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多地高校陆续开学,特殊时刻校园生活如何安排?

2020-04-13 19:48:26

来源:新华网

  多地高校陆续开学,特殊时刻校园生活如何安排?

  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 题:多地高校陆续开学,特殊时刻校园生活如何安排?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王菲菲、阿依努尔、陈席元

  4月13日,包括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内的江苏3所高校学生返校。此前,青海、新疆、山西等地高校已陆续开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近70所高校开学。

  高校大学生跨地区流动给疫情防控带来巨大挑战。特殊时期的大学开学及校园生活将如何安排?

  全程“点对点”接送返校,严格检测、核验、消毒

  10日9时许,从山西汾阳老家赶回太原的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大四学生张永鹏,一出高铁站便看到学校接站人员。测量体温、核验身份、查看健康码、物品消毒……经过一系列流程后,张永鹏和其他同学一起乘坐大巴车,回到久违的校园。

  “学校3月底就打电话询问返校意愿。确定开学时间后,又沟通返校方式和列车时间,很细致。”张永鹏说,早在半个月前,他就已在学校开发的疫情防控App上每日填报个人健康数据。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表示,高校复课,第一要错层次,优先安排毕业年级及有科研任务的研究生;第二要错区域,本地生源学生先复课,其次是外地的、低风险地区学生,高风险地区的学生暂不复课;第三是错时复课,每一个高校基本安排在两周时间内完成不同年级、不同地域的学生返校。

  根据“三错”原则,青海、新疆、山西、江苏等地高校陆续开学复课。高校开学和中小学开学最大的不同,是生源的跨地域流动。王登峰表示,高校开学要提供全方位防护,从学生走出家门、搭乘交通工具,一直到进入校园,要进行全程监控。

  记者了解到,多地开通复学专列、专用大巴,以“点对点”的接送方式确保学生安全顺利返校。

  江苏无锡、启东等地推出“点对点”客运服务,开通省内高校直通车专线。江苏连云港将从4月17日起正式恢复大学城的高校直通车,陪同返校的家长可享受免费回程。吉祥航空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提供40元优惠券,如果一些出发城市乘机人数集中,还可包机返校。

  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开行复学专列。在运行途中,乘务员每2小时监测学生体温,并对列车消毒、通风、保洁。4月9日18时49分,南疆1324名大学生乘坐和田开往奎屯的K6728/6725次专列抵达奎屯站。

  山西各高校也与铁路部门对接,让学生通过专用列车车厢、专用大巴返校,并在火车站、机场、汽车站等设立了接站点。

  校园如何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高校里学生以及教学、管理人员数量大,集体生活多且作息时间不统一,校园疫情防控需要更加细致到位。

  4月13日早上,记者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门口看到,交警、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忙着维持秩序,拎着行李箱的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排队从4条通道进行体温测量后进入校园。

  4月10日上午,记者在山西大学了解到,学生进入宿舍前,要经过3次体温检测。进入宿舍前,要更换口罩、对行李消毒、登记信息。学校食堂严格按照间隔一米、排队取餐、一人一桌原则布置。虽然只开放了部分窗口,但食物种类丰富,不仅有米饭套餐,还有拉面、水煎包、瓦罐汤等特色餐饮。

  记者在新疆医科大学看到,学校为教室、宿舍及公共活动区域均配备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教学楼、食堂、宿舍楼等公共场所门口设置的测温设备,可自动快速完成测温。学生戴着口罩,按地面粘贴的进出分流导图出入公共场所,现场井然有序。

  “学校已做了周密安排,物资储备充足,公共区域全部消杀。之后还将对家属区和教学区进行区隔,做好公共区域的消毒和管理。”山西大学副校长卢宇鸿说,学校专门制定了应急预案,一旦出现学生发热等情况,将在第一时间送到定点医院。

  作为首批开学的江苏高校,南京医科大学3月底就组织进行了开学防控演练。该校要求,返校学生需提前准备途中和开学至少2周内的个人防护用品。

  多所高校均禁止快递进校园,但多在校门口设置专区用于快递存放。

  记者注意到,一些高校还在细节上下功夫。有的学校在公共场所专门安装了感应水龙头、感应洗手液、脚踩分类垃圾桶等,减少交叉感染。山西大学的超市位于地下,为安全起见,特别安排在地面增设临时购物点。河海大学延长餐厅、超市和公共浴室的开放时间,同时按规定控制人员流量。

  “特殊学期”如何上课、答辩、找工作?

  据悉,多所高校均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确保未返校的学生也能够同步跟上教学进度。

  新疆医科大学将授课时长由50分钟调整至40分钟,实行一班一策、一课一策,精准制定各班级教学方案。学校每间教室里都配备了直播设备,老师在课堂授课的同时,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直播和录播。

  不少大学生返校的心情除了喜悦还有急切,尤其是对于正面临完成论文、寻找实习单位和找工作的毕业生。

  太原理工大学教务处工作人员高炜说,实习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充分利用“实验空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等国家平台的虚拟实验资源。毕业设计和论文已全部开题,进入指导环节。返校后,老师在教室面对面进行指导。

  多所高校表示,无论对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毕业论文,今年的要求不会降低,甚至更加严格。太原理工大学对2020届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和论文,在答辩前将全部查重,且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

  同时,多地高校明确,对因疫情原因确实无法按期完成毕业论文的情况,也将适当顺延培养和学位授予时间,论文答辩也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进行。

  3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5个学院的2360名硕士研究生,线上答辩率达95.8%。对受疫情影响未参加线上答辩的研究生,学校和学院表示也将在正式开学后,组织线下或线上答辩,并视实际情况增开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保证论文质量。

  针对备受关注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各高校积极搭建网络求职和签约平台,努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今年学院有1760名毕业生,是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磊介绍,学校为毕业生免费开通了线上职业测评、职业规划平台、就业指导直播课等服务。

  太原理工大学在3月举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空中”双选会,共有2539家用人单位和学校2767名学生报名参会,提供招聘职位13.3万个。“我们5月份还将举办一次大型招聘会。”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李栩说。

  • 相关阅读
  • 两部门:大专院校开学后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

      中新网4月14日电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13日发布通知印发《大专院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方案提到,大专院校开学后从严控制、审核各类涉及学生聚集性的...

    时间:04-14
  • 武汉规模最大康复驿站关闭

      武汉规模最大康复驿站关闭(记录中国)医务人员目送最后一批康复患者离开。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康复患者在医务人员引导下走出康复驿站。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4月13日,最后7名康复患者结束为期14天的集...

    时间:04-14
  • 李强任武汉市副市长

      刚刚!武汉任命了一位副市长   4月14日上午,武汉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人事任免事项。   根据武汉市人民政府市长周先旺提名   任命李强为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时间:04-14
  • 黑龙江伊春“3·28”鹿鸣矿业泄漏事故:确保不出现次生环境灾害

      中新社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14日消息,经过14天昼夜奋战,黑龙江伊春“3·28”鹿鸣矿业公司尾矿库泄漏事故,实现了“不让超标污水进入松花江”的预定应急目标,将继续指导地方做好...

    时间:04-14
  • 公安部: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可跨省异地处理

      中新网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 张子扬)为贯彻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近日,公安部修订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57号),新《程...

    时间:04-14
  • 环境时评|完善医疗废物处置机制 守好“末端”防线

      处理医疗废物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也是一道公共卫生防线。医疗废物的安全高效专业处置,关系着疫情防控的成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疗废物处置需求激增、压力加大。据生态环境部4月6日通报,...

    时间:04-14
  • 每一个人,我们都不抛弃、不放弃

      这两天,有一组数据让人看后倍感骄傲和欣慰: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疫情暴发以来,在援鄂医疗队和湖北武汉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湖北省已治愈80岁以上新冠肺炎患者3600多人。武汉市8名百岁以上新冠肺炎...

    时间:04-14
  • 为了乡亲们的“钱袋子” 他们组团直播“带货”

      新华社长春4月13日电(记者高楠)“各位粉丝晚上好,我是吉林省靖宇县龙泉镇大北山村驻村第一书记高世龙,从今天起,每晚7点到10点,吉林省各地的驻村第一书记会陆续走进直播间,给广大网友带来价格实惠的...

    时间:04-14
  • 19个电话 解了心结(干部状态新观察·提升贫困治理能力)

      在湖南安仁县天际村,驻村干部倾力帮扶贫困户老黄——  19个电话 解了心结(干部状态新观察·提升贫困治理能力)4月13日傍晚,肖翠兰(右)来到黄新桂家,和他的母亲拉家常。段庆龙摄  天际村的扶贫...

    时间:04-14
  • 玉树十年 重建托起新生活

      记者 王 梅 贾丰丰   今年是玉树地震10周年。10年来,玉树实现了重建并展开了新画卷:城镇和农牧区常住居民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167元和9138元,义务教育巩固率提升至96.1%,贫困人口参...

    时间:04-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