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让中国航天用上“中国芯”

2020-04-25 17:16:35

来源:光明日报

  让中国航天用上“中国芯”——记航天科技九院七七二所抗辐射集成电路技术创新团队

  “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航天都用上自己研发的芯片。”在今年中国航天日来临前夕的采访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七七二所原所长赵元富对记者说。

  作为我国航天微电子领域的技术带头人,赵元富带领抗辐射集成电路技术创新团队取得诸多成果:成功研制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FPGA、CPU、ASIC等多款宇航核心集成电路产品,实现了我国宇航集成电路研制能力的跨越式发展,已在我国北斗导航、载人航天、探月等重大航天工程使用,并进入国际市场。赵元富因此获得“2019年度航天功勋奖”荣誉称号。

  一开始就瞄准国际前沿技术

  对于在宇宙空间应用的芯片而言,具有抗辐射等特殊性能是必需的。因为宇宙空间环境极为复杂,大量的空间粒子辐射会导致卫星上电路性能退化甚至功能失效,对卫星造成致命伤害。

  “航天器上使用的芯片,被喻为‘卫星大脑’,要经受太空严酷环境的考验。”赵元富说,“抗辐射集成电路是太空探索的共性基础技术,实现自主可控是建设航天强国的关键,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实现中国航天芯片的自主可控,我们20多年来一直在潜心钻研和不懈攻关。”

  在研制初期,他们的团队就把目标锁定在自主研发国际新一代宇航用CPU上,而非走仿制之路。赵元富对记者坦言:“我们一开始就瞄准国际先进的前沿技术,不走仿制的道路。仿制也需要时间和极大的成本,而且即便仿出来了,国外更新升级的CPU又出来了,仿制的产品没有竞争优势。”

  这个中央处理器,看起来只有拇指甲大小,却有着大脑的复杂和精细。由于研发初期,当时国际上新一代的宇航用CPU并没有实际产品,只有大致的思路和概念,一切都几乎从零开始。

  以承担我国首个集成电路设计加固技术研究课题为契机,航天七七二所成立了以赵元富为带头人的抗辐射加固集成电路技术创新团队。

  “从这个项目立项算起,也是十年磨一剑。”谈起首枚国产CPU研制的艰辛历程时,赵元富说,“航天事业聚集起一批科学家,他们一直把航天当作自己毕生事业,持之以恒,总能找到突破之路。”

  解决抗辐射芯片设计的重大技术难题

  航天芯片抗辐射该怎么做?以往有个笨办法——给电路穿上厚厚的“外衣”,但这将使器件重量大幅增加;另外,还可以试着改变制造工艺,但这样投入巨大。如何低成本地研制出抗辐射芯片,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难题。

  1999年,赵元富团队提出采用低成本的“设计加固”思路,即只需利用民用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线,通过设计环节而非制造环节就能研制出抗辐射的宇航集成电路。

  这样一来,抗辐射难度就全部转移到了芯片设计上,而抗辐射芯片设计又是个世界性难题。

  面对航天工程的迫切需求,赵元富和他的团队首先选取“王冠上的钻石”——抗辐射中央处理器作为技术应用的核心攻关产品,并进行了大量的技术试验。

  为了打造可靠的“中国芯”,抗辐射芯片都要经过地面模拟太空辐射环境下的试验验证与评估。为完成更多产品的辐射试验,团队成员需要尽快进入密封的真空辐射罐中,更换刚刚辐射完的试验样品,再准备下一轮试验。而每次辐射试验一般至少需要24小时,甚至几天不间断进行。为了试验的“无缝对接”,团队成员饿了吃泡面,困了打地铺,连续紧盯几十个小时,成了家常便饭。

  十年后,赵元富团队研制的国产CPU获得了成功,不仅速度高、接口类型更多、可变性更强,也更适合卫星不同功能组件的需求。

  如今“中国芯”表现越来越出色,大幅提升了宇航集成电路国产化率。除CPU外,北斗卫星上的数据总线电路、转换器、存储器等数十款产品均为七七二所研制和生产,单颗北斗导航卫星使用团队研制的电路达数十款、1000余只,为北斗导航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率100%发挥了关键作用。实现了中国卫星成体系批量使用国产芯片,对航天工程的自主可控和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打造航天微电子领域的中国名片

  “我们不仅是在产品上有创新,还通过机理揭示、技术发明、平台开发、产品研制和型号应用的系统创新,实现了我国抗辐射加固集成电路研制能力的跨越发展。”赵元富说,“系统创新要有活泼的团队文化,我们在团队内部成立多学科融合的开放式学习小组,鼓励学术争鸣,十余年坚持不懈,为团队技术创新提供了氛围和源泉。”

  “我们的团队平均年龄34岁,现在以七七二所所长陈雷为代表的中青年技术骨干已经开始挑大梁,致力于打造航天微电子领域的中国名片。”赵元富告诉记者,航天科技集团九院七七二所抗辐射加固集成电路技术创新团队组建经过20多年的磨砺、传承和发展,已成为一支“老中青”结合、多专业融合、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团队将始终以“创新引领,铸芯航天”为使命,建设成为我国抗辐射加固集成电路领域的专业人才成长摇篮,力争成为国际领先的抗辐射加固集成电路技术创新团队,为国防安全建设、人类太空探索和航天技术应用持续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袁于飞)

  • 相关阅读
  • 厦门大健康知识产权产业化联盟成立 发扬光大中医药体系

      中新网厦门4月26日电 (记者 杨伏山)面对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中医药发挥独特作用,助力中国打赢抗疫足迹战,也为全球抗疫提供中国方案。   26日,厦门市55家从事中医大健康领域流派传承、技术研究、...

    时间:04-26
  • 为什么要坚定必胜的中国信心?看完你就懂了

      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是我国经济从来都是在风雨中成长、在磨砺中壮大的。《经济日报》近日连续刊文,阐述为什么要坚定必胜的中国信心:...

    时间:04-26
  • 北京教育考试院:人脸识别随机抽题 保考研网络复试公平

      央视网消息:目前,考研国家线和自划线、学校复试线已经陆续发布,大部分高校明确采用网络远程复试的方式。北京教育考试院表示,网络远程复试将综合运用人脸识别、统一平台、随机抽取复试试题等方式,加...

    时间:04-26
  • 北京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有效率94.7%

      北京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有效率94.7%  重症患者救治取得积极成效  本报北京4月25日讯 记者李佳霖 郭静原报道:在北京市25日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专家组组...

    时间:04-26
  • 广东各地强化监管 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央广网广州4月25日消息(记者何伟奇 郭翔宇 通讯员粤市监)4月27日,广东省高三、初三年级学生即将返校。记者从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为切实做好学校和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广东各地市场监管部...

    时间:04-26
  • 云南怒江州加强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

      更好的日子在后头——云南怒江州加强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  4月的怒江,在高黎贡山与碧罗雪山深处,处处热火朝天,万象更新。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三区三州”国家深度贫困地区,也是云南脱贫...

    时间:04-26
  • 杭州政府工作报告:建议2020年GDP增长目标为6.5%左右

      杭州政府工作报告:建议2020年GDP增长目标为6.5%左右 发力“宅经济”   中新网杭州4月26日电(王逸飞 张煜欢)26日,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杭州市代市长刘忻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介绍...

    时间:04-26
  • 两部门:教育脱贫攻坚投入力度不减

      中国两部门:教育脱贫攻坚投入力度不减   中新社北京4月26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财政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26日公布,聚焦深度贫困挂牌督战,加大义务教育投入保障力度。   两部门要求各地财政...

    时间:04-26
  •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决定免去张志南副省长职务

      中新网4月26日电 据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微信公众号消息,4月26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在福州举行。   根据地方组织法和省人大常委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有关规定,...

    时间:04-26
  • 革命老区江西25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退出

      中新网南昌4月26日(李韵涵)记者26日从江西省贫困县脱贫退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革命老区江西全省25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退出。   据江西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史文斌介绍,经县级申请、市级初审、省...

    时间:04-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