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实现“三个优化” 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2020-04-23 04:49:03

来源:科技日报

  实现“三个优化” 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核心提示

  ■实行科研项目“无纸化”管理,对所有项目成员签字实行电子签章,进一步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为科研人员松绑,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

  ■多渠道建立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的科创实习基地,依托重大项目和高水平科研基地,锻炼培养能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创新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

  ■通过推广“企业出题,高校、科研院所解题,政府协助解题”的新型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扩大有效研发投入,积蓄研发后劲。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并对“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作出一系列部署。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提升科技创新治理效能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优化科技创新投入结构

  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障。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征的国家科技投入制度。但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谁能抓住先机,谁就能占据发展的制高点。随着我国基础研究实力的不断增强,在这个重要关口,我们迫切需要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来努力占据制高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牛鼻子”在于扩大研发投入,调整研发经费投入结构。所以,优化科技创新投入结构,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是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一是基础研究经费应该大幅度增加,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应该重视,经费投入渠道应该拓宽。优化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结构,必须大幅度增加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根据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特点和规律,加大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长期持续稳定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的机制。应用基础研究是打通基础研究和试验发展的桥梁,必须注重应用基础研究投入,促进基础研究向试验发展的成果转移转化。在国家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拓宽科技投入经费来源渠道,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是探索新型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模式。鼓励企业承担和参与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计划,促进基础研究成果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企业是研发投入活动的主体,应激励企业加快建设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协同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并通过推广“企业出题,高校、科研院所解题,政府协助解题”的新型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扩大有效研发投入,积蓄研发后劲。

  三是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有利于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保障。继续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需要尊重科学、技术、工程各自运行规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考评体系,从多个维度综合评估科研成果,遵循科学规律,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技术市场导向机制,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尊重市场规律,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保障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

  优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所以,优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是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

  一是优化和完善以信任和包容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审和绩效评估体系,根据不同类型项目的特点,细化评价指标体系,增强项目评审和评估的科学性。科研管理的核心就是要以科研人员为本,简化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减少科研项目实施周期内的各类评估、检查、抽查、审计等活动,对于周期短的科研项目不再开展过程检查,实行关键节点“里程碑”式管理,优化项目验收工作流程,由项目承担单位或项目负责人确定验收方式,既可以选择网络验收、会议验收、现场验收、审核验收等形式,也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验收。

  二是探索实行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自主决定使用项目经费,且不设科目比例限制。实行科研项目“无纸化”管理,对所有项目成员签字实行电子签章,进一步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为科研人员松绑,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

  三是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培育专业技术转移转化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对接,针对不同创新主体进行制度安排和设计,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和对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不受单位工资总额和绩效工资总量的限制,切实将收入与贡献相匹配。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进一步明确科技创新成果处置权、收益权,简化成果转化流程,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四是完善科研诚信建设和管理。将科研诚信纳入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对套取挪用科研经费、弄虚作假等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行为,实施“黑名单”管理。加强科研伦理规范和学风建设,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优化创新人才服务环境

  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是人才,人才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优化创新人才服务环境迫在眉睫。所以,优化创新人才服务环境,完善科技人才培养、流动、评价机制,是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重要保障。

  一是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健全科技人才吸引体系,紧密结合国家各类重大任务、重大布局、重大平台建设,不拘一格选拔有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政府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建立“人才库”,多举措推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完善团队引进政策,强化“领军人才+研发项目+创新团队+平台载体”引进力度。继续坚持科技人才本地培养,抓好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结合,促进科教产深度融合,着力提高高等学校基础教育质量,多渠道建立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的科创实习基地,依托重大项目和高水平科研基地,锻炼培养能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创新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完善科技创新人才战略储备体系,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建立科技人才流动机制,探索人才异地合作交流制度,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在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和科研企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充分尊重人才供求规律和流动规律,根据科技人才意愿和市场供需推动人才合理有序流动,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建立“政产学研”人才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在政、产、学、研之间多向、顺畅流动的“政产学研旋转门”机制。

  三是优化科技人才评价制度,根据不同学科领域、不同行业类别、不同层次人才的特点,按照分类、分层原则进行差异化评价,逐步推进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科技人才评价方式。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用人单位通过市场机制开展多元评价,充分发挥市场、社会等多元评价主体功能。

  (作者系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副所长)

  • 相关阅读
  • 央行:全力打击跨境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

      中新网客户端4月23日电 (彭婧如)4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支付结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2020年,要坚持问题导向,完善治理机制,坚持严监管常态化;要着力化危为机,鼓励创新,维...

    时间:04-23
  • 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

      【地评线】紫金e评: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   近日,陕西柞水县金米村的卖货直播间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那就是正在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金米村在秦岭深处,这里的老百姓利用网络直播,把...

    时间:04-23
  • 助力脱贫致富,各地电商有实招

      拉着家常,制作着本地特色美食,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民史岱奇的首次“触电”就尝到了甜头。短短一小时直播,她卖掉了价值近6万元的面粉。   一头连在田间地头,一头连着消费市场。即便受到疫情的影响...

    时间:04-23
  • 中方宣布向世卫组织追加3000万美元捐款用于抗疫

      (抗击新冠肺炎)中方宣布向世卫组织追加3000万美元捐款用于抗疫   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23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中方决定在前期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

    时间:04-23
  • 中国加快构建“四边联动、协调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新格局

      中新社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23日说,中国正加快构建多边、周边、小多边、双边“四边联动、协调推进”的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新格局,其中,“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是...

    时间:04-23
  •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考察西安,透露这三层深意

      4月22日,习近平陕西考察进入第三天,他来到省会西安。西安古称长安,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2015年,总书记曾两次踏访西安,触摸这座古都的脉搏。五...

    时间:04-23
  • 国际知名科学家这样驳斥“新冠病毒人造论”

      【图解】毫无根据!国际知名科学家这样驳斥“新冠病毒人造论”   ...

    时间:04-23
  • 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指数持续提升 知识产权运用进步明显

      央视网消息:2020年4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9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并答记者问。   记者提问,2019年我国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有哪些新的进展。   国家知识产权局...

    时间:04-23
  • 知识产权拥有量大幅增长 我国成为知识产权大国

      央视网消息:2020年4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9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

    时间:04-23
  • 打通交通运输“大动脉” 助力经济社会“转”起来

      【图说中国经济】打通交通运输“大动脉” 助力经济社会“转”起来   编者按:交通运输是复工复产的“先行官”,也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因此必须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   连日来,各地...

    时间:04-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