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通用熊猫血”问世 无需匹配可应急输血

2020-03-26 02:05:00

来源:科技日报

  新方法或可解决RhD阴性血短缺难题  “通用熊猫血”问世 无需匹配可应急输血

  RhD阴性血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称呼——“熊猫血”。因为临床上长期存在血源短缺、匹配不到血型的难题,相关手术患者急求“熊猫血”的事例也时不时见诸报端。在紧急状况下能否及时得到“救命血”成为关系到“熊猫血”受血者生命存亡的关键因素。

  近日,浙江大学化学系唐睿康教授和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王本副教授联合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了“通用熊猫血”,通过细胞膜锚定分子在红细胞表面构建聚唾液酸-盐酸酪胺的凝胶网络,可将供应充足的RhD阳性红细胞批量转换为RhD阴性红细胞,无须RhD血型匹配即可进行应急输血,且不发生排异反应。这一方法有望高效地解决“熊猫血”血源短缺难题。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进展》。

  特殊之处在于D抗原

  “人的血型通常由红细胞表面某些可遗传的糖蛋白及糖链构成的抗原决定。”唐睿康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比如人们最为熟悉的是由A、AB、B、O组成的ABO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则是已分类的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一类。在Rh系统中,如果红细胞表面含有D抗原,被称为RhD阳性,反之则称为阴性。截至目前,像这样的血型系统已经被发现有超过30种。

  已有的科学研究发现,RhD阳性的人群占世界人口的绝大部分,RhD阴性是非常少见的,比如在亚洲,超过99.5%的人为RhD阳性,只有不到千分之五的人是RhD阴性,RhD阴性血因此得名“熊猫血”。

  “‘熊猫血’千里挑一的特殊之处在于这个D抗原。”唐睿康解释说,从结构上来看,D抗原像钉子一样插在红细胞中间,有一小部分像触角一样暴露在外,不但容易在RhD阴性的人体内诱发人体免疫反应,而且它是Rh血型系统中产生抗体最多、反应最为强烈的抗原。

  据了解,同有“熊猫血”的好心人捐献、患者提前抽出自己的血液以备不时之需或一次性输入RhD阳性血液应急,是目前“熊猫血”受血者常见的三种输血方式。

  “对于血型为RhD阴性的人来讲,第一次接受RhD阳性的血液后会产生针对RhD抗原的抗体,到第二次输血时,抗体就会破坏RhD阳性的红细胞,产生可怕的后果。”王本表示,“熊猫血”人群需要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输血难题的办法。

  给红细胞披上“外套”

  “是否能给RhD阳性的红细胞披上一件仿生‘外套’,将其伪装成RhD阴性?”唐睿康提出了这一思路。

  从结构上看红细胞,它的膜表面结构是双层柱状的磷脂分子,嵌在“柱子”上的是球状膜蛋白,整个结构就好像是滴在水面上的油膜,这样的结构具有较强的形变能力。D抗原就是嵌在这样的结构上,科研团队通过再造一层细胞膜表面结构,把D抗原的触角掩藏起来。

  在2014年6月,唐睿康教授与王本副教授就曾在英国《化学科学》杂志提出一项红细胞改造策略,当红细胞“穿”上一层聚多巴胺,其表面抗原就会被遮蔽起来,成为ABO血型系统的“万能血”。

  此次研究中,他们通过在细胞膜上引入特殊设计的锚定分子,用类磷脂分子复制出一根根“柱子”锚定在红细胞膜表面,然后再通过复制细胞膜最外层唾液酸分子的材料,将聚唾液酸-盐酸酪胺的凝胶网络均匀地构建在细胞表面。当然,“柱子”和新的膜不会自主交联,科研团队通过引入固定酶分子并借助酶催化反应将两者“粘住”形成稳定的结构。

  由此,原来红细胞膜上探出头来的触角,也就被掩蔽在了“防护网”中。有了这样一层“伪装”,抗体就识别不出抗原了,不会引起免疫反应、发生排异。“我们这项研究把RhD阳性的红细胞变成了像是没有RhD抗原的红细胞,这样在临床上,病人有望不需要RhD血型匹配就可以应急输血。”王本说。

  “通用熊猫血”动物实验效果可观

  目前,科研团队根据这一方法制造的“通用熊猫血”,已经在小鼠体内实现了安全的单次及多次输血,具有正常的体内循环时间,同时也在兔子体内验证了RhD抗原的完全掩蔽,且不具备免疫原性。

  “总体来说,这项研究展示了良好的临床转化前景。”王本补充道,这个实验设计中最大的难度,就在于保持红细胞原有的物理性能及生理功能。

  据了解,科研团队所设计的三维凝胶网络对红细胞表面的修饰是一种全新的策略,由于其优越的生物亲和性和对细胞膜表面抗原的掩蔽作用,可将RhD阳性的红细胞转换为可供RhD阴性受血者输血的“通用熊猫血”,针对RhD阴性稀有血型的临床输血问题给出了新的化学生物学解决方案,体现了化学和医学的交叉融合。

  “下一步除了继续推进‘通用红细胞’的研究工作之外,临床上血小板的输注也要考虑配型,面临的问题比红细胞配型更麻烦。”王本表示,该项研究虽在临床前基础科研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到临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进一步在灵长类动物中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 相关阅读
  • 外交部谈留学生回国问题:避免仓促回国引起交叉感染

      (抗击新冠肺炎)外交部谈留学生回国问题:避免仓促回国引起交叉感染   中新社北京3月26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26日在北京谈及疫情期间留学生回国问题时表示,在中国目前输入确诊病例...

    时间:03-26
  • 中国政府如何确定向哪些国家提供援助?官方回应

      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中国政府如何确定向哪些国家提供援助?官方回应   3月26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关于抗击疫情的国际合作情况。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邓波清表示,中国的对外援助,...

    时间:03-26
  • 北京拟立法:医务人员受暴力威胁可回避诊疗

      中新网北京3月26日电 (陈杭)《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草案)》(以下简称规定草案)提出,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受到暴力威胁时,可以采取避险保护措施,回避对就诊人员的诊疗;在不危及就诊人员生命安全的...

    时间:03-26
  • 紫金e评:点燃夜间经济 撬动消费回补

      【地评线】紫金e评:点燃夜间经济 撬动消费回补  苏州积极谋划推出“姑苏八点半”品牌,抓紧营造一批标志性的夜间经济消费场景;上海南京东路479号进一步更新升级,将打造成为“沪上首家24小时营业核心...

    时间:03-26
  • 外交部:中国已宣布向80多个国家提供紧急援助

      (抗击新冠肺炎)外交部:中国已宣布向80多个国家提供紧急援助   中新社北京3月26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26日在北京表示,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向80多个国家,以及世卫组织、非盟等国际和...

    时间:03-26
  • 中国已和多国合作开展疫苗研发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在26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说,疫苗研发是抗疫的关键,但难度很大且充满不确定性,需要汇聚全球力量和智慧来推进。中国一直坚持通过国际合作开展疫苗研发。当前,中国的相关企业已围...

    时间:03-26
  • 沈阳市开展增绿、补绿、复绿工程为民众提供绿色福利

      中新网沈阳3月26日电 (李晛)据沈阳市政府新闻办26日召开的发布会消息,为进一步提升城区绿化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沈阳市积极推进增绿、补绿、复绿工程,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化发展格局,为...

    时间:03-26
  • 外交部:中方相信G20领导人特别峰会定会就携手应对疫情达成重要共识

      (抗击新冠肺炎)外交部:中方相信G20领导人特别峰会定会就携手应对疫情达成重要共识   中新社北京3月26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26日在北京表示,G20所有成员都是这次疫情的受害方。中...

    时间:03-26
  • 外交部:中美疫情药品研发合作对人类有好处

      中新网客户端3月26日电(张尼)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2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希望和包括美国、美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协作,共同抗击疫情。他强调,跨国问题需要跨国合作,中美在疫情...

    时间:03-26
  • 卫健委:通过远程视频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近30场技术交流会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在26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国家卫健委积极开展抗疫合作、积极分享中国防治经验和技术,向其他受疫情影响的国家提供援助和技术支持,汇编了最新的诊疗方案和防控...

    时间:03-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