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退役军人付明贵:战斗有我,为英雄的城市打造“生命方舟”

2020-03-21 16:52:17

来源:解放军报

付明贵(右一)在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指挥调度。 作者供图

  归零!

  3月10日15时30分,最后一批患者走出武汉市武昌方舱医院。至此,运行30余天、累计收治1.2万余人的武汉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

  看到自己参与建设的“生命方舟”陆续退出抗疫“战场”,付明贵欣慰不已。

  22年前,面对那场长江特大洪灾,时任武警湖北总队武汉支队船艇大队教导员的付明贵,率领官兵一次次驾驶冲锋舟与洪水搏斗,用“生命之舟”救出群众22000多人。

  10个昼夜建成雷神山医院,迅速高标准建成5所方舱医院……当危急时刻再次来临,退役军人付明贵带领武汉地产集团建设人员,交出了这样的战“疫”成绩单。

  参军入伍到武汉,转业工作在武汉……30多年来,付明贵始终与这座英雄的城市“同呼吸、共患难”,也把使命与担当融入这座城市的历史。

  “硬核”出击,争分夺秒开辟战“疫”新战场

  从武汉关闭离汉通道那天起,一直奋战在抗疫前线的付明贵,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正月初一下午,火神山医院建设刚拉开序幕,武汉市决定再建一所雷神山医院,32个病区,1500张病床,10天左右建成。

  非常时期,非常任务。有着“地产铁军”之称的武汉地产集团受领了这项“急难险重”任务。当晚,总经理付明贵火速组建雷神山医院建设指挥部并担任指挥长,他在集团内部广发“英雄帖”,设计、工程、监理、审计、质量安全等各专业精兵强将纷纷请缨参战。

  此时的武汉,疫情蔓延,医疗资源告急,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的建设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提速度、保质量、重安全!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坚决打赢雷神山医院建设攻坚战!”面对鲜红的党旗,付明贵带领全体参建党员作出承诺。他深知,要打赢这场非同寻常的硬仗,必须打破常规,用实际行动“硬核”出击。

  面对“极限工期”和“超高质量”的双重压力,以及春节假期和严峻疫情的双重阻力,面对亿万“云监工”的高度关注,面对渴望尽早住进病房患者的期盼,在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付明贵带领团队会同中建三局等建设单位,13000多人、1500多台设备昼夜施工,争分夺秒推进项目建设。清晨到达施工现场,晚间巡查指挥,每天平均步行十几公里,成为付明贵日常的工作状态。

  “快点!再快点!”雷神山医院的建设时间以小时甚至以分钟计算。历经10个昼夜的鏖战,一座现代化专业传染病医院拔地而起。

  一条条“捷报”从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陆续发出:2月6日开展验收逐步移交,2月8日收治首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这个不平凡的春天,付明贵和同事们奋勇建造的“生命安全岛”,为战“疫”开辟出新的战场。

  战斗有我,为英雄的城市打造“生命方舟”

  武汉按下了“暂停键”,方舱医院建设按下了“快进键”。

  2月3日下午5时许,雷神山医院建设正酣,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又紧急下令,立即将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武汉客厅和洪山体育馆改建成3所方舱医院,有效应对疫情高峰,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重症轻症分流诊治。

  这是一场背水之战——零经验、疫情急、人员缺、物资少、运输难。

  这是一场与时间、与疫情赛跑的硬仗——工期36小时,提供4400余个床位,施工进度必须精确到以小时计算。

  接到任务时,付明贵还在雷神山医院施工一线。“方舱医院建设必须‘加速度’!”付明贵立即赶到方舱医院施工现场进行指挥调度:设计团队现场办公,制订多套方案供医疗专家选择;施工人员5小时内抵达现场;立即联系材料供应商,连夜调货……根据感染控制专家的意见,付明贵带领团队设计出50张床位的样板间,后来被作为方舱医院建设的模板。

  2月5日凌晨,3所方舱医院陆续收尾,分项验收。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和患者开始进场。无缝衔接的背后,是付明贵和同事们的艰辛付出,“不觉得困,也不觉得冷,大家心里始终绷着一根弦,一刻也不敢懈怠。”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攻阶段,武汉方舱医院不断扩容。2月17日,武汉地产集团再接任务:5天内再建2所方舱医院。

  越是艰难越向前。当天踏勘选址,第二天开工建设。经过紧急调配、多方协调、昼夜施工,2所方舱医院全部按期完工。

  急速建造方舱医院,有速度更要有温度。看到媒体刊发的患者在病床上看书的照片,付明贵建议设立“图书角”,这一做法很快在其他方舱医院推广。“方舱医院的设计除了从医疗功能上考虑,还要注重人文关怀,要想深想细想周到,真正成为托举生命与爱的方舟。”

  组织建设5所方舱医院,累计提供床位7814张,超过武汉全市方舱医院床位的四分之一,运行30余天后收治患者数量归零……付明贵和“地产铁军”建设人员的贡献,从此写进这座城市的战“疫”历史。

  守望相助,与英雄的人民并肩战斗

  疫情期间,武汉街头有一张宣传画,上面写道:“’98抗洪挺过来了,’08雪灾挺过来了,这次武汉也能挺过来。武汉加油!”

  看到这张宣传画,付明贵感触颇深。

  在武警湖北总队武汉支队船艇大队的荣誉室里,摆放着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抗洪抢险英雄船艇大队”荣誉称号锦旗。

  付明贵清楚记得,22年前的7月3日,武汉暴雨如注,情况危急。接到命令后,时任船艇大队教导员的他和40名战友组成敢死队,分乘12艘橡皮艇,抵达位于长江和汉江交汇处的高公街,一次次转移被洪水围困来不及撤离的群众。

  从穿上军装那一年开始,30多年来,付明贵始终与武汉这座城市“同呼吸,共患难”。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地产集团有500余名工作人员下沉到汉阳区、江岸区的5个街道41个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你们克服困难,坚守岗位,充分体现出‘地产铁军’的责任与担当!”在社区工作点,前去看望的付明贵这样给同事加油鼓劲。

  雷神山医院建成后,近8万平方米建筑的物业管理,以及污染区的日常保洁消毒、医疗垃圾转运仍是难题。紧急关头,在付明贵的倡议组织下,集团的80余名退役军人站了出来,近百名员工写下请战书。短短3天时间,400余人进驻现场,近百人的后备队伍随时待命,为雷神山医院运行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

  物业管理团队出征当天,付明贵赶到雷神山医院,带领党员先锋队庄严宣誓:“使命在肩,战斗有我!”

  疫情不退,战“疫”不止。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付明贵和建设者们仍在坚守岗位,用智慧和汗水托举希望之光。

  记者 陈国全 特约记者 何武涛 通讯员 田国松

  • 相关阅读
  • 连续三天零新增!湖北城市街景渐多“生活气息”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21日电(记者 张尼)连续三日新增确诊病例为0,省内除武汉外均为低风险区……作为中国疫情最严重的省份,湖北和武汉的防控效果甚至让世卫组织评价为“为世界提供了希望”。   被“...

    时间:03-21
  • 综合消息:近10日中国境外输入病例增幅216% 北京约占三成

      (抗击新冠肺炎)综合消息:近10日中国境外输入病例增幅216% 北京约占三成   中新社北京3月21日电 中国国家卫健委21日通报,20日全国继续保持本土新增确诊病例零增长。至此,中国内地连续3日无新增本土...

    时间:03-21
  • 因地制宜谋发展 迎难而上决战贫困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落实总书记要求,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顽强奋斗,迎...

    时间:03-21
  • 各地积极精准推进复工复产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当前,各地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积极精准推进复工复产,生产生活有序恢复。   今天(3月21日),三峡集团投资75.9亿元的长江大保护项目在武汉集中开复工。   现在,湖北正...

    时间:03-21
  • 科技部:启动“科技助力经济2020”等支撑经济平稳运行

      (抗击新冠肺炎)科技部:启动“科技助力经济2020”等支撑经济平稳运行   中新社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技术部21日印发通知,推出启动实施“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实施科技型中小...

    时间:03-21
  • 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健康码”已可实现“一码通行”

      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共享信息 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健康码”已可实现“一码通行”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重要部署,...

    时间:03-21
  • 重大项目开复工多少?招工难运输难是否缓解?扩投资如何精准发力?——权威部门详解经济热点问题

      重大项目开复工多少?招工难运输难是否缓解?扩投资如何精准发力?——权威部门详解经济热点问题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题:重大项目开复工多少?招工难运输难是否缓解?扩投资如何精准发力?——权威...

    时间:03-21
  • 红辣椒网评:在大战大考中砥砺共产党人的初心

      【地评线】红辣椒网评:在大战大考中砥砺共产党人的初心  初心是什么?初心不是喊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标语口号,而是扛在肩上、记在心中的使命担当,是鲜红党旗下的庄严承诺和铮铮誓言。在“不忘初心、...

    时间:03-21
  • 【地评线】钱江潮评|为脱贫攻坚“伟业”凝聚人才“伟力”

      3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

    时间:03-21
  • 【钱江潮评|科技创新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加速度”

      【地评线】钱江潮评|科技创新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加速度”  在北京中关村,有两个碰巧“撞名”的高科技成果近期受到关注:一个是世界首款将计算机和脑科学结合起来的异构融合芯片——“天机”类脑芯...

    时间:03-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