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过好“紧日子” 花好每笔钱——聚焦2020年中央部门“晒预算”

2020-06-11 23:53:55

来源:新华网

  过好“紧日子” 花好每笔钱——聚焦2020年中央部门“晒预算”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记者申铖)11日,随着财政部、审计署等部门陆续公布2020年部门预算,一年一度的中央部门预算公开拉开大幕。

  面对吃紧的财政收支,今年中央部门如何过好“紧日子”?怎样将“钱用在刀刃上”?让每一笔资金花得更有效?在今年102个中央部门公开的预算“账本”中,可以找到答案。

  压减支出,“钱花得更节约”

  “2020年,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减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打开财政部2020年部门预算,这句往年没有的“卷首语”映入眼帘。

  在当前应对疫情冲击的特殊时期,财政收支形势严峻程度前所未有,政府如何过好“紧日子”尤为关键。

  “今年中央部门在公开预算时,要公开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减支出等情况。”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

  下降 6.9%、5.6%和3.6%——记者在查阅审计署部门预算时发现,相较于2019年执行数,今年安排在行政运行、机关服务、事业运行项目上的预算均有所减少,个别项目预算降幅达50%。

  “三公”经费也是中央部门“勤俭节约”的一大着力点,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贸促会等部门压缩力度超过50%。

  政府过“紧日子”,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好日子”。

  “中央部门预算,是观察政府如何贯彻落实‘过紧日子’的一个窗口。”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说,通过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可节省下更多的资金和财力,用于促进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

  推进项目支出预算公开,“钱花得更明白”

  对于公众来说,不仅关心各部门公开的预算“账本”是否详细、全面,还关心“账本”里的各项支出是否花得“明明白白”。

  教育部“‘励耕计划’教育助学项目”,生态环境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管理项目”,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项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与妇女儿童维权项目”……今年,项目支出预算公开是一大看点。

  “今年部门公开的项目数量为83个,相较去年,公开范围进一步扩大。”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

  具体来看,公开的项目内容包含项目概述、立项依据、实施主体、实施方案、实施周期、年度预算安排、绩效目标等。

  专家表示,推进项目支出预算公开,有利于督促各部门改进预算编制、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通过加大项目支出预算公开力度,可更好体现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和履职情况,增强部门预算透明度,促进公众对政府‘花钱’进行监督。”汪德华说。

  突出绩效导向,“钱花得更有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如何实现这一要求?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力度,可硬化责任约束,实现花钱问效、无效问责,进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获得新品种、新材料、新产品等技术成果不低于60个,新技术(品种)推广面积不小于200万亩……在农业农村部的部门预算中,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项目“晒出”了各项绩效目标。

  “今年中央部门预算安排突出绩效导向。”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除涉密部门及涉密信息外,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项目的中央部门,公开提交审议项目的文本和绩效目标表。重点项目绩效目标公开范围进一步扩大,今年达到109个。

  汪德华认为,加大重点项目绩效目标公开力度,可更好反映各部门在特定事项上的履职情况和效果,强化部门责任意识,督促部门加强资金管理,推动政策落实“不跑偏、不走样”。

  自2010年首次公开以来,我国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已进入第十一个年头。

  “总体来看,今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汪德华说,这将进一步打造“阳光财政”,推动花好每一笔宝贵的资金,促进政府支出更科学、更规范、可有效。

  • 相关阅读
  • 中英科学家合作发现:“黑洞的心跳”十几年后仍在持续并更强

      中新网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2日发布消息说,天文学家2007年首次发现被形象称为“黑洞的心跳”——来自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的X射线准周期震荡信号,时隔十几年之后,当天文学家...

    时间:06-12
  • 第一报道|两次通话 习主席再谈这个全球抗疫根本大计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据新华社6月11日电,习近平主席当晚分别同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通电话。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习主席亲力亲为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呼吁国际社会团结抗疫...

    时间:06-12
  • 武汉打响高校毕业生“就业保卫战”

      新华社武汉6月12日电 题:武汉打响高校毕业生“就业保卫战”  新华社记者冯国栋  又到栀子花开时。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创新高。疫情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复杂局面,前所未有...

    时间:06-12
  • 最新研究:太空微重力条件下制备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中新社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量子物理研究论文称,研究人员在国际空间站上制备产生了第五种物质状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该研究成果使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让科...

    时间:06-12
  • 成都入围5月中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最差前三

      中新社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12日通报显示,今年5月,在中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唐山、成都、德阳位列最差前3位。   生态环境部向媒体通报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显示,5月,...

    时间:06-12
  • 钟声:担当道义,力促团结合作

      担当道义,力促团结合作(钟声)——瞩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④  全球战疫,这是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之战、维护人类健康福祉之战、维护世界繁荣发展之战、维护国际道义良知之战,离不开命运共同...

    时间:06-12
  • 人民日报评论员:用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夏粮主产区,农民们抢抓农时、开镰收割;重大工程施工现场,建设者们挥汗如雨、紧张作业;各地扶贫车间,贫困群众全力以赴、赶制订单任务……神州大地上,处处可见紧张有序劳动的身影。无数人在为美好梦...

    时间:06-12
  • 依靠人民 造福人民 植根人民

      “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有着最高的位置。近日在宁夏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扎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

    时间:06-12
  • 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之一   作者:本报评论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时间:06-12
  • 宁夏之行 习近平关注着这些大事

      宁夏之行 习近平关注着这些大事   新华网记者 雷东瑞   【学习进行时】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在宁夏考察。他先后来到吴忠、银川等地,深入农村、社区、防洪工程、农业产业园区等地方。宁夏之行,有...

    时间:06-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