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执着“天问”,拥抱星辰大海

2020-04-25 17:13:00

来源:光明日报

  执着“天问”,拥抱星辰大海——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侧记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两千多年前,中国伟大诗人屈原在长诗《天问》中,从宇宙之本源到阴阳之俱化,从天地之构造到星辰之往亘,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进行想象与发问。两千多年后,中国人将带着“天问”的精神飞向火星,甚至更远的行星,拥抱星辰大海。

  4月24日,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线上举行,中国行星探测任务的名称揭晓——“天问”,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启动仪式首次尝试在线上开展,广大网友在网络直播中感受到了中国航天的澎湃动力。从探月工程“嫦娥”,到行星探测“天问”,中国人的飞天梦正走向更高更远。50年前,当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飞入太空的那一刻,中华民族“天问”的答案注定将一步步揭晓。

  追梦:我们要去,我们不能不去

  中华民族从来不乏对宇宙的想象。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屈原的“天问”,到王勃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这种浪漫想象的背后,酝酿着的是一种求索的渴望,一种梦想的力量。

  国家航天局在解释我国行星探测工程命名问题时表示,以“天问”作为工程名称,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对科学与创新的探求,使我们的飞天揽月梦从神话走进现实。“东方红一号”让我们叩响了太空的大门,载人航天把我们的足迹带进了太空,探月工程使我们第一次与地外天体亲密接触……在走向星辰大海的伟大征程上,一代代航天人敢于追梦,勇于探索。

  启动仪式上,中国航天三大里程碑事件的三位杰出代表——“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之一、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被国家航天局聘为“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这三位航天人告诉我们,为何要追梦。

  在戚发轫看来,太空是人类生活的“第四环境”,是国家主权的“第四个疆域”。“我们要去,我们不能不去。”

  靠什么去?靠航天技术。“我们要有这个梦。”戚发轫说。

  这个梦,同时也被一种科学求知的欲望持续推动。吴伟仁认为,探索未知世界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总是想去了解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宇宙的起源,这种好奇心就是科学的精神。”

  对于刘洋来说,这个梦还可以表述得更简单:“渴望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传承:现在更需要自力更生精神

  每次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任务前,刘洋都要去一个地方——东风革命烈士陵园,那里长眠着数百位英烈。

  “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把一枚枚火箭、一颗颗卫星、一艘艘飞船送入了太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中华民族探索星空的漫漫征程。”刘洋说,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成为我们为国出征太空的动力和源泉。

  “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这是今年航天日的主题。无论是“奔月”还是“天问”,要拥抱星辰大海,一代代航天人凝聚的航天精神将永续传承。

  何为航天精神?见证了中国航天的起步以及一步步走向更远的戚发轫,对此有一针见血的理解。在他看来,航天精神的核心就是自力更生——“一切要靠自己,不能靠别人。当年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戚发轫认为,现在航天人面临的任务比老一代的更加艰巨和光荣。“我们是解决了‘人家有我们也要有’的问题,现在你们要解决的是‘人家没有我们有’‘人家有我们要做得更好’的问题。所以,现在更需要自力更生的精神。”

  “探索浩瀚宇宙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深空探测永无止境,既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吴伟仁说。

  航天事业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航天梦也是强国梦。戚发轫希望年轻人要有一个强国梦——在这个梦想下,为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献出力量。

  正如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在启动仪式上所说,弘扬航天精神,不仅要勉励航天人直面风险挫折,在接续奋斗中建设航天强国,而且要激励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崇尚探索创造,要号召全社会爱国奉献追梦,在笃定前行中成就事业。

  (本报记者 陈海波 张蕾)

  • 相关阅读
  • 厦门大健康知识产权产业化联盟成立 发扬光大中医药体系

      中新网厦门4月26日电 (记者 杨伏山)面对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中医药发挥独特作用,助力中国打赢抗疫足迹战,也为全球抗疫提供中国方案。   26日,厦门市55家从事中医大健康领域流派传承、技术研究、...

    时间:04-26
  • 为什么要坚定必胜的中国信心?看完你就懂了

      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是我国经济从来都是在风雨中成长、在磨砺中壮大的。《经济日报》近日连续刊文,阐述为什么要坚定必胜的中国信心:...

    时间:04-26
  • 北京教育考试院:人脸识别随机抽题 保考研网络复试公平

      央视网消息:目前,考研国家线和自划线、学校复试线已经陆续发布,大部分高校明确采用网络远程复试的方式。北京教育考试院表示,网络远程复试将综合运用人脸识别、统一平台、随机抽取复试试题等方式,加...

    时间:04-26
  • 北京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有效率94.7%

      北京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有效率94.7%  重症患者救治取得积极成效  本报北京4月25日讯 记者李佳霖 郭静原报道:在北京市25日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专家组组...

    时间:04-26
  • 广东各地强化监管 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央广网广州4月25日消息(记者何伟奇 郭翔宇 通讯员粤市监)4月27日,广东省高三、初三年级学生即将返校。记者从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为切实做好学校和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广东各地市场监管部...

    时间:04-26
  • 云南怒江州加强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

      更好的日子在后头——云南怒江州加强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  4月的怒江,在高黎贡山与碧罗雪山深处,处处热火朝天,万象更新。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三区三州”国家深度贫困地区,也是云南脱贫...

    时间:04-26
  • 杭州政府工作报告:建议2020年GDP增长目标为6.5%左右

      杭州政府工作报告:建议2020年GDP增长目标为6.5%左右 发力“宅经济”   中新网杭州4月26日电(王逸飞 张煜欢)26日,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杭州市代市长刘忻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介绍...

    时间:04-26
  • 两部门:教育脱贫攻坚投入力度不减

      中国两部门:教育脱贫攻坚投入力度不减   中新社北京4月26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财政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26日公布,聚焦深度贫困挂牌督战,加大义务教育投入保障力度。   两部门要求各地财政...

    时间:04-26
  • 革命老区江西25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退出

      中新网南昌4月26日(李韵涵)记者26日从江西省贫困县脱贫退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革命老区江西全省25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退出。   据江西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史文斌介绍,经县级申请、市级初审、省...

    时间:04-26
  • 完善防控 各地千方百计复工达产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各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完善疫情防控举措,千方百计创造复工复产的条件。眼下,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  这几天,在广西钦州保税港集装箱码头,运输车辆川流不息...

    时间:04-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