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消除引发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隐患 我国进入全面禁食野生动物时代

2020-03-04 16:56:07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最近一个多月的新冠肺炎疫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暴露出滥食野生动物而引发人类疾病和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巨大隐患。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我国正式进入全面禁食野生动物时代,中国人长期形成的饮食文明受到关注。

  食客“不禁” 野生动物贩卖“不止”

  3月2日,公安部消息称,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各级公安机关采取坚决有力措施,依法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涉及野生动物的刑事案件948起、查处行政案件2147起,收缴野生动物9.2万头(只)、野生动物制品5300余公斤。

  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立实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许多地区都不同程度地有一些食用野生动物的习俗,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一般主要是出于“物以稀为贵”的心理,还有不少人觉得“野味”滋补、营养价值更高、保健作用更强,且“没有污染”,故不惜高价追逐“野味”,助长了滥食野生动物的行为和对野生动物的不正常需求。

  记者调查看到,在微信、抖音、快手、QQ等社交软件,多个网站网络论坛,均大量存在关于捕获、杀害、售卖野生动物的内容。甚至一些商家更是高调发动对外招商融资,召开股东大会,以一万元一股的价格出售原始股票;有的在微信上招聘“团队成员”,做品牌扩张。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周海翔表示,国内野生动物的销售主要有公开市场、地下黑市、网络售卖三种方式。公开市场以零货销售为主,相比熟客走量型的地下黑市和日益兴起的网络售卖,公开市场呈现的只是冰山一角。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志愿者刘懿丹告诉记者,近年来网络黑市销售野生动物日益猖獗,不少野味贩子借着虚拟平台的管理漏洞,创建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野味帝国”。

  在这张庞大的产销网络中,南方省份以及东北地区供应量和消费量巨大,西部边远地区则成为重要野生动物的供应地。

  “各地野生动物资源不一样,比如宁夏主要是野鸡、野兔、野鸭,东北以狍子、熊掌为主,河北、天津、安徽一带主要是各类小型候鸟,广东、广西一年四季蛇和鸟都不少,浙江、湖南、湖北丘陵地区有野猪、麂子这些兽类……各地区的特色,拼齐了一副‘野味地图’。”让候鸟飞志愿者天将明说。

  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关键字野生动物可以看到,仅刑事案件文书便多达18889条,涉及非法捕猎、非法收购、运输、出售、杀害国家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同时,在实际工作中,相关检查远远不够。在非法获利群体联合的背景下,野生动物运输检查形同虚设,让“运输网”畅通无阻。

  北京草原之盟环境保护促进中心志愿者祁玉婷表示,有大量长途客车成为运输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大巴车司机长期干这个,一出发就打电话。这边发车了,那边就说在哪里等,如果有危险马上通知换地方。”祁玉婷说。

  此外,志愿者还发现,上下货点一般集中在高速收费站、服务区附近的路边、空旷平地等。有的货点甚至在终点客运站,就在管理人员眼皮底下。

  公开报道显示,有胆大妄为的野生动物贩子,公然将一车车野生动物拉至火车站转运,他们勾结铁路货运部门管理人员,身着工作人员制服,自由出入货运场所。

  沪昆高速湘赣交界处的收费站,一辆装运苹果的货车放弃绿色通道,选择收费通道通行,引起民警注意。打开车厢,搬开一箱箱苹果后,大量野生动物的死体出现在民警眼前:因是非法狩猎而得,许多动物腿部断裂失血而亡,血肉模糊。

  按图索骥,在2018年,江西省森林公安局发现了一张遍及全国15个省份、江西11个地市30多个县的犯罪网络,查出不少公职人员参与贩卖,非法开具运输证明。

  “据我调查估算,全国每天至少有上百吨野生动物被卖掉。”刘懿丹说。

  公安部透露,近期各地公安机关密切协同配合,坚持网上网下联动,集中查处了一批大要案件,摧毁一批跨区域犯罪团伙。福建明溪查获野生动物死体共77只,其中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5只,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棕鼯鼠11只;贵州遵义查获2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狝猴和1头野猪、2只孔雀;四川巴中连续破获3起涉野生动物犯罪案件,捣毁非法野生动物制品窝点7个,查获青麂、果子狸、獾等野生动物制品400余公斤;湖南祁阳根据网上线索破获一起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当场收缴河麂70只、野猪、野兔、竹鼠等野生动物冻体400余只,涉案金额30余万元。

  野生动物管制混乱为“食野”留下空间

  2003年8月,在SARS疫情被逐渐消灭后,林业部门将果子狸等54种陆生野生动物,列入可进行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动物名单。实行一段时间后,“54种动物名单”被废止。野生动物只要经过林业部门批准,均可以驯养繁殖和利用,范围非常宽泛。

  在此背景下,经过17年的成长,中国野生动物利用产业发展迅猛。以江西为例,公开报道显示,截至2018年,全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及经营利用企业1500余家,实现野生动物繁育产业年产值100亿元的发展目标。其中,以“中国果子狸养殖之乡”江西省万安县为例,这里仅一家龙头企业就年产商品狸2.8万余只,年产值3500多万元。

  “相对来说,确定可以商业利用的54种动物,比现在遍地开花的局面还是好很多。有很多野生动物无法进行人工驯养,但非常容易通过审批拿到‘驯养繁殖许可证’,让人气愤又无奈。”周海翔说。

  有学者根据国家林业局在线审批系统的公开资料搜索,2005-2013年间,国家林业局共计向企业和个人发放了3725张“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这还不算各省级林业部门审批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以及无序非法的驯养繁殖。

  审批容易、监管缺失,导致林业部门发放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经营利用许可证”广受诟病。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其成为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洗白工具”。

  志愿者洪武多次到广东等地的农贸市场调查,发现旱獭与鼠类可以大量批发。“两广向来有‘一鼠抵三鸡’的说法,所以鼠类、旱獭等很有市场。它们又黑又大又多,混杂在一起,市场好像‘地狱一角’,但商贩都声称自己是持证合法经营,拿他们没办法。”洪武说。

  更荒诞的是,鼠类等野生动物被林业部门批准进行驯养、繁殖、利用,然而农业部门却无法对其进行检验检疫,食用的潜在危险极大。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规定:“动物检疫的范围、对象和规程由农业部制定、调整并公布”。公开信息显示,目前我国农业部门只颁布了生猪、家禽、反刍动物、马属动物、犬、猫、兔、蜜蜂等约10种动物的产地检疫规程,野猪、野禽等可对应参照上述规程进行产地检疫。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动物无法进行检疫。

  专家表示,动物检验检疫的标准确实“很令人头疼”。一方面,人类对野生动物所携带的病毒及其传播方式的了解十分有限,无法制定相关依据;另一方面,从公共卫生安全角度来看,不应该允许相当一部分动物进行经营利用,更不能为其制定检疫标准。

  “基本沦为一个摆设了。”林业部门一位长期负责野生动物保护的专业人士表示:“野生动物种类太多了,一百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省重点也有一两百种,还有数量更多的‘三有动物’、没有列入保护名录的动物。没法检,不知道检什么东西,根本弄不到位。”

  杜绝传染源 亟须饮食文明

  1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关于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公告》。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2月26日,国家林草局明确,凡是从事以食用为目的的野生动物人工繁育,须撤回并注销所核发的许可证件或文书,并停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出售、运输野生动物等活动。随后,深圳、广州两地接连出台更坚决的措施,对禁止食用、交易野生动物做出更明确的规定。

  张立实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滥食野生动物而引发人类疾病和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巨大隐患,亟须尽快制定或修订相关法律来禁止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行为。但制定和修订法律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在当前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出台一个专门决定的形式,针对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约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事实上,有研究表明,约80%的人类新发传染病都与野生动物有关。张立实表示,食用野生动物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就是可能导致某些传染病、人畜共患病和食源性疾病等。如2003年的“非典”(SARS),2012年后发生的死亡率很高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以及这次的新冠病毒感染肺炎,其病原都是(不同类型的)冠状病毒,研究已证明,这些病毒都来源于蝙蝠,再通过某些野生动物(如果子狸等)感染人,进而引起人群中传染病的流行。

  “食用野生动物还可能导致如鼠疫、埃博拉病毒感染、禽流感、甚至艾滋病等多种危害较大的传染疾病、人畜共患病、寄生虫病和食物中毒等。”张立实说。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等学者表示,这些病毒本来存在于自然界,野生动物宿主并不一定致病致死,但由于人类食用野生动物,或者侵蚀野生动物栖息地,使得这些病毒与人类的接触面大幅增加,给病毒从野生动物向人类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危及公共卫生安全。

  为了最大程度隔断传染源,张立实建议,应尽快制定《生物安全法》和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尽快发布《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使相关的监管有法可依,有更具体的可操作性。

  事实上,此前我国相关名录对社会影响较大的关键类群并未形成覆盖。例如,在相关名录所保护的1804种野生动物当中,我国130余种蝙蝠和5种旱獭未见有任一种上榜,而这两个类群正是2003年SARS和2019年的鼠疫及冠状病毒的主要携带者,相应保护依据的缺失使得公共卫生安全面临较大风险。

  张立实表示,农业和畜牧业、动物及其疫病、生态和环境保护、病原和传染病控制等相关研究机构应加强对野生动物及其合理利用,尤其是有较大经济利用价值的野生动物的研究,正确区分按照家畜家禽管理的野生动物和应严格限制对野生动物,不断修订完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以保护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对确因科研、药用、展示等特殊原因而需要对野生动物进行非食用性利用(如开展动物实验研究以及作为某些必需的工业原料和药物等)的行为,要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相关规定实行严格审批,并严格做好相关的检疫检验工作。

  同时,张立实指出,政府相关部门、学术团体、媒体、研究机构和学校等应从预防野生动物来源的传染病、营养和食品安全、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等多方面,加强对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和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宣传教育,引导公众自觉增强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保护意识,移风易俗,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改掉食用野生动物的习惯,以及利用野生动物的皮毛、骨牙和器官等作为化妆品、药品和奢侈品等行为,从根本上杜绝非法野生动物交易。

  • 相关阅读
  • 加强科研攻关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女科技工作者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3月2日在北京考察时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

    时间:03-05
  • 海关总署:狠抓口岸防控措施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输入风险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新冠肺炎全球风险级别调为最高级别“非常高”,随着境外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数持续多日超过境内,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加大。全国海关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

    时间:03-05
  • 综合消息: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抗疫举措取得积极成效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连日来,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努力,认为中国采取“最勇敢、最灵活和最积极的”防控措施,取得积极成效,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

    时间:03-05
  • 宁夏又有4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 9个贫困县区已退出8个

      今天(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批准同心县、原州区、海原县3个国家贫困县和红寺堡区1个自治区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按照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

    时间:03-05
  • 北京发布境外输入病例说明 来自意大利已隔离治疗

      中新网3月5日电 据北京卫健委网站消息,北京市卫生健康委5日凌晨就1例境外输入病例情况作出说明。据海关总署3月4日发布的消息称,3月3日海关采样检测和排查转运北京的核酸阳性者1例,该患者来自意大利,...

    时间:03-05
  • 河北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将支持解决贫困群众务工难

      中新网石家庄3月4日电 (黄歆尧 何菲)河北省财政厅4日透露,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保障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3日,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联合印发通知,提出河北财政...

    时间:03-05
  • 激励创新发展 中国将建设一批知识产权示范和试点高校

      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4日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该局和教育部近日联合发布《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建设工作方案(试行)》提出,将建设50家左右凸显知识产权综合能力的示范高校,...

    时间:03-04
  • 从“五个家族”到“两个亚型” 新冠病毒变了吗?

      (抗击新冠肺炎)从“五个家族”到“两个亚型” 新冠病毒变了吗?   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题:从“五个家族”到“两个亚型” 新冠病毒变了吗?   中新社记者 张素   从被比喻为“五个家族”,到...

    时间:03-04
  • 从“人等设备”到“供需平衡” 医疗设备如何倾注湖北?

      (抗击新冠肺炎)从“人等设备”到“供需平衡” 医疗设备如何倾注湖北?   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李京泽 李亚南)日前,16台漂洋过海的ECMO(体外膜肺氧合机)牵动了全国网友的心,它们由民航采用两架飞机...

    时间:03-04
  • 专家详解北京如何破解新冠肺炎“重症救治”难题

      (抗击新冠肺炎)专家详解北京如何破解新冠肺炎“重症救治”难题   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题:专家详解北京如何破解新冠肺炎“重症救治”难题   中新社记者 杜燕   截至3月3日24时,北京市累计报告...

    时间:03-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