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中国空间站建造拉开序幕

2020-05-06 11:39:26

来源:光明日报

  征战星辰,一发定全局

  ——中国空间站建造拉开序幕

  5月5日18时00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正式拉开。当晚,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发射场区指挥部指挥长张学宇、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王珏介绍了火箭、搭载载荷研制及首飞任务执行情况,以及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后续安排。

  我国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的圆满成功,迎来了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发展战略任务实施的‘开门红’。”季启明介绍,此次飞行任务,验证了火箭方案的正确性,考核了火箭的功能性能。为充分发挥首飞任务的综合效益,火箭搭载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以及10余项实验载荷。

  其中,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是面向我国空间站运营及未来载人探月需求而研发的新一代天地往返运输器,本次任务将对飞船高速再入返回的防热、控制、群伞回收及部分重复使用等关键技术进行验证;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是我国新型空间运输飞行器的试验器,本次任务将对充气展开式返回飞行器轨道再入关键技术进行验证。按照飞行程序,试验舱和试验船完成在轨试验后,计划分别于5月6日和8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张学宇介绍,从1月18日合练载荷空间站核心舱进场到5月5日成功实施发射,时间跨度长达109天。面临疫情防控、任务并行实施和航天严峻质量形势多重压力,全体参试人员紧紧围绕“确保万无一失、圆满成功”目标要求,为任务圆满成功、万无一失打下了坚实基础,发射场系统将持续做好后续空间站建设阶段飞行任务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组织实施。

  多项独特技术满足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需求

  长征五号B火箭具有多项独特的技术——

  一是从构型上看,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采用一级半构型,由芯一级+助推器+舱罩组合体组成,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基础上取消了芯二级。采用了少级数的设计理念,全部火箭发动机均在地面点火起动,减少了一次级间分离,火箭一级直接入轨,同时箭地接口大量采用零秒连接器等技术,提升了火箭的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是从外观上看,两型火箭的最大区别在于整流罩,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整流罩长度为12.267米,而长征五号B火箭的整流罩长度达20.5米,其容积超过345立方米,是我国目前有效载荷容积最大的火箭整流罩,从而更好满足空间站舱段发射任务需要,是我国现役火箭最大整流罩容积的1.8倍,与国外大型火箭整流罩尺寸规模处于同一水平。

  三是从用途上看,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高轨大型卫星以及各类深空探测器,例如东五平台卫星、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等;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则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航天器及舱段,例如空间站的核心舱和实验舱等。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全面验证了火箭总体和各系统方案设计的正确性、协调性,突破了大尺寸整流罩分离技术、大直径舱箭连接分离技术、大推力直接入轨偏差精确控制技术等新技术,将我国运载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提升到22吨以上。”王珏表示,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运载效率在我国均处于最高水平,在世界上也位居前列,为我国空间站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空间站将于2022年前后完成建造

  “此次发射成功,不仅实现了空间站阶段任务的首战告捷,也为中国航天打了个翻身仗,为后续任务增加了更大信心。”针对近期出现的两次发射失利,季启明表示,一个多月以来,型号队伍和航天专家夜以继日集中会战,深入开展问题复盘、原因分析、试验验证等归零工作,目前两次失利的故障定位和机理已基本明确。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和任务相关系统迅即开展了故障剥离和举一反三,进行技术状态和产品质量的再复查再复核再确认,全面排查风险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方案预案,努力使失利的教训变成宝贵的财富。

  “此次任务拉开了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飞行任务的序幕,为后续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发射奠定了坚实基础。”季启明介绍,按计划,我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前后完成建造,一共规划12次飞行任务。此次任务后,将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其间,规划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

  目前,我国空间站核心舱已完成正样产品总装,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正在开展初样研制;空间科学应用载荷已陆续转入正样研制,执行空间站建造阶段四次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正在开展任务训练。我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也将于今年7月前后完成。

  (本报记者 章文)

  • 相关阅读
  • “海洋六号”返航 海关助科考船顺利“回家”

      中新网广州5月6日电 (唐贵江 濮宣)黄埔海关6日消息,中国“海洋六号”科考船近日完成在西太平洋水域的科考任务,即将返航入境中国。为安全高效的保障船上12名科考人员和28名船员顺利“回家”,在收到科...

    时间:05-06
  • 国家卫健委:近一周来日新增境外输入病例均在10例以下

      中新网5月6日电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会上指出,5月5日,全国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降至7000例以下,为最高峰时的3.7%。日新增境外...

    时间:05-06
  • 打造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

      作为贯彻党中央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的重要一步,日前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适用有关法...

    时间:05-06
  • 同舟共济 守望相助——抗疫斗争的中国精神之一

      【央视快评】同舟共济 守望相助——抗疫斗争的中国精神之一   “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回望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

    时间:05-06
  • 国家卫健委:医学观察中的密接者降至7000例以下

      中新网客户端5月6日电(宋宇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5月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5月5日,全国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降至7000例以下,为最高峰时的3.7%。日...

    时间:05-06
  • 福建一民企两批次抗疫物资包机驰援法国

      中新网福州5月6日电 (叶秋云)5月6日0时10分,厦门航空MF8723航班装载福建财茂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161万片kn95口罩等抗疫物资从福州长乐国际机场起飞。   得益于此前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新增的4条“...

    时间:05-06
  • 联播+丨奋进正当时!习近平与创新者说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当前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我们更要充分发挥创新的积极作用,激发活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

    时间:05-06
  • 紫金山天文台:哈雷彗星的“礼物”亮相天宇

      中新社南京5月6日电 (杨颜慈)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6日消息,来自哈雷彗星的“礼物”——宝瓶座η流星雨今起迎来极大。届时,拥有“长尾巴”的流星将以每小时数十颗流星划过苍穹,扮靓天宇。   每...

    时间:05-06
  • 最年轻“01”指挥员:“卧薪尝胆”1038天迎惊世一飞

      东南大学校友成最年轻“01”指挥员:“卧薪尝胆”1038天迎惊世一飞   中新网南京5月6日电 题:东南大学校友成最年轻“01”指挥员:“卧薪尝胆”1038天迎惊世一飞   作者 李帆 杨昆 刘远航   2...

    时间:05-06
  • 复课学生每天准备几个口罩?专家提醒要注意这些事

      复课学生每天准备几个口罩?   专家提醒要注意这些事  长江日报讯(记者刘晨玮)5月6日,武汉市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毕业年级将统一开学复课,对于学生、家长、校方来说,都需要提高警惕,继...

    时间:05-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