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不简单

2020-04-16 14:05:11

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不简单!

  ◎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应对新冠疫情,中国迅速启动疫苗研发计划,并行推进五种技术路线。

  4月12日、13日连续两天,五种技术路线之一的灭活疫苗取得连续突破:我国两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先后获准进入临床试验,成为全球首批获准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从名字看好像没什么好解释的:把活病毒“灭”了,把“尸体”扔到体内的免疫细胞前,让它记住病毒的模样,下次有类似病毒来了马上产生免疫力。

  病毒如果会思考,一定对“灭活”感到恐惧。这波操作绝对粗暴,堪比《复仇者联盟》中最大的反派“灭霸”,用热、毒(化学试剂)、辐射等方法顷刻间消灭所有生的迹象,一切让病毒活的迹象都不被许可,“团灭”是必须的。

  虽然粗暴,但“灭活”绝不简单。

  “仅就灭活疫苗在动物体内的安全有效性评价这一项而言,研究团队就用了将近7种动物,包括猴子两种、小鼠三种,还有家兔、豚鼠等,进行攻毒试验。”国药中生集团总裁、党委书记杨晓明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只有通过严格的生产工艺、检测技术、质量控制技术,才能生产出面向大众使用的安全、有效的疫苗。

  杨晓明解释,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是做灭活疫苗的第1步;第2步,拿到毒株以后,要看它能不能作为疫苗的生产毒株。

  病毒和病毒不同,就像人和人不同,一千人、一千面、一千个脾气……有的毒株适合扩增、有的病毒毒力强、有的比较温和……根据疫苗的要求优中选优,进行一系列的筛选,检测它是不是能够适合做一个疫苗的种子。

  单单“选择种子”这一步就需要三级毒种库,病毒毒株不断参加“晋级赛”。“通过检测看看库里的种子是不是优良、是不是高产、能不能产生保护性……”杨晓明解释,此外,病毒的纯度也很重要,还需要系列检测确保无杂质。

  只有从原始种子库、主种子库、直至“进阶”到工作种子库的优良毒种,才有可能走进“饲养箱”,开启下一步的生产。

  与此同时,研究者们要准备好最适合病毒大量繁殖的“保育箱”,新冠病毒也不是在所有的细胞中都能“如鱼得水”,此次新冠病毒用的是vero细胞(猴肾细胞的一种)培养,具体的培养细胞系、培养条件等都需要摸索,就像养鸡、养鱼、养猪,要想着让它们长得好、长得多、传代稳定……

  更加艰难和危险的是,与活病毒打交道的所有操作必须在高安全等级的生物实验室完成。

  同时并行的研究还有灭活工艺和条件、后续纯化工艺、配方佐剂、疫苗剂量等的验证和摸索。它们是一组组枯燥、繁琐的数字,却关系到病毒的灭活效果、抗原性效果,而这些与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息息相关,值得锱铢必较。

  当优中选优的新冠病毒毒种进入到海量培养的阶段,也就进入了生产环节。

  “‘快’很重要,但也一定要‘好’。”这是杨晓明在这次新冠病毒疫苗研发“闪电战”中时常强调的一句话。在生产工艺的先进性上,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生产基地所使用的生产研发工艺、检测的质量标准、检测的手段,都是国际领先的。

  经过培养、灭活,2月中下旬,相关科研攻关团队就获得了纯化抗原,随后开始在多种试验动物身上开展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以验证疫苗的有效性。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临床前的数据都被记录在案。由于研究数据的充分和良好,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申报的一类新药——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开展的临床试验是一期、二期合并进行,这将大大加快它的上市进度。

  几乎同时获批临床试验的科兴中维从3月13日起先后向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滚动提交了17轮申报资料。临床试验用新冠灭活疫苗已通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检定,临床试验很快启动。

  早在1896年,德国科学家威廉·科尔用肉汤培养霍乱弧菌,以56℃加热合并石炭酸防腐的方法制成最早期的灭活疫苗,而今有现代的培养工艺、全流程在线质检等高科技手段加持,中国灭活疫苗的研制、生产团队,在安全有效的高标准严要求下,打破时间极限,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丝毫不简单。

  • 相关阅读
  • 外媒质疑中国病亡率低 焦雅辉:征调资源体现制度优势

      焦雅辉回应外媒质疑中国病亡率低:征调最优资源体现制度优势   4月16日下午,一场面向中外媒体的记者见面会在武汉举行。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谈及老年新冠患者医治成效并回...

    时间:04-17
  • 中国坚定支持联合国和世卫组织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领导作用

      中新社联合国4月16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16日致函第74届联大主席班迪、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和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重申中国始终坚定支持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积极协调国际社会合作...

    时间:04-17
  • 钟南山院士:上游预防策略极为重要

      向全球万名医生分享中国抗疫经验  钟南山院士:上游预防策略极为重要  “中国对抗新冠肺炎最成功的经验是上游的预防策略,这是最重要的。”4月16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

    时间:04-17
  • 中方向黎巴嫩交付抗疫物资援助

      当地时间4月16日,中国政府援助黎巴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疗物资交接仪式在贝鲁特拉菲克·哈里里国际机场举行。中国驻黎巴嫩大使王克俭与黎巴嫩卫生部长哈马德·哈桑分别代表各自政府签署了交接证书。此...

    时间:04-17
  • 袁隆平:拓展“红线”外耕种面积 保障粮食安全

      袁隆平:拓展“红线”外耕种面积 保障粮食安全  本报记者 俞慧友   “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它们也是我国未来极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如果我们抓紧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培育及核心技术研究,并将其中1...

    时间:04-17
  • 张伯礼院士:我做了该做的事

      八十二天,奋战在江城战“疫”第一线  张伯礼院士:我做了该做的事  4月16日下午五点,从武汉开来的高铁徐徐驶入站台,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江夏方舱医院总顾...

    时间:04-17
  • 疫情带火“非接触式”服务 产业前景取决于技术成熟度

      疫情带火“非接触式”服务 产业前景取决于技术成熟度  “非接触式”服务火了。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有效阻断“人传人”的传播链条是关键。于是,机器人承接了消毒清洁、送药送餐、诊疗辅助等“一线...

    时间:04-17
  • 腺病毒载体:拆装灵活的“变形金刚”

      腺病毒载体:拆装灵活的“变形金刚”  ——新冠病毒疫苗技术路线解读之二  4月12日,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开启Ⅱ期临床试验。   由于临床前...

    时间:04-17
  • 疫情下的Vlog: 是真实的记录,更是温暖的社交

      疫情下的Vlog: 是真实的记录,更是温暖的社交  新冠肺炎疫情将人们“隔离”在家中,但生活中的互动交流并没有因此止步。很多年轻人选择了用Vlog记录自己的生活,不少武汉的年轻网民,把自己居家隔离的...

    时间:04-17
  • 纤维母细胞重编程让失明小鼠“重见光明”

      纤维母细胞重编程让失明小鼠“重见光明”  科技日报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15日发表一项医学突破,美国科学家团队报告称,纤维母细胞经过化学重编程后,可以生成光感受器样细胞...

    时间:04-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