李龙伊 韩 鑫 生命时报记者 张 健 董长喜)

  • 相关阅读
  • 工信部:目前防护服的生产供应已能够满足需求

      (抗击新冠肺炎)中国工信部:目前防护服的生产供应已能够满足需求   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记者 李亚南)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4日在北京表示,目前,防护服的生产供应已经由十分...

    时间:03-04
  • 紫金e评:全力以赴战疫情,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时不我待。胜利在望未全功,疫情当前、任务繁重,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容不得松口气、歇歇脚。   坚持系统思维抗疫,疫情防控与脱贫...

    时间:03-04
  • 香山评论:以“科技力量”夺取战疫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3月2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

    时间:03-04
  • 新华网评:有一种硬核担当叫“举全省之力”

      这是争分夺秒的阻击战,也是团结一心的保卫战。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湖北省医疗资源紧张和病人住院需求大的情况,党中央紧急部署,统筹安排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

    时间:03-04
  • 疫情防控需警惕“快活三里”现象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疫情持续好转,防控成效突显,复工复产有序有力推进。不少人多日紧绷的神经出现松懈,甚至盲目乐观,三五成群的人卸下口...

    时间:03-04
  • 人民评“疫”:凝聚科技战“疫”的硬核力量

      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不断拓展。在这一关键...

    时间:03-04
  • 新华调查:这些高科技“战疫尖兵”或成未来产业尖端

      新华社成都3月4日电 题:这些高科技“战疫尖兵”或成未来产业尖端   新华社记者   “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

    时间:03-04
  • 漫评:科技是战胜疫情的硬核“武器”

    科技战“疫”(漫画作者:张祖艳)   习近平总书记2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

    时间:03-04
  • 紫金e评:致敬战“疫”中的青春力量

      当新冠疫情汹汹来袭,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荆楚大地开始打响。朔风再冽、山水再长,挡不住国人援助武汉的同胞情谊。在这场全民战“疫”中,一大批80、90后成为了逆行在防疫前线的中坚力量。   面对疫...

    时间:03-04
  • 抗“疫”观察:援鄂官员晋升副部,党内政治资源加速优化配置

      (抗击新冠肺炎)中国抗“疫”观察:援鄂官员晋升副部,党内政治资源加速优化配置   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记者 张蔚然)3月3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决定任免名单,任...

    时间:03-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