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南京一高校排查返校学生航班 系因机上有普通发热患者

2020-04-16 14:08:15

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 樊朔)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学生陆续返回学校准备开学。4月14日,该校一则紧急通知引发热议,通知要求该校各学院“速速统计4月14日乘坐飞机由哈尔滨至南京的学生(航班号H01711)”。4月15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一名辅导员告诉记者,学校已接到南京市疾控中心通知,该航班上发热乘客核酸检查结果为阴性,目前该校乘坐同一航班的学生正在隔离。

  同一航班学生已被安置隔离

  4月14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紧急排查该校当日乘坐飞机由哈尔滨至南京学生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多名该校学生提供的QQ群截图显示,通知要求“各学院速速统计4月14日乘坐飞机由哈尔滨至南京的学生(航班号H01711)”。不少学生担心该航班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4月15日下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一名辅导员告诉记者,4月14日H01711航班在抵达南京后发现发热乘客,根据防控要求,该乘客周围的部分乘客被送到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其中就包括该校部分学生。“还有部分同一航班学生不属于集中隔离范围,学校为减少学生及家长的恐慌,发通知找到同机学生,到校内隔离点(南气宾馆)进行隔离。”

  “我管理的学生中,湖北籍(非武汉)2名在校内隔离点,做完核酸检测为阴性。1名昨天航班上的学生,正在市里的隔离点入住,情绪及状态稳定,目前正等待市里进一步安排。”

  该辅导员称,目前学校已接到南京市疾控中心通知,该航班上发热乘客核酸检查结果为阴性。两部分隔离的学生均已安置妥当,隔离产生的费用均由学校承担。

  4月15日下午,新京报记者曾多次致电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宣传部核实上述信息,电话均无人接听。多名该校学生告诉记者,已接到学校关于H01711航班发热乘客检查结果为阴性的通知。

  学校将恢复部分线下授课,实行“分时错峰”下课制度

  据了解,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已要求学生于4月13日、14日返校,4月15日开始线下授课。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封闭校园。

  前述辅导员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大多数学生已经正常返校,部分因车票原因、身体原因(非呼吸道)及自愿不返校的同学还没有返校。在教学活动方面,部分课程的教室满足江苏省教育厅对人员密度要求,仍然进行线下授课,无法满足人员密度要求的课程继续线上授课。

  一名该校学生告诉记者,4月14日学校下发通知,部分公共大课已改为线上授课,专业课及部分上课人数较少的课程仍然线下授课。在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各教学楼在第3-4节课实施按楼层“分时错峰”下课制度。在第1-2层上课的课程,上下课时间为10:10—11:35,课间不休息;在第3-4层上课的课程,上下课时间为10:10—11:50,维持原有作息时间;在第5层及以上楼层上课的课程,上下课时间为10:10—12:05,由任课教师自行调整休息时间。

  另据该学生提供的通知截图,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体育馆已面向全校开放,通知要求学生在体育馆中须保持不小于1米的间距。

  • 相关阅读
  • 外媒质疑中国病亡率低 焦雅辉:征调资源体现制度优势

      焦雅辉回应外媒质疑中国病亡率低:征调最优资源体现制度优势   4月16日下午,一场面向中外媒体的记者见面会在武汉举行。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谈及老年新冠患者医治成效并回...

    时间:04-17
  • 中国坚定支持联合国和世卫组织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领导作用

      中新社联合国4月16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16日致函第74届联大主席班迪、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和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重申中国始终坚定支持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积极协调国际社会合作...

    时间:04-17
  • 钟南山院士:上游预防策略极为重要

      向全球万名医生分享中国抗疫经验  钟南山院士:上游预防策略极为重要  “中国对抗新冠肺炎最成功的经验是上游的预防策略,这是最重要的。”4月16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

    时间:04-17
  • 中方向黎巴嫩交付抗疫物资援助

      当地时间4月16日,中国政府援助黎巴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疗物资交接仪式在贝鲁特拉菲克·哈里里国际机场举行。中国驻黎巴嫩大使王克俭与黎巴嫩卫生部长哈马德·哈桑分别代表各自政府签署了交接证书。此...

    时间:04-17
  • 袁隆平:拓展“红线”外耕种面积 保障粮食安全

      袁隆平:拓展“红线”外耕种面积 保障粮食安全  本报记者 俞慧友   “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它们也是我国未来极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如果我们抓紧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培育及核心技术研究,并将其中1...

    时间:04-17
  • 张伯礼院士:我做了该做的事

      八十二天,奋战在江城战“疫”第一线  张伯礼院士:我做了该做的事  4月16日下午五点,从武汉开来的高铁徐徐驶入站台,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江夏方舱医院总顾...

    时间:04-17
  • 疫情带火“非接触式”服务 产业前景取决于技术成熟度

      疫情带火“非接触式”服务 产业前景取决于技术成熟度  “非接触式”服务火了。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有效阻断“人传人”的传播链条是关键。于是,机器人承接了消毒清洁、送药送餐、诊疗辅助等“一线...

    时间:04-17
  • 腺病毒载体:拆装灵活的“变形金刚”

      腺病毒载体:拆装灵活的“变形金刚”  ——新冠病毒疫苗技术路线解读之二  4月12日,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开启Ⅱ期临床试验。   由于临床前...

    时间:04-17
  • 疫情下的Vlog: 是真实的记录,更是温暖的社交

      疫情下的Vlog: 是真实的记录,更是温暖的社交  新冠肺炎疫情将人们“隔离”在家中,但生活中的互动交流并没有因此止步。很多年轻人选择了用Vlog记录自己的生活,不少武汉的年轻网民,把自己居家隔离的...

    时间:04-17
  • 纤维母细胞重编程让失明小鼠“重见光明”

      纤维母细胞重编程让失明小鼠“重见光明”  科技日报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15日发表一项医学突破,美国科学家团队报告称,纤维母细胞经过化学重编程后,可以生成光感受器样细胞...

    时间:04-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