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西北变暖变湿如同双刃剑

2020-06-02 11:22:3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全国政协委员宇如聪:

  西北变暖变湿如同双刃剑

  去年以来,我国西北地区“变暖变湿”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西北地区暖湿化,有很多待解谜题,必须科学规划,趋利避害,积极应对。

  宇如聪说,深处我国大陆腹地的西北地区,面积约300多万平方公里,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会造成气候和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从而给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等带来重大影响。

  “当人们发现这片以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著称的区域中,有不少地方干涸多年的湖泊再次湿润,荒山上绿色显现,还有一些常年干旱的地方甚至出现洪涝,不免引发讨论。”宇如聪说,西北地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地带之一,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区。

  研究表明,西北地区气温呈升高趋势,1961年至2018年,西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0.30℃/10年,而全球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0.12℃/10年,全国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0.23℃/10年;西北地区降雨总体呈增加趋势,新疆年降水量增加速率为9.6毫米/10年,青海、甘肃中西部年降水量增加速率为5.4毫米/10年。

  不过,宇如聪认为,由于西北地区基础降水量偏少(常年平均260毫米/年),降水量增加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而位于其东部的甘肃东部、宁夏、陕西年降水量还在减少,所以,水资源短缺仍是区域发展的关键问题。

  他告诉记者,目前,对于西北地区暖湿化现象及其成因、趋势和影响的不确定因素尚不完全清楚,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研究,并在“十四五”等中长期规划中充分考虑暖湿化影响。

  宇如聪说,在长期极端缺水的西北地区,水是极其宝贵的资源。有人关注西北降水增加,由此可能带来更多的绿色和生机,也有人关注到极端降水的概率加大带来的灾害风险。

  他建议,利用好气候和生态环境禀赋变化机遇,加强气候和生态系统综合监测能力建设,补齐站点稀疏、观测要素的不完整短板,开展多学科跨领域的动态变化监测与分析,为开展精细化分析、分类研究和差异化应对打好基础。

  “气候变化会造成气候系统五大圈层关联变化,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带来复杂的、利弊兼具的影响。”宇如聪说,西北地区暖湿化趋势,如同一柄双刃剑。

  他举例来说,比如气温升高导致无霜期延长,有利于植物生长,对高寒地区农业、生态、生产、生活等可能带来正面影响;而气温升高也会造成冰川退缩、冻土消融,蒸发量增加,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等。

  因此,他认为,要加强西北地区暖湿化对经济社会的综合影响评估,强化风险管理研究,为趋利避害与科学应对提供科技支撑。

  宇如聪从趋利避害两方面,提出加强农业区划研究、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加强自然灾害防御应对工作等建议。

  他说,西北地区光照充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水果、畜牧等生产基地。相关方面应加强气候资源调查、评估和作物气候适应性研究,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林果业、畜牧业,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宇如聪同时认为,也要加强西北生态环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开展植物气候适应性研究和区划,因势利导,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湿地保护、沙漠化治理等工作,助推生态环境改善。

  当然,西北地区暖湿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次生灾害增加、高原铁路和公路冻土地基变化以及气象、水文、地质、交通、生态等灾害风险不可忽视。宇如聪呼吁,加强自然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估,强化灾害防御应对工作,完善西北地区高风险区、高脆弱地区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相关阅读
  • 专家称武汉无症状感染者在全人群占比极低 未发现有传染性

      (抗击新冠肺炎)专家称武汉无症状感染者在全人群占比极低 未发现有传染性   中新社武汉6月2日电 (武一力)“此次集中核酸检测结果显示,目前,武汉市无症状感染者在全人群的占比极低,没有发现无症状感...

    时间:06-02
  • 习近平主持专家学者座谈会强调 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李克强王沪宁出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2日下午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只...

    时间:06-02
  • 一图读懂《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来源: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

    时间:06-02
  • 民法典让美好乘车体验与你环环相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5月28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民法典实施后,现行的婚姻法、继承法、...

    时间:06-02
  • 李兰娟院士:武汉是安全的 武汉人是健康的

      (抗击新冠肺炎)李兰娟院士:武汉是安全的 武汉人是健康的   中新社武汉6月2日电 (张芹 武一力)“武汉是安全的,武汉人是健康的。”在2日召开的湖北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

    时间:06-02
  • 外交部:美方做法是最典型的“世界驰名双重标准”

      在今天(1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据报道,美官员及相关机构称,外国势力正对当前美国内局势施加影响。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奥布莱恩称,中国社交媒体上有很多对美国内局势幸灾乐祸...

    时间:06-02
  • 广东高院成立第二届环境资源审判咨询专家库

      中新社广州6月2日电 (索有为 陈虹伶)记者2日从广东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下称“广东高院”)成立了由马立奎、王友绍等39名环境技术、环境法学权威人士组成的第二届环境...

    时间:06-02
  • 水星“东大距”4日上演,系年内第二次观测水星良机

      水星“东大距”4日上演,系年内第二次观测水星良机  新华社天津6月2日电(记者周润健)6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天文专家表示,这是今年内第二次观测水星良机。届时,如果天气晴好,我国感...

    时间:06-02
  • 贵州春播粮食面积3295.6万亩

      新华社贵阳6月2日电(记者刘智强)记者日前从2020年贵州省粮食生产现场推进会上获悉,贵州全省春播粮食面积3295.6万亩,目前,粮食夏收整体进入后期,进展顺利、丰收在望。  今年以来,贵州统筹推进农村...

    时间:06-02
  • 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记者胡璐、高敬)生态环境部2日发布的《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去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在2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近...

    时间:06-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