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被借来的农民工去哪了?专家:共享用工关键在理顺关系,合理分配

2020-06-12 06:39:48

来源:工人日报

  随着各行各业复工复产,有人回到了原来的岗位,也有人暂时留了下来  被借来的农民工如今去了哪儿?  专家指出,共享用工要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理顺关系,合理分配

  阅读提示

  在疫情防控期间,多个农民工集中用工行业诞生了共享员工新模式。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行业恢复正常,共享用工模式还能持续吗?记者采访了解到有的共享员工已经回到了原来的岗位,有的人暂时留了下来。业内人士指出,共享员工有门槛,高端岗位仍然难以开放共享。专家认为,共享用工是否能持续,关键在于理顺劳动者与借出单位和借入单位的关系、合理分配。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期间,发轫于餐饮行业与新零售行业的共享员工模式,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对不少农民工来说,在“赋闲”时被借到新企业,既保住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又能端起“新饭碗”获得收入,不失为一种好选择。

  随着各行各业陆续复工复产,很多共享员工已经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共享用工模式能持续吗?下一站在哪里?《工人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被借来的建筑工

  “这是我第一次来深圳,还是被借过来的。”对从事防水工作的农民工马益炳来说,今年春节后的返岗与往年有点不一样——他的目的地不是原本在广东珠海的工地上,而是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的深汕特别合作区。

  49岁的马益炳和很多建筑工人一样,常年随着一个个项目奔走于各地。在春节后的一段时间,一些项目工地短暂停工,指着“干一天活挣一天工资”的他,担心会不会偶尔不能出工。就在此时,需要用工的中建三局深汕湾智苑、科技园项目EPC总承包工程项目向他发出了邀请——“来我们项目吧”。

  2月26日,马益炳与同行的51名工人乘坐点对点免费巴士到达深圳,开始集中隔离为复工复产做准备。3月15日,他正式在深汕湾项目上岗。据悉,和他一起来的工人都是借过来的,同时也是该项目从珠三角各工地调配的第五批共享员工。

  自复工以来,为缓解施工人员紧缺等困难,马益炳所在项目通过中建三局内部工程进行协调,从外地调配了5批次以上、共计超500人次的共享员工赶到深汕特别合作区短期参与项目建设,主要从事防水、综合管线、水电安装等工作。

  据了解,原本在云海肴、西贝等餐饮企业工作的员工,于停工期间加入盒马鲜生等新零售行业,共享员工由此发轫。此后,多个农民工集中用工行业试水共享员工的用工方式。

  “这给我们工人带来了更多收入,也缩短了项目的工期时间,一举两得。”对于灵活的共享用工方式,马益炳很认可。

  被借走只是开始

  “我们是由公司协调来的,在深汕湾主要做车库顶板和剪力墙,和以前在珠海以材料为主有点不一样,但技能是一样的。”马益炳说。从珠海到深圳,技能纯熟的他依旧靠着“看家本领”端起饭碗,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并不担忧。

  但对更多“闲着”的员工来说,由于信息不对称、疫情防控需要等原因,他们并不能接到有用工需求企业抛出的“橄榄枝”。

  老家在四川农村的李小蓉,在北京一家连锁餐饮企业工作,春节假期没有回老家。节后,她所在的门店门可罗雀,随后暂停营业了。她说:“共享是个好办法,我也想趁闲着找点活儿干,但发现并不好操作,主要不知道招聘渠道在哪儿,也担心时间上不合适。”

  实际上,被借走只是开始,短期培训、实操上岗、薪资福利等等都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二战区人力合伙人王海红看来,共享员工存在员工来源、用工安全以及如何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在社会广为关注的用工安全方面,企业采取了给员工购买雇主责任险、意外保险、签订灵活用工合同等办法。

  “除了工资、社保和福利,疫情期间,安全格外重要。”在返岗期间,马益炳的隔离、检测、防护物资等费用全由项目承担,他说,“项目上做好了疫情防控,心里就踏实了。”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人士也指出,共享员工是有门槛的,并非每个岗位和每位劳动者都能做到“完美对接”,高端岗位仍然难以开放共享。此前,在盒马鲜生工作的共享员工,大多从事店内排面整理、仓库整理、打包整货等基础业务,不涉及难度较高的配送等工作。

  共享用工何去何从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行业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秩序,共享用工将何去何从?

  据记者采访了解,有些共享员工离开后,回到了自己的公司和工作岗位。盒马公众与客户沟通部工作人员崇晓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不少企业复工复产,截至2月底,陆续有超过900人离开盒马,回到原公司。”

  6月7日,记者从盒马鲜生北京十里堡店了解到,此前在该店共享的餐饮业员工已经回到了原工作岗位,目前在店内工作的员工大多是全职员工。

  也有些人暂时留了下来。最近,马益炳经常往返于两个工地之间,“往返路途上的时间也算正常工作时间,有工资。新工地的福利待遇都不错,项目上的管理人员也很照顾手下的工人,感觉新工地的氛围挺好的。”

  “共享员工的出现基于疫情期间的客观需求,是市场的选择。”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劳动法教研室主任宋艳慧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共享员工是一种灵活的用工方式。

  “共享用工是否能持续,关键在于理顺关系、合理分配。”宋艳慧表示,疫情期间共享用工方式的出现,给市场提供了一个思路,会成为解决用工问题的方案之一。“如果要持续发展,就需要理顺劳动者、借出单位和借入单位等方面的关系,在权利义务上做到对等,使多方均可获益。”她指出,还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观察共享用工的发展状况,找出其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有针对地解决。

  在马益炳看来,共享用工的确是个很时髦的词汇,但对像他一样的农民工来说,“就是希望每天有活儿干、有收入、有保障”。

  “共享员工”是去是留?有企业表示,一直有用工需求,是去是留要看员工自身的意愿;也有企业表示,过了用工高峰期后,不再需要过多员工,“共享”并非长久之计。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姚均昌律师建议,借出、借入及被借员工三方,应该就借调期限、工资标准、人身伤害赔偿等具体问题作出明确约定,并签订三方协议,保证各方权责分明。

  • 相关阅读
  • 乌东德水电站大坝工程全线贯通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侯雪静)记者12日从三峡集团了解到,6月11日下午,世界第七、中国第四大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大坝工程全线贯通,标志着世界首座300米级低热水泥混凝土特高拱坝主体工程完工,电...

    时间:06-12
  • 深港将临时开通跨境学生专用通道

      新华社深圳6月12日电(记者李晓玲)记者12日从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获悉,自15日起,每周一至周五香港学校正常开学期间,深港两地政府安排在深圳湾口岸、福田口岸固定时段(6时30分至8时30分,14时至16...

    时间:06-12
  •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非遗”足迹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非遗”足迹   新华社记者   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为非物质文化遗...

    时间:06-12
  • 小车间大作用,习近平为它点赞

      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考察,第一站就来到吴忠市红寺堡镇弘德村。习近平走进一家扶贫车间,同正在加工制作纸箱的村民们亲切交流。   对于村里引入企业开办扶贫车间,解决一百多人的就业问题,习...

    时间:06-12
  • 联播+|从习近平六个考察瞬间 感受脱贫攻坚的决胜信心

      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调研。在听取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后,习近平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鼓作气、尽锐出战...

    时间:06-12
  • 中英科学家合作发现:“黑洞的心跳”十几年后仍在持续并更强

      中新网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2日发布消息说,天文学家2007年首次发现被形象称为“黑洞的心跳”——来自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的X射线准周期震荡信号,时隔十几年之后,当天文学家...

    时间:06-12
  • 第一报道|两次通话 习主席再谈这个全球抗疫根本大计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据新华社6月11日电,习近平主席当晚分别同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通电话。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习主席亲力亲为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呼吁国际社会团结抗疫...

    时间:06-12
  • 武汉打响高校毕业生“就业保卫战”

      新华社武汉6月12日电 题:武汉打响高校毕业生“就业保卫战”  新华社记者冯国栋  又到栀子花开时。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创新高。疫情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复杂局面,前所未有...

    时间:06-12
  • 【地评线】锦评天下: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

      当前,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比较大,世界银行最新预测全球经济今年将萎缩5.2%。对内,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对外,中美之间的竞争持续升级,美方来势汹汹,双方在科技领...

    时间:06-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