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战“疫”说理】防治“心理病毒”有助打好疫情阻击战

2020-03-06 17:55: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范围广、时间长,不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还可能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不仅要做好生理方面的防护,还要做好心理上的防疫,防治“心理病毒”,养成健康理性心态,才能坚定抗疫信心。

  应对疫情谨防“心理病毒”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少人产生了焦虑、恐惧、烦躁、抱怨等负面情绪,进而导致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在防治疫情关键阶段,除了要防止新冠病毒入侵之外,还要预防以下几种“心理病毒”。

  第一,“信息依赖”影响正常生活。疫情袭来后,来自四面八方的网络信息纷繁复杂,一些人不停地翻阅各种动态,生怕错过任何一条信息,似乎这样就有了对信息的“掌控感”。某心理咨询中心发现,假期延长后,居家避疫的学生很容易产生“信息瘾”,常常沉浸于手机网络一两个小时不能自拔。否则,就坐立不安,甚至难以入眠,打乱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节奏。

  第二,“过度反应”引燃负面情绪。疫情暴发以来,由于过度焦虑而导致心理问题的情况增多,如自己或家庭成员稍微出现一些不良症状,有些人便生出恐慌和焦躁情绪,主动寻求心理咨询服务的人数也明显增多,如:据湖北心理咨询协会介绍,一个12岁的小男孩因没戴口罩常感觉身体无力,极度担心自己患上了新冠肺炎,这实际上是由于放大身体感受和过度“心理应激”造成的“疑病症”。

  第三,“偏颇吸收”导致不良心态。网络中常常夹杂着为了吸引眼球赢流量的信息,借民众对疫情的关注,故意爆出不实信息,制造谣言。一些未经证实信息的浏览量,动辄数十万甚至过百万,偏听偏信、片面猎奇负面信息,就可能加剧烦躁、抱怨、愤恨等不良情绪。

  第四,“低频交流”引发家庭矛盾。积极顺畅的沟通,是舒缓压力和消除紧张情绪的有效途径。疫情期间,环境隔绝、生活方式单一,家庭成员的时间、空间高度重叠,如果相互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缺乏互相包容、互相谅解,很容易在“朝夕相处”中,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互不相让,引发冲突。

  健康理性加强“心理防疫”

  打赢疫情防控战,加强心理防疫,避免没被病毒感染,反被自己的负面情绪问题击倒。

  一是强化心理“免疫力”。烦躁、不安、抱怨、愤恨等不良情绪不会无缘无故产生,如果内心不够强大,不能以积极心态正视不期而至的侵扰,很容易生出负面情绪。相反,如果不断增强心理免疫力,即使遇到不如意的外在境遇,也会及时自我调节和疏导,从而减少甚至避免生出负面情绪,“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凡事往积极、阳光和正面去考虑,就等于给大脑一个正向的指令和暗示。把时间和精力消耗在担心、抱怨和烦躁上面,大脑也会指引我们的情绪往这方面运作。因此,要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思维习惯,不断强化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克服乃至摒弃负面消极甚至自我打击的情绪,逐步排除杂念,心安无忧。

  二是设置负能量“防火墙”。疫情爆发以来,各种信息大量涌出。面对五花八门的疫情信息和网络舆论,如果缺乏辨别力,不知不觉被负面或消极信息引导,心理受到干扰和伤害,情绪也会波动,导致大脑不停地在消极状态中运作,增加无形的压力、恐惧和焦虑。面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应增强甄别和筛选的能力。比如,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感受出发,如果发觉某些信息让你非常难受或烦躁,就要有意识并主动地减少对类似信息的获取。就像隔离生物病毒一样,把自己从负面信息中抽离出来,减少或消除不良影响。

  三是增加内心的“绿化率”。 面对各种新闻轶事,很难做到避而不见。有些人不断关注手机,不断刷屏,才能消除内心的紧张与不安。彻底戒掉“信息瘾”,并非易事。而且,丝毫不与外界联系,也可能会过滤掉一些有用信息。这其中需要关注的是,如果“偏颇吸收”负面信息,就会加大“内心污染”。王阳明认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内心一旦被污染,便很难控制和彻底清除。为了防止负面信息的侵入和干扰,应加大正能量信息“输入”,增加内心的“绿化率”,让心灵得到净化和美化。同时,做个内心向阳的人,不断汲取外界的温暖,增加内心的温度和养分,让心灵生出更多的“绿色”。

  四是提高生活的“价值感”。德国心理学家弗兰克(V.E.Frankl)提出“意义疗法”的概念,认为人类有追求生命和生活意义的需求,如果引导人们找到生命的意义,树立生活目标,用积极心态面对生活,就会治愈人生的空虚感和挫折感。在疫情防控中,有意义有价值地忙起来要比无所事事更让人充满活力。专注于自认为有价值的事情,长时间埋头其中也不会觉得疲劳。探究生命的价值并为之奋斗,不但不觉其累,还会乐在其中。不然,便会觉得空虚和无聊。因此,人生需要被有价值的事情填充。否则,那些无聊的事情就会占据我们的生命和生活,让人觉得索然无味,甚至痛苦不堪。

  在疫情面前,产生担忧、恐慌、焦虑、烦躁、气愤等的情绪,都是正常反应。做好心理防疫与病毒防疫同等重要,这就要学会接纳和理解自己的状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去转化负面和消极情绪。通过不断地净化心灵、升华心境,提升思维的高度,养成健康理性、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以个体化和家庭化方式积极参与到全社区、全地区乃至全国性的疫情防控斗争中,我们防治好“心理病毒”,就是为彻底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积小胜为大胜”贡献心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赵志浩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

  • 相关阅读
  • 全总解读11地试点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余湛奕)日前,中华全国总工会、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印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内蒙古、吉林、上海、江西、山东、湖北、广...

    时间:03-07
  • 求是网评论员: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传递信心与责任

      一个多月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全面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同时,以各种方式向国际社会积极传递中国战“疫”的坚定信心,主动回应国际关切,以公开、透明、坦诚的态...

    时间:03-07
  • 经济日报:挑战依然艰巨 须臾不可松懈

      经济日报:挑战依然艰巨 须臾不可松懈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

    时间:03-07
  • 3月6日宁夏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现有确诊病例4例

      中新网银川3月7日电 (杨迪)记者7日从宁夏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获悉,2020年3月6日0-24时,宁夏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2例出院病例(灵武市2例)。   截至3月6日24时,宁夏现有确诊...

    时间:03-07
  • 贵州省无新增确诊病例 新增治愈出院1例

      中新网贵阳3月7日电 (记者 杨茜)7日,记者从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3月6日12—24时,贵州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新增确诊病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例。   截至3月6日24时,贵州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

    时间:03-07
  • 北京1例疑似病例出院后确诊 再新增3例境外输入病例

      (抗击新冠肺炎)北京1例疑似病例出院后确诊 再新增3例境外输入病例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杜燕)3月6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3例是来自意大利的境外输入病例,1例是北京...

    时间:03-07
  • 海南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中新网海口3月7日电(记者 张茜翼)海南省卫健委7日通报称,3月6日0-24时,海南省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确诊病例0例,新增重症病例0例,新增死亡病例0例,新增出院0例。   截至3月6日24时,海南省累...

    时间:03-07
  • 中国代表:中方对俄土就叙利亚伊德利卜停火达成协议表示欢迎

      新华社联合国3月6日电(记者王建刚 徐晓蕾)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6日在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举行闭门磋商后对媒体表示,中方对俄罗斯和土耳其就叙利亚西北部伊德利卜省停火达成协议表示欢迎,强调该协议有...

    时间:03-07
  • 北京:监督确保一线医务人员补贴及时准确兑现到位

      本市以强监督确保一线医务人员补助津贴及时准确兑现到位   本报讯(通讯员 王超)3月5日,市纪委监委召开疫情防控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监督工作专题视频会议。会议要求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督促相关部门...

    时间:03-07
  • 新华社评论员: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胜利——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题: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胜利——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重要讲话   新华社评论员   “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

    时间:03-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