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光明时评:博士扩招满足的不仅是学历需求

2020-05-06 11:30:31

来源:光明日报

  博士扩招满足的不仅是学历需求

  【光明时评】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40多所院校陆续发布招生简章,公布博士生扩招规模,引发舆论关注。

  有部分舆论将博士生扩招与缓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联系起来。总体看来,今年硕士研究生扩招幅度达20%,超过近年来一直维持的不超过5%的增幅。据统计,2014年到2018年间,我国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加不到20万人。但博士生扩招,主要是根据社会对博士人才的需求、基于博士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常规性扩招。

  2017年,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教育规模,加强博士专业学位的论证和设置工作。2018年,教育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案答复的函中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博士生招生总规模达到10万人。而舆论仍将博士扩招与严峻就业形势联系起来,背后潜藏的正是这样的隐忧:如不重视培养质量,扩招只会增加博士教育泡沫并影响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从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发展看,1999年至2004年为快速发展期,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从1.99万人上升到5.33万人,增幅达168%。随后,博士研究生扩招受到控制,从2005年到2016年的12年间,我国博士生招生规模增加了2.25万人,增幅仅为41%。从2017年起,我国博士生教育进入新的“扩招周期”,2018年招生人数直逼10万大关,比上一年增长1.16万人。

  分析博士扩招过程,对做好眼下的博士教育适度扩招有重要启示。我国之所以在2005年前后给博士扩招“刹车”,是因为当时的教育系统与社会舆论质疑博士教育扩招过快,导致博士教育无法保障质量。比如,有的学校把申请博士点、扩大博士教育规模作为学校上水平的重要指标,为此包装申请博士点,加之同期硕士研究生扩招,1名导师同时带10几名甚至几十名硕士、博士学生的情况颇为普遍。而且,不少人攻读博士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纸高文凭,并非想从事学术研究。

  高校发展博士教育的初衷,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还是以博士点数、博士教育规模来展示学校办学成就?博士导师是把学生作为撰写、发表论文的“帮手”或者自己项目的“员工”,还是重视对学生的过程管理、过程评价,与学生共同开展科研,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能力与学术规范?学生攻读博士学位,是为了提升能力还是提升学历?发展博士教育是满足社会对博士人才的需要,还是对博士学历的需要?这些问题是必须直面并认真解决的。

  提高博士培养质量,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自主权,完善导师制,以导师的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保障培养质量。具体而言,要探索博士招生改革,全面推进申请—审核制,重视考察申请者的学术潜能和专业素养。应由导师制订培养方案,加强对博士生的过程管理和培养。目前不少高校提出的在读博士生必须发表多少论文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规定,把导师、博士的精力导向撰写、发表论文,由此出现了“SCI崇拜”“唯论文论”,这些都不利于提高博士培养质量,反而易滋生学术不端。再者,虽然近年来很多高校都清退超期的博士、硕士,但更严格的质量要求,不应是集中清退,而应是过程淘汰。

  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全社会都应破除唯学历论,要从“学历社会”转向“能力社会”。高校培养人才也要从之前更重视满足“学历需求”,而转向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此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防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质量与社会需求“两张皮”,设置博士专业学位的考量也在于此。

  (作者: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 相关阅读
  • “海洋六号”返航 海关助科考船顺利“回家”

      中新网广州5月6日电 (唐贵江 濮宣)黄埔海关6日消息,中国“海洋六号”科考船近日完成在西太平洋水域的科考任务,即将返航入境中国。为安全高效的保障船上12名科考人员和28名船员顺利“回家”,在收到科...

    时间:05-06
  • 国家卫健委:近一周来日新增境外输入病例均在10例以下

      中新网5月6日电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会上指出,5月5日,全国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降至7000例以下,为最高峰时的3.7%。日新增境外...

    时间:05-06
  • 打造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

      作为贯彻党中央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的重要一步,日前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适用有关法...

    时间:05-06
  • 同舟共济 守望相助——抗疫斗争的中国精神之一

      【央视快评】同舟共济 守望相助——抗疫斗争的中国精神之一   “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回望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

    时间:05-06
  • 国家卫健委:医学观察中的密接者降至7000例以下

      中新网客户端5月6日电(宋宇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5月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5月5日,全国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降至7000例以下,为最高峰时的3.7%。日...

    时间:05-06
  • 福建一民企两批次抗疫物资包机驰援法国

      中新网福州5月6日电 (叶秋云)5月6日0时10分,厦门航空MF8723航班装载福建财茂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161万片kn95口罩等抗疫物资从福州长乐国际机场起飞。   得益于此前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新增的4条“...

    时间:05-06
  • 联播+丨奋进正当时!习近平与创新者说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当前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我们更要充分发挥创新的积极作用,激发活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

    时间:05-06
  • 紫金山天文台:哈雷彗星的“礼物”亮相天宇

      中新社南京5月6日电 (杨颜慈)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6日消息,来自哈雷彗星的“礼物”——宝瓶座η流星雨今起迎来极大。届时,拥有“长尾巴”的流星将以每小时数十颗流星划过苍穹,扮靓天宇。   每...

    时间:05-06
  • 最年轻“01”指挥员:“卧薪尝胆”1038天迎惊世一飞

      东南大学校友成最年轻“01”指挥员:“卧薪尝胆”1038天迎惊世一飞   中新网南京5月6日电 题:东南大学校友成最年轻“01”指挥员:“卧薪尝胆”1038天迎惊世一飞   作者 李帆 杨昆 刘远航   2...

    时间:05-06
  • 复课学生每天准备几个口罩?专家提醒要注意这些事

      复课学生每天准备几个口罩?   专家提醒要注意这些事  长江日报讯(记者刘晨玮)5月6日,武汉市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毕业年级将统一开学复课,对于学生、家长、校方来说,都需要提高警惕,继...

    时间:05-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