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央疾控组专家:曾见证并参与武汉社区防控,很有成就感

2020-03-24 22:33:00

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 戴轩)2月7日,中央指导组社区防控专家组负责人吴浩在武汉街头目睹了失控的场景:住不上院的患者,不戴口罩的市民,情绪崩溃的工作人员。在无序的人员流动中,社区防控失守,如果不能控制传染源,新建再多医院也是杯水车薪。因此,他提出对小区及商超进行封闭管理,这一建议很快得到实施。有赖于一系列举措,武汉疫情得以控制,新增病例数日趋减少。3月23日,吴浩接受新京报专访,介绍了封闭管理背后的思考,以及疾控队暂缓离鄂的具体安排。

吴浩给在武汉支援的疾控队工作人员发放纪念证书。供图/受访者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首道防线

  新京报: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要来武汉的?

  吴浩:我在2月5日下午4点收到外派通知,次日下午1点接到电话,3点在西客站集合前往武汉。当时根据中央指导组防控组的统一安排,有27名基层全科医生和疾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社区防控小分队。第二天,我们就到13个区实地调研,现场“排雷”。

  新京报:这两个月里,各地派出大量专业人员支援武汉,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员投入到临床医疗方面。和他们相比,你们承担的角色是什么?

  吴浩:控制疫情,社区防控是第一道防线,是基石。如果社区防控失守,源头是得不到控制的。临床治疗,解决的是存量问题,社区防控,解决的是增量问题,增量不控制,就算建再多的医院,也无法承受。

  新京报:到武汉之前,你对疫情的估计是什么样的?

  吴浩:从通知到出发很匆忙,谁也没想到武汉的情况这么严重,原本以为两周时间就足够。

  新京报:你在武汉看到了什么?

  吴浩:一片混乱,让人很震惊。当时患者非常多,医疗资源被大量挤兑,没有床位,患者四处奔波;居民小区没有封闭管理,市民无序流动,有的还不戴口罩;涉疫生活垃圾,没有得到妥当处理。工作人员的压力很大,情绪脆弱,有的见到我们就哭了。

  新京报: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吴浩:必须把局面控制住,把人员流动控制住。武汉已经排查过多轮,但排不干净,如果所有人都上街乱跑,其中还有一群无症状感染者,没有条件全部检测、怎么可能排查得完、又怎么可能切断传播呢?只有一个办法,把每个人同时视作感染者和正常人。

  新京报:这意味着什么?

  吴浩:正常人,不要出门,以免感染;感染者,更不要出门,以防感染别人。答案就很清楚了,采取强硬的封控措施,包括商超和小区。调研之后,我把这个建议反馈给政府部门,很快得到了采纳,2月9日,江岸区发布通告启动住宅小区封闭管理,2月11日,武汉通告全市统一小区封闭管理。在居家隔离的期间,一部分无症状感染者可以自愈,一部分感染者在2周内发作,可以查出来,这样就减少了社会传染。

  新京报:这个举措很强硬,面临哪些困难?

  吴浩:这是当时最简单有效的办法,但必须有强有力的管制力度,所以我们建议由疫情防控指挥部牵头去做。也有人提出,老旧小区没有围墙怎么封?那就街区封锁,用围栏等把路口堵住。不可否认,居家隔离存在感染家人的风险,但为了保护更多人,只能这样做,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吴浩给在武汉支援的疾控队工作人员发放纪念证书。供图/受访者

  武汉很快将迎社区解禁

  新京报:从2月7日到现在,你看到武汉基层防控的局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吴浩:你也在武汉,肯定也看到了巨大的变化。刚开始超市是开放的,随便逛,一些人不戴口罩;进出小区,没有人测量体温。整体处于失控的状态。封闭管理的举措落实后,移动传染源控制住了,能够腾出精力建立方舱,然后一个个排雷、救治,专心消化存量。慢慢地,到了控制平衡阶段,我们开始划分风险级别,研究社区逐步解禁。

  新京报: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

  吴浩:我们见证和参与了这场社区防控的战役,挺有成就感的。

  新京报:你在北京的时候,也在方庄地区推广了联防联控的工作,当时的经验有用到武汉吗?

  吴浩:北京和武汉的形势还是不一样。北京的确有一些输入型病例,但很快控制住了,没有形成社区传播。武汉已经搞不清谁是“敌人”了,所以只能采取封闭管理的方法。

  新京报:武汉什么时候能迎来彻底的社区解禁?

  吴浩:我们在积极指导解禁,条件是宣传覆盖、知识传播、应急预案和控制措施到位。具体的时间我不能说,但很快了,先看看明后有没有特殊变化,再观察一个潜伏期吧。

  疾控组暂缓离鄂 预计一周后分批撤离

  新京报:最近,湖北发出了国家及各省援鄂疾控工作队暂缓离鄂的通知,这是出于什么目的?

  吴浩:暂缓离鄂主要是出于两个考虑,第一个是解决当地对新冠肺炎相关标准不熟悉的问题,第二是帮助指导湖北地区复工复产。

  新京报:怎么发现第一个问题的?

  吴浩:前两天引起社会关注的无症状感染者和患者复阳的问题,实际上是居委会误拉警报。无症状感染者,并不是确诊患者;所谓的复阳,也并不属于新增案例。这反映出基层对新冠肺炎的诊断标准、对转诊流程还是不太熟悉,因此产生了误解。随着我们对新冠肺炎的不断认识,一些标准更新的频率比较快。

  新京报:疾控人员如何指导复工复产?

  吴浩:要做的工作很多。防控的策略和措施是否到位,都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去判断。比如前段时间火车站开始专业消杀,消毒剂喷多了造成污染、喷少了达不到效果,都要进行检测;比如学校等特殊场所要如何处理,经过长时间隔离的市民心理状态如何、是否需要疏导,等等。

  新京报:这支队伍的规模有多大?要全部留下吗?

  吴浩:疾控人员来了将近1000人,但并不是全部留下,有一部分是跟着各地医疗队来的,各地根据需要留一部分。

  新京报:他们具体开展哪些工作?要在湖北待多久?

  吴浩:留下的这些人,主要是为湖北培养一支基层防控的队伍。他们对湖北的业务骨干培训专业标准,之后再由骨干层层往下培养。培训现在已经开始,他们不会滞留很久,预计一周之后就能分批撤离。

  • 相关阅读
  • 检察机关分别对杨树军、刘琨、李志强提起公诉

      中新网3月25日电 据最高检官方微信消息,日前,检察机关分别对甘肃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杨树军、四川省成昆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经理刘琨、陕西省铜川市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志强提起...

    时间:03-25
  • 四部门:分步实施湖北省际道路客运恢复工作

      中新网3月25日电 据交通运输部网站消息,交通运输部、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四部门24日发布《关于做好有关人员进出湖北省交通运输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

    时间:03-25
  • 焦雅辉的武汉50天:最初每天都腿软,现在从容了

      (抗击新冠肺炎)焦雅辉的武汉50天:最初每天都腿软,现在从容了   中新社武汉3月25日电 题:焦雅辉的武汉50天:最初每天都腿软,现在从容了   中新社记者 冉文娟   “最开始每天都腿软,现在心...

    时间:03-25
  • 俄专家:各阶层信任政府是中国抗疫取得成果的重要原因

      (抗击新冠肺炎)海外看战“疫”:俄专家:各阶层信任政府是中国抗疫取得成果的重要原因   中新网莫斯科3月24日电 (记者 王修君)随着中国抗击新冠病毒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抗疫模式愈发受到俄各界...

    时间:03-25
  • 2020考研国家线4月中旬公布 复试安排将另行通知

      中新网客户端3月25日电(杨雨奇)记者从教育部获悉,目前,教育部正在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决定,已向各地各部门下达计划总额,并指导各招生单位在确保培...

    时间:03-25
  • 中国学者“超级细菌”抑制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中新网合肥3月25日电 (吴兰 杨凡)记者25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科研人员在“超级细菌”抑制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微生物领域专业杂志《微生物学》(mBio)上。   ...

    时间:03-25
  • 最高检第四检察厅厅长就第十七批指导性案例答记者问

      发挥检察职能作用 惩治和预防金融犯罪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厅长郑新俭就第十七批指导性案例答记者问   今天,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第十七批指导性案例(检例第64-66号),均属于金融...

    时间:03-25
  • 对抗疫情,中国在信息互通和互帮互鉴上做了什么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吕佳蓉 宁波市纪委监委 丁惠雯 慈溪市纪委监委)...

    时间:03-25
  •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七批指导性案例

      中新网3月25日电 据最高检网站消息,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发布第十七批指导性案例,均属于金融犯罪案件,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三个罪名。   具体案例如...

    时间:03-25
  • 疫情冲击逐步得到缓解 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速

      本报北京3月24日讯 记者黄俊毅从国务院扶贫办获悉:当前,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和冲击逐步得到缓解,各地正努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造成的损失补回来,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势头较好。截至3月20日,东西...

    时间:03-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