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拔掉穷根,不落一人——来自广东韶关的乡村调查

2020-03-23 21:29:19

来源:经济日报

  走进韶关的南雄、仁化、乐昌三个县、市,虽然脱贫攻坚任务不像深度贫困地区那样艰难,但仍然需要解决非贫困地区存在的贫困户问题,真正做到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对此,当地利用农村低保、养老保险和医保解决贫困户的生计问题,用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让贫困户搬进新房,用脱贫产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梅岭是我国南方一条东西走向的地理分界线。重重叠叠的大山把广东与江西、湖南分割开来。广东是经济发达地区,脱贫攻坚任务主要集中在粤北。梅岭山下的韶关就是粤北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近日,经济日报记者走访韶关的南雄、仁化、乐昌三个县、市乡村和农户,考察脱贫攻坚情况。

  广东省的脱贫标准是有劳力的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达到8266元,无劳力的兜底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达到5808元。这个目标高于全国平均标准,可以说,广东脱贫攻坚要实现的是相对高标准下的发展。粤北农村贫困户占比不大,“插花式”贫困较多,这里的脱贫举措不是攻坚连片贫困,而是立足于解决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

  保障兜底不愁生计

  保障制度兜底是脱贫的“最后一道防线”。脱贫攻坚的成效,在某种程度上要看最困难人群是不是得到了切实保障,能不能稳定达到“两不愁三保障”。

  在整体统计数据中,兜底贫困户占三分之一左右。比如,仁化县城口镇村有贫困户37户90人,其中17户是无劳力户,3户是五保户,贫困户多是单人一户的孤寡老人。乐昌市去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082户13851人,其中整户无劳动能力而纳入政策兜底保障的贫困户是2758户5544人;仁化县建档立卡贫困户3219户9242人,符合兜底保障政策的包括低保2752人、特困供养(农村五保)359人、享受孤儿政策19人,县级财政兜底保障213人;南雄市有相对贫困户5714户14534人,其中无劳动能力贫困户2495户3929人纳入兜底保障。

  可以说,兜底贫困户的生活情况是衡量脱贫工作的标准,可喜的是,如今他们的生活已有很大改观。比如,记者在南雄市乌迳镇田心村碰上年近80岁的李干珠夫妇,他们膝下无子女,在村里务农,一直住在早年修建的土坯房里。2017年,农村危房改造政策以资金扶持形式,帮他们建起一栋70多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房子,房子里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布局合理,电磁炉、冰箱等电器一应俱全。

  扶贫帮扶信息表显示,李干珠家庭年收入包括低保收入5472元、产业补贴3600元、养老保险3552元、资产扶贫1346元,这4项收入总计将近14000元。在支出方面,该家庭每月的柴米油盐生活费300元左右,每月吃药100元左右,2018年药费报销1895元,算总账还有不少结余。

  像老夫妇这样过上好日子的兜底贫困户并不是个例。在乐昌市九峰镇浆源村,记者走访了一位99岁的老人刘应吉,他和二儿子刘家顺一起生活,刘家顺今年68岁,因病截肢丧失劳动能力。据了解,该家庭每月能得到补贴2000多元,每人分别能领到750元五保津贴,180元养老金,刘家顺每月还能领到180元残疾补贴。单靠这些补贴,一个月的家庭开支足够了。

  脱贫帮扶挽救危急

  如果说农村最困难的无劳动力群众需要“兜起来”,那么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最需要的则是“扶一把”。毕竟,他们面临的是暂时困难,“扶一把”就能爬起来走起来甚至走得更快。

  在走访了5个乡镇20多户贫困户后,南雄市油山镇下惠村的沈明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沈明朝37岁,很小就到佛山打工,学得一手厨艺。但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因为父母生病,他们夫妻只好回村种田,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就在沈明朝一筹莫展时,2016年,驻村的广东省建行帮扶队对他开展了消费扶贫,购买了他家的所有稻谷,还帮他争取了全额补贴,购买了农用拖拉机。紧接着,沈明朝就扩大了水稻种植规模,去年就把种植规模从20亩扩大到40亩,并承包了一口鱼塘。一年水稻收入5万元,鱼塘收入3万多元。

  “前几年是借钱给父母看病,现在我要贷款谋发展。”记者采访时,沈明朝刚买了第二台拖拉机,前几年盖的房子也在去年扶贫工作队帮扶下刷白了墙,添置了新家具,生活事业蒸蒸日上。

  在仁化县城口镇恩村,48岁的蒙春清丈夫去世,她带着一儿一女生活。儿子读高三,女儿在广州读研究生。全家收入都靠蒙春清经营的7亩多柑橘和打零工,每年收入3.8万元左右。由于两个孩子读书每年开销2万多元,她家的日子过得非常紧张。

  2016年,该家庭被纳入扶贫帮扶。不仅减免了她儿子的学费,每年还有3000元的教育补贴,女儿则有7000元教育补贴。有了这笔钱,女儿卸下了负担安心读研。

  多位扶贫干部告诉记者,教育补贴和金融支持对这类家庭帮助最大。乐昌市去年有2612人领取教育补助;仁化县符合学杂费减免和教育补贴政策的1690人也100%享受到教育补贴政策;南雄市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学生2735人足额发放教育补助。

  这些暂时遇到困难的家庭,都在帮扶政策“扶一把”中获得了发展的力量,甩掉了经济负担,走出了贫困泥潭。

  农房改造居住升级

  俗话说,小康不小康,下乡看住房。房子在农村有很多意义,在脱贫攻坚中,贫困户最直接的获得感来自住房条件的改善。

  粤北农村绿水青山、楼房掩映,透出富裕的新貌。在记者走访的20多户贫困户中,只有2户还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房子里。其中一户是住在南雄市油山镇上朔村下村村民小组的彭贤胜一家5口,他告诉记者,家里因为妻子生病干不了体力活而陷入贫困。2013年,该家庭被识别为贫困户。2014年,村里利用农村危房改造帮助他们加固维修了房屋。房子看上去是老旧样式,但住起来和过去已经大不一样。

  另一户住“旧”房子的贫困户是仁化县城口镇上寨村的连光会,他们一家住在1987年修建的三开间砖瓦房里。按照当地补贴政策,贫困户可以获得4万多元住房补贴。于是,连光会东借西凑10万元,与4个兄弟合伙建起一栋小楼,每户一层,每层100多平方米,他们别提多满意了。可以说,农房改造资金发挥了巨大的撬动作用,直接提升了几家人的生活水平。

  在乐昌市九峰镇茶料村,贫困户谭必增也靠农房补贴住进了97平方米的新居,同时他也收到了哥哥送给他的新彩电。值得一提的是,住房改造让贫困户获得了亲戚合作帮扶的机会。每当贫困户乔迁新居,亲戚朋友就会互送家具和其他用品,改善了农户生活。因此,住房在农村贫困户生活中发挥着多方面作用。

  政府也在帮助农民改变居住条件方面想出许多新办法。比如,乐昌市去年完成143户危房改造任务,还开展了贫困户“幸福工程”,帮助贫困户规整电线、内墙刷白、室内整理等。2018年,该市投入963.5万元,对872户贫困户实施了“幸福工程”。

  脱贫产业保障就业

  产业是脱贫的关键。农业依然是脱贫带动力强、农民最容易参与的脱贫产业。在土地上做文章,是帮扶贫困户的现实选择。

  仁化县董塘镇河富村的大井村民小组有一个蔬菜种植基地,320多亩土地流转到丹霞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邓声裕告诉记者,320亩土地,过去一半是撂荒田。自从土地流转给丹霞女农业公司,这些土地都利用了起来,农民不仅每亩地可以拿到租金,还能在田里务工,村民小组60%的劳动力在这工作。

  为啥撂荒土地能种菜?“因为卖得动。”邓声裕说,以前农民种菜在本地卖不动,现在公司的菜卖到了广州、深圳和香港等地。

  面向珠三角和大湾区提升农业水平,是粤北扶贫产业发展的突出特点。南雄市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形成2000多亩连片茶叶种植基地,初步搭建起1000亩以上连片规模扶贫产业基地7个。乐昌则专门出台酿酒型葡萄种植奖补办法,对示范带动贫困户种植酿酒葡萄的合作社等进行奖补扶持,带动了220多户贫困户增收。仁化把传统的贡柑产业提质增效,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实行统一产品规范和行业标准,全县20多万亩贡柑,吸引700多户贫困户参与种植4100亩。

  扶贫产业机制创新与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相结合,是韶关脱贫产业发展的又一个特点。仁化县引导现有的331家合作社和153家家庭农场、42家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和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有48家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签约共建,33个省定贫困村都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乐昌市出台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的奖励办法,目前有2123户在家务农的贫困户与经营主体签订了产供销合同。

  产业基地建设也要与贫困户就业充分结合。乐昌市建成72个产业扶贫种养基地,其中39个贫困村建了45个,基地带动2628户贫困户就业;仁化县每个镇都有一个以上连片100亩、每个扶贫重点村至少有一个50亩以上的连片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乡镇村有产业基地、劳动力在家务农、贫困户有产业的扶贫格局。产业基地让扶贫产业“落地”,也让有劳力无门路的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就业。

  脱贫之后日子更好

  南雄、乐昌、仁化去年底都已实现脱贫。南雄市有贫困户5714户14534人,2019年度有5579户14173人达到脱贫标准,68个贫困村均达到出列标准。乐昌市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082户13851人,累计实现5065户13791人脱贫,全市3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仁化县动态调整后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219户9242人。2019年全县完成33个贫困村退出、3178户913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退出验收工作。

  脱贫攻坚成果不仅体现在贫困户收入增加上,更体现在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上。脱贫攻坚实际上把贫困村和贫困户推上了发展新台阶,他们将在这个台阶上赶上全面小康的步伐。

  南雄市油山镇下惠村是广东省建设银行帮扶的贫困村,村里人对脱贫之后的发展并不担心。这一方面是因为政策力度不减,另一方面还因为帮扶单位帮他们建起了大米产业。这几年,广东省建行每年包销该村大米,2019年收购了220万斤稻谷,产出125万斤大米。近年来,下惠大米通过广东建行建立了稳定市场。现在,他们又帮村里注册了商标,稻谷种植已经有2200多亩,村里230多户参与种植。大米产业成了村里脱贫的支撑,也是未来发展的新平台。

  仁化县城口镇的村民也对脱贫之后的日子信心满满。近年来,帮扶单位引导村里利用帮扶资金在县城购买商铺,商铺租金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提高了村里的公共服务能力。一个村1600多人,过去集体收入只有5万元,有了商铺出租收入后达到18.5万元;另一个村1200多人,过去集体收入不到6万元,2016年开始扶贫帮扶后,集体收入在帮扶单位帮助下稳步提高,2019年达到了19万元。这两个村的村支书都说,集体收入增加了,这样就能保证脱贫之后村里的公共服务搞得更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永刚 张建军 江 蓝)

  • 相关阅读
  • 紫金山天文台发现近地小行星近距离飞掠地球

      中新网南京3月24日电 (记者 朱晓颖)国际小行星预警网(IAWN)和国际小行星中心(MPC)发布,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近地小行星2020 FL2于北京时间2020年3月23日凌晨04时38分24秒在0.38地月距离(约14....

    时间:03-24
  • 新疆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动物界“建筑师”蒙新河狸已突破500只

      新疆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动物界“建筑师”蒙新河狸已突破500只  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24日电(记者孙哲)大鼻子、豆子眼,外貌憨态可掬的蒙新河狸有着动物界“建筑师”“活化石”之称,对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

    时间:03-24
  • 5000以下了!

      5000以下了!  出品:陈凯星、周亮  监制:于卫亚  策划:陈子夏  设计:潘红宇  摄影:王毓国、肖艺九...

    时间:03-24
  • 宁夏担保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屠国军一审被判有期徒刑12年半

      宁夏担保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屠国军一审被判有期徒刑12年半  新华社银川3月24日电(记者张亮)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中级人民法院23日对宁夏担保集团原董事长屠国军犯受贿罪、玩忽职守罪、贪污罪一案进行公...

    时间:03-24
  • 五矿、中化、中建公布整改情况 “靠企吃企”被提及

      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24日电 日前,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党组织向社会公布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   中国五矿:降杠杆、减负债   中国五矿党组目...

    时间:03-24
  • 两高回应办理妨害疫情防控刑事案件法律适用问题

      依法惩治妨害疫情防控违法犯罪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姜启波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高景峰联合答记者问(二)   2月27日,记者就办理妨害疫情防控...

    时间:03-24
  • 两部门:做好科学防灾减灾 避免因灾返贫因灾致贫

      中新网3月24日电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做好科学防灾减灾。在关键农时和灾害多发季节,派专家组和...

    时间:03-24
  • 世卫组织测试四种新冠肺炎疗法效果

      科技日报北京3月23日电 (记者刘霞)据美国《科学》杂志网站22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宣布启动一项名为“团结”的全球性大型试验,验证目前最有潜力的四种新冠肺炎疗法的疗效。数十个国家的数千名...

    时间:03-24
  • 社评:五问华盛顿,为什么要毁中美团结抗疫

      美国“每日野兽”网站和彭博社21日都报道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有一个“谈话要点”。从报道的内容看,该要点宣称中国政府针对新冠疫情“掩盖事实”,不让中国人民和世界知道真实情况,因此中国对疫情在...

    时间:03-24
  • 习近平主席7年前提出的这个理念意味深远

      疫情无国界。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多国多点暴发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

    时间:03-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