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祖国见证:在特殊战场,人民子弟兵彰显非凡中国力量

2020-05-11 16:48:54

来源:解放军报

  祖国见证:我们磅礴的力量

  ——人民军队执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任务启示录④

  ■解放军报记者 王天益

  一支队伍凯旋,一支队伍出征。

  不久前,两则关于中国军队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

  4月16日,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回撤,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

  4月13日,海军新闻发言人介绍,根据年度计划安排,中国海军辽宁舰航母编队于近日航经宫古海峡、巴士海峡,到南海有关海域开展训练。

  这是两份来自不同战场的 “一线战报”——

  在抗击疫情一线,4000多名军队医护人员勇挑重担、不辱使命,坚决保卫人民安全。

  在备战打仗一线,全军将士枕戈待旦,无惧风浪,挺立潮头,时刻保卫祖国安全。

  “凡国之重也,必待兵之胜也。”历史证明,没有一支始终盘马弯弓、箭在弦上的强大军队,国家安全就没有依靠,人民幸福就没有保障。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风云激荡,乃见磅礴力量。

  危机来临,考验一个国家的力量,也检验一支军队的能力

  2020年2月13日,武汉天河机场成为国人关注的地标。

  上午8时58分,第1架“鲲鹏”运-20稳稳降落在跑道上。紧接着,震耳欲聋的发动机轰鸣声由远及近,5架运-20、3架伊尔-76和2架运-9军用运输机展翅而来。

  这是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首次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也是人民空军首次成体系大规模出动现役大中型运输机执行紧急空运任务。这一天,从上海、广州、济南、太原等12个方向,经铁路运输,军队医疗队队员和45吨物资也抵达武汉。

  兵贵神速,动若风发。当今时代,安全威胁的多样性决定了军队完成军事任务的多样化。当危机突然来临的那一刻,考验一个国家的力量,也检验一支军队的能力。

  一支军队的力量,需要用打仗去证明。一支军队的自信,需要用胜利来建立。

  12年前,面对山崩地裂,人民军队交出过这样一份“汶川答卷”——

  震后13分钟,全军应急指挥机制紧急启动;震后5小时30分钟,我军第一支专业地震救援队飞赴灾区;4天之内,十几万大军冒着余震强行军进入重灾区,展开前所未有的大救援……

  12年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人民军队交出这样一份“武汉答卷”——

  尽锐出战,全军4000多名医护人员分3批增援武汉,个个都是精选出的医疗骨干;全力以赴,军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第一时间向武汉紧急调拨40万个医用口罩、8000套防护服等医疗物资;中部战区派出130台运输车担负支援武汉市生活物资运输任务,28个省军区(警备区)每天出动约20万民兵配合地方完成疫情防控任务……

  军队有力量,国家更坚强。战“疫”冲锋中,人民子弟兵把使命高高举过头顶,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又一次在特殊战场上彰显出非凡的中国力量:

  改革强军的力量——8小时完成3个方向450名军队医务人员及随运物资航空投送保障任务;6天6夜将一所普通医院改造成为新冠肺炎专科医院……一个个十万火急的任务,激发出联勤保障力量改革重塑新效能。

  科技兴军的力量——运-20、直-8等大国重器走上抗疫战场;北斗导航系统为建设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提供精确标绘,为车队运送物资提供精确导航;军队科研团队研制的新冠疫苗,率先进入临床试验……一项项科技成果,展现了人民军队科技强军的“硬实力”。

  敢打必胜的力量——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军队医护人员走下飞机仅12个小时,就创纪录一次性接收30多名确诊患者;军队医护人员进驻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接收第一批确诊患者仅10天,就迎来首批患者治愈出院……一个个创纪录数字,记录下新时代军人能打仗、打胜仗的使命担当。

  2003年,面对汹涌的非典疫情,军队医护人员出征小汤山,创造了两项奇迹——该型传染病世界最低病死率,千余医护人员无一感染。

  17年后,面对凶险的新冠病毒,军队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武汉,圆满完成医疗救治任务,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

  从小汤山到火神山,从汶川抗震救灾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人民子弟兵冲锋陷阵的身影,让人们直观地看到了新时代人民军队的全新面貌和胜战底气。

  习主席签署嘉奖令指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军部队和广大官兵是一场大战和大考,执行疫情防控任务全体人员,以坚定信念、过硬能力、顽强作风、牺牲奉献,交出了一份圆满答卷。

  这,是践行崇高宗旨的使命答卷,也是面向未来战场的能力答卷。

  保持抗疫不松懈、备战不停歇的战斗姿态

  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威胁。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莱德伯格说:“同人类争夺地球统治权的唯一竞争者,就是病毒。”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病毒,不少国家的军队纷纷“败退”:航母因疫情失去战斗力,军舰因疫情得不到维修,军人因疫情而脱离战位……

  2月17日,《解放军报》头版头条报道东部战区海军疫情防控期间加强练兵备战的消息,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

  就在此前5天,我国刚刚迎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15152例的疫情高峰。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刻,人民军队抗疫不松懈、备战不停歇的战斗姿态,赢得了无数国人点赞。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一个强大的国防,一支强大的军队,在关键时刻给予人民最大的信心和底气。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习主席多次强调要统筹兼顾,要求各级领导要学会“弹钢琴”,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同步发展。

  抗疫不误战斗力,防控不松战备弦。全军各部队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备战打仗,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过硬”,练兵热情持续高涨——

  寥廓长空,中部战区空军某团运-20运输机完成抗疫物资运送任务后,第二天便展开多个高难度课目训练;数架歼-15舰载战斗机在空中“穿针引线”,上演“伙伴加油”。

  浩瀚大洋,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港岸训练紧前推进;首艘万吨级驱逐舰南昌舰在青岛外海展开实战化训练;南部战区海军远海训练编队航行14000余海里,专攻精练30多个实战化课题。

  万里边关,西藏军区某旅在高原组织新型火箭炮实弹射击演练,锤炼火力突击能力;新疆伊犁军分区协调某陆航旅,对防区一线展开空中巡逻,提高管边控边效率。

  海外战场,第6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组织官兵进行防暴演练,提升应急和处突能力;第34批护航编队完成中国香港籍货轮护送后,立即展开海空立体航行补给。

  一幅幅火热练兵图的背后,是全军部队有效的科学防控:各级深入开展防疫知识普及教育;疾控机构组织开展防控技术培训,提高快速检测和现场处置能力;军队医院严密做好部队防控,加强疫情监测报告……

  胜任多样化军事任务,是一支军队走向成熟的表现。国外有机构研究了当今50个国家的军队现状后发现:“能迅即投向战场的部队,都在平时注重各项建设协调推进。”

  90多年来,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一次次胜任特殊使命任务,“坚持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三大任务”成为光荣传统,科学统筹练兵备战与执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已嵌入新时代胜战能力模型。

  疫情期间,各部队以非常之举战非常之“疫”,不仅始终保持备战之弦不松,练兵标准不降,还用一个个“首次”记录下战斗力建设新突破:首批空军女飞行教官带教学员征战蓝天,首批海军舰载直升机飞行学员完成着舰单飞……

  困难伴生希望,挑战蕴含机遇。

  90多年来,人民军队之所以历经艰难困苦仍能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够始终正确认识把握挑战与机遇、危机与出路之间的辩证法,勇于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

  这,是我们战胜现实考验的经验,也是我们迎接未来挑战的底气。

  梦想的航船越是接近彼岸,越需要一支强大军队提供坚强力量支撑

  2020年,举国战“疫”之年。就在万家团圆的春节前夕,一场从天而降的疫情突然袭击了神州大地的腹心地带——武汉。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瘟疫一次次影响历史进程,引发国家治乱兴衰之思——

  14世纪,黑死病肆虐欧洲,引起欧洲宗教信仰、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全方位危机的同时,也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16世纪,欧洲殖民者的舰队、商船将天花病毒带到新发现的美洲大陆,拥有古老历史的阿兹特克帝国、印加帝国等美洲文明被毁灭殆尽。

  历史学家麦克尼尔在《瘟疫与人》中提醒人们,在人类历史上,疾病尤其是传染病不是配角,而是历史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它可以塑造一个国家的内部结构,也能够影响世界的大格局。

  今天,“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进入收官时刻。中国这艘驶向复兴的巨轮,正行至关键航段,体量越大、航速越快、离目标越近,阻力和风险就越大;最吃劲的时候,也最需要安全保障——庚子战“疫”,对于“护航”中国的人民军队来说意义重大。

  应该看到,就在全人类面临病毒威胁的时刻,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环顾周邻,有风有浪、有虎有狼:南海形势波诡云谲,打着“自由航行”的幌子侵犯我领海的事件时有发生;所谓“台北法案”令“台独”分子气焰嚣张;“疆独”“藏独”“港独”,各种分裂势力蠢蠢欲动;少数政客借疫情“污名化”中国、“问罪”中国的奇谈怪论不绝于耳……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人民子弟兵必须牢记宗旨,勇挑重担,勇当先锋队、突击队;在维护国家安全的战场上,人民子弟兵必须牢记使命,敢打必胜,为人民群众抗击疫情,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

  习主席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疫情防控期间,全军官兵牢记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严格疫情防控、聚力练兵备战,始终睁大警惕的双眼,筑起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巍巍长城——

  东部战区在台岛东南部海域组织海空兵力联合演练,轰炸机、歼击机、预警机等空中兵力“绕岛”飞行,彰显了人民军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能力和决心;

  辽宁舰编队穿越“第一岛链”,在西太平洋展开实战化演练,被无数网友赞为“太平洋上最靓的仔”;

  在东西南北的万里边防,在神州大地的万千营盘,在距祖国万里之遥的舰艇编队,疫情防控期间,全军官兵始终坚守战位,常备不懈,以高度的使命感“给人民带来妥妥的安全感”。

  视线再回到湖北武汉,回到知音湖畔,回到这个春天里最“火”的火神山医院。

  4月16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列队在医院主楼前,向奋战了70多个日夜的战场告别。没有仪式,没有鲜花,没有欢送,没有掌声,只有面向战场的一个标准军礼。

  来时疾如迅雷,去时一默如雷——这就是人民军队的力量,平安祥和中你可能感觉不到它存在,但当危险临近时,你会发现,总有那磅礴的力量挺立在前。

  军礼无言,使命如山——这就是人民军队的承诺: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 相关阅读
  • 北京:加强入境和中高风险地区进京人员管理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六十一次会议   蔡奇主持 陈吉宁出席   本报讯(记者 范俊生 杨旗)昨天下午,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六十一次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

    时间:05-12
  • 零星病例会再造成疫情小的流行峰吗?吴尊友:不会

      新闻1+1丨如何看待新增本土病例?常态化防控该如何落实?白岩松连线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   5月7日以来,吉林省舒兰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5例;5月10日,辽宁省沈阳市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

    时间:05-12
  • 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抵达津巴布韦

      新华社哈拉雷5月11日电(记者张玉亮)中国(湖南)赴津巴布韦抗疫医疗专家组当地时间11日下午抵达津首都哈拉雷。未来两周,他们将与当地医护人员共同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据介绍,此次赴津专家组由...

    时间:05-12
  • 海南查处黄鸿发特大黑社会性质组织保护伞 对109人立案审查调查

      近日,黄鸿发特大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二审判决结果公布。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被告人黄鸿发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伤害罪、行贿罪等17项罪名,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时间:05-12
  • 吉林省省长景俊海:千方百计阻止疫情蔓延扩散

      景俊海在省政府疫情防控专题会议上强调   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千方百计阻止疫情蔓延扩散   本报5月11日讯(记者黄鹭)今天,省委副书记、省长景俊海主持召开省政府疫情防控专题会议,进一步研究...

    时间:05-12
  • 删除“国家统一”?“台独”分子不知死活

      删除“国家统一”?“台独”分子不知死活(日月谈)  据台媒报道,有民进党籍民意代表提案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删除其中“国家统一”相关文字,体现所谓“国家管辖领域仅及于台澎金马及其附属岛...

    时间:05-12
  • 全球抗议进行时:两封信见证中卡友谊

      两封信见证中卡友谊(全球抗疫进行时)  回想起这3个多月的抗疫援助经历,中国企业特斯联首席执行官艾渝久久不能忘怀的是两封信:一封是慰问信,另一封是感谢信。  信都来自卡塔尔,都很短,情谊却长...

    时间:05-12
  • 让电子证据新规助力劳动者依法维权

      据中新社报道,职工通过微信向用人单位请病假在法律上算数吗?职工为同事或者用人单位到法庭作证需要遵守什么新规则?5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正式施行,它既为民事诉讼证据...

    时间:05-12
  • 停滞40年,软X射线偏振探测窗口重启

      科技日报北京5月11日电 (金凤 通讯员李婧)由于技术困难停滞了40多年的天文软X射线偏振探测窗口重新开启。11日,清华大学天文系教授冯骅课题组与合作者在《自然·天文》杂志发表封面文章。该成果显示,清...

    时间:05-12
  • 长沙经开区 启动新能源汽车IGBT生产线

      科技日报讯 (记者俞慧友 通讯员黄姿)记者从长沙经开区获悉,长沙经开区、长沙县近日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新“入手”新能源汽车领域核心技术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项目等14个项目,涉总投资61亿元。...

    时间:05-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