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宁夏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助推复工复产

2020-04-23 10:28:09

来源:光明日报

  “加”出复工速度 “变”出化学反应

  ——宁夏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助推复工复产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项目审批是复工复产的关键一环,审批速度决定开工速度。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宁夏充分利用网上、掌上、线上等“云端”手段,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方式变革、服务升级,为企业复工复产助跑加速、抢赢时间。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在全国推广宁夏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助推复工复产的经验做法。

  网上办+掌上办:真没想到可以这么快

  “真没想到可以这么快!”按照银川市审批局发布的网上办理指南,今年2月,在疫情形势最为严峻复杂的时候,碧桂园天誉名邸幼儿园项目负责人张明昊提交申请材料2个工作日后,就拿到了消防设计审查许可,他由衷感叹:“坐在家里就可以办成事,项目后续开工就不愁了。”

  疫情期间,为确保项目审批不掉线、服务不断档,宁夏依托全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一网通办”功能,公开发布5种不同类型工程建设项目网上办事流程图,明确疫情期间建设项目全部网上申报、在线审批,所有环节都开通短信提醒功能,大幅提高了网上审批效率。

  宁夏还探索推行“掌上办”模式,依托省内通用、省外可用的“我的宁夏”App,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向移动终端延伸,实现用地、气象、测绘等15类事项和工程造价、抗震设防等审批可在“掌上”查询、“指尖”申报、动态跟踪,极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

  承诺办+容缺办:只要够诚信,就能更快捷

  “因为诚信分比较高,在办理施工手续时,政务大厅给我们提供了‘信易批’服务,只要我们作出承诺,就能很快办理相关审批。”宁夏石嘴山市第二十小学综合楼项目施工企业负责人张永录说,“容缺受理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成本,还能倒逼我们更讲诚信。”

  针对疫情期间企业材料申报收集办理耗时相对较长、影响开工的实际,宁夏对项目审批中一些非要件材料采取承诺即办、事后补办等容缺方式开展审批,将企业投资项目核准、质量监督手续、供排水及供电报装等12个事项和节能审查意见书、移民安置规划审核等11项材料确定为告之承诺事项,只要诚信分够,就可承诺即办、事后补办。

  此外,针对项目用地、环评审批用时较长的实际,对疫情防控和治理急需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允许先行利用土地、疫情结束后6个月内再补办相关手续,对不涉及环境敏感目标、环境影响轻微、环境风险低的报告表类防疫项目豁免办理环评审。注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承诺后不践诺的企业,将取消“信易批”“容缺办”等优惠政策,并与企业的信用分值挂钩。

  预约办+延期办:确保不因企业资质问题影响项目进度

  “疫情期间,企业最担心的是资质到期了怎么办。会不会影响今后的工程实施。”宁夏住建厅行政审批窗口首席代表杨夏云说,为解决好企业的这一忧虑,宁夏积极推行“预约办理”模式,审批部门提供全时段、全领域、全方位咨询服务,指导项目单位(企业)一次性提供要件、一次性全部办结,办理结果实时发布,相关证书快递送达,保证项目单位(企业)第一时间得到信息、第一时间开工复产。

  同时,坚持“合理延期”原则,对项目申报、审批所需材料以提供具有法定效力的电子版为主,对必须提供的纸质要件可通过邮寄、快递等方式送达,并适当延长报送期限。对受疫情影响办理延续申请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许可证和建筑施工、勘察设计等企业资质,可在规定期限内自动延续,其间参加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等活动不受影响,这一政策红利已惠及宁夏354家企业。

  单独办变协同办:多头跑成了过去式

  “以前申报项目,企业要分别到不同部门去办手续,费时费事。现在,我们实行了工程建设项目多评一表、多图一审、多勘一踏、多验一联‘四多合一’审批,企业只在窗口申报一次,我们就会协调各个部门,同步办理相关手续,审批时间一下子减了不少。”固原市政务大厅审批科科长王龙说。

  为有效解决多头申报、分散办理难题,宁夏将工程建设项目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确定1个牵头部门,77个审批事项全部实行并联审批,大幅压缩审批时限,杜绝了企业多头跑路。同时,在项目审批各个流程积极推行“联合作业”模式,依托“多规合一”、施工审查等电子化平台,在项目生成、区域评估、多测合一、多图联审、联合验收等涉及多部门审批环节均建立“一家牵头、部门协作”的意见征询、联席会议、在线会商制度,将国家安全、园林绿地指标、河道管理等8个部门审批事项调整为内部协作事项,变“一家”串联办为“大家”协同办,企业分头跑、多头跑成为过去式。

  现场办变远程办:边远乡村建设项目评审也能上“云端”

  “我还担心因疫情防控项目一时半会儿批不了影响开工,没想到在网上顺利完成了项目评审。”在完成2020年侯记河村美丽村庄项目远程评审后,吴忠市盐池县青山乡乡长王增喜的心终于踏实了。

  为加快疫情期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宁夏将原需要现场办理的事项由物理性审查改为信息化审核,通过视频、拍照、网络实景地图、基础地形数据核查等多种措施开展勘测、勘察、勘验,明确勘验结果以电子化方式报送确认,在减少人员接触基础上实现快速审批。在项目评审中引入“云端会审”方式,通过QQ视频会议室等手段,项目单位网上申报,专家组成员线上审查、确定项目,宁夏100个美丽村庄、20个美丽小城镇和多个老旧小区项目已全部通过视频会议方式进行了审定,为项目开工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

  “这是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全流程、全覆盖’和‘四个统一’要求,在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基础上,根据疫情这一‘战时’需要开展的探索。”宁夏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厅长马汉文说,实践证明,审批改革“加”出了复工速度、“变”出了化学反应,为项目建设提速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宁夏各类项目审批速度同比提高了30%以上,全区2020年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60%以上,在线监管的700多个工地全部开工复产。

  (本报记者 王建宏 张文攀 本报通讯员 王振成)

  • 相关阅读
  • 综合消息:中国内地现有确诊病例降至千例以内 专家预计疫情难在短期内结束

      (抗击新冠肺炎)综合消息:中国内地现有确诊病例降至千例以内 专家预计疫情难在短期内结束   中新社北京4月23日电 仍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何时才能结束,成为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中国多位专家表...

    时间:04-23
  • 赤道几内亚驻华大使:向中国政府的抗疫努力致敬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记者陈昊佺、伍岳)“我们向中国政府为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所做出的努力致敬。”赤道几内亚驻华大使埃夸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埃夸认为,中国在疫情暴发后采取...

    时间:04-23
  • 中方谈安理会五常峰会:应发出支持全球抗疫合作信号

      (抗击新冠肺炎)中方谈安理会五常峰会:应发出支持全球抗疫合作信号   中新社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 张素)有消息称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峰会将于近期举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2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

    时间:04-23
  • 最高法:严禁歧视湖北籍劳动者 坚决纠正无故辞退等行为

      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从最高法获悉,23日召开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会议要求,依法严惩影响疫情防控和社会稳定的各类犯罪,妥善审理各类涉疫案件。要严禁歧视湖北籍劳动者,坚决依法纠正个别单位拒绝招...

    时间:04-23
  • 外交部:美方颠倒黑白、挑拨离间的图谋不会得逞

      中新社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 张素)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近日公开称中方借疫情推进挑衅行为,包括对台湾施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23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美方这一说法颠倒黑白、挑拨离间。  ...

    时间:04-23
  • 首次“双龙探极”圆满完成 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

      新华社上海4月23日电(记者王立彬、张建松)23日,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和“雪龙2”号两艘极地科学考察船,返回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这标志着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

    时间:04-23
  • 中央指导组:持续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

      新华社武汉4月23日电(记者胡浩 赵文君)目前,湖北省、武汉市各区县全部降为低风险地区。连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指导组组长孙春兰率中央指导组赴黄石市、武汉市调研,强调深入贯...

    时间:04-23
  • 中国出台稳就业措施 在教师等部分职业实施“先上岗、再考证”

      中新社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 梁晓辉)为了稳定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国在部分职业实施“先上岗、再考证”政策,包括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法律职业等。   该阶段性政策主要适用于2020...

    时间:04-23
  • 工信部:中国新冠病毒检测试剂试盒日产能500万人份

      中新社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23日表示,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试盒日产能达500万人份。   黄利斌2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表...

    时间:04-23
  • 浙江三年内将建成十大海岛公园

      中新网杭州4月23日电 (江杨烨 靳畅)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联合印发《浙江省十大海岛公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提出,到2022年,浙...

    时间:04-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