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民法典:财产权和人身权的家园

2020-06-12 11:31:50

来源:光明日报

  【“民法典·直播问答”系列报道②】 

  人身权、财产权与每个人如何息息相关?在近日光明网联合西南政法大学推出的系列直播中,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基地副主任侯国跃围绕“民法典:财产权和人身权的家园”主题,在“一直播”光明网账号为网民进行了详细解读。这场网络直播进行到一半时,单场的观看量便已突破了千万人次。

  关键词一:物权

  什么是物权?直播刚刚开始,侯国跃便开宗明义: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

  “民法典创造了一项新的‘制度’,叫居住权制度。”在用益物权的解读中,侯国跃重点提及了“居住权”概念:“所谓居住权,就是民事主体依法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权;居住权作为一项用益物权,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针对“买房后取得怎样权利”问题,侯国跃提到,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围绕“小区电梯广告收益归属”问题,侯国跃引用了民法典第二百八十二条规定: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业主的共有部分产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

  关键词二:债权

  针对债权概念,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八条指出,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每一份合同一旦成立,就要产生债权、债务关系。”对于“合同”这个大家熟悉的词汇,侯国跃表示,“当我问及别人‘你只是偶尔跟合同打交道吗’,很多人都回答‘偶尔签合同’。但事实上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包括书面、口头等形式。因此,合同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合同中。”

  他还提到,合同是市场化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合同纠纷也是民商事纠纷的主要类型。“因此,我们要重视合同,重视其带来的权利,也要重视需要履行的相应义务”。

  关键词三:人格权

  如果说物权、债权属于财产权范畴,那么人格权便是人身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侯国跃在直播中介绍,根据民法典规定,人格权包括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

  孩子可以不随父母姓吗?针对这一疑问,侯国跃以济南市民给女儿起名“北雁云依”的案例为网友进行解读。他表示,公民选取或创设姓氏应当符合中华传统文化和伦理观念,仅凭个人喜好和愿望,在父姓、母姓之外选取其他姓氏或创设新的姓氏,超出了规定范围。

  另外,就“人死亡后名誉是否还受法律保护”话题,侯国跃列举了宋福保诉洪振快名誉权纠纷案的案例。“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侯国跃说。

  关键词四:民事权利

  梳理民法典的行文结构会发现,文内各分编中分别阐释了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等,而在总则编以“民事权利”之名,对民事权利进行总括规定或兜底规定。“总则编对分编里没有规定的权利进行了补充和兜底,同时也为未来立法确认权利、司法保护权利预留了发展空间。”侯国跃说。

  针对民事权利的主体,民法典的第二条提到,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另外,民法典还规定了民事权利的基本原则。“我们的民事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民法典制定就是为了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侯国跃说。

  微信公众号可否分割?在民法典的第一百二十七条指出,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对此,侯国跃分享了“首例微信公众号分割案”。在该案中,法院最终认定微信公众号具有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最终按照合伙财产分割的相关规定做了最后处理。

  在直播即将进入尾声时,侯国跃总结说:“民法典以权利为主线,每一个条目都渗透着权利的气息,它既是‘权利宣言书’,又是财产权和人身权的家园。”

  (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本报记者 张国圣)

  • 相关阅读
  • 乌东德水电站大坝工程全线贯通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侯雪静)记者12日从三峡集团了解到,6月11日下午,世界第七、中国第四大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大坝工程全线贯通,标志着世界首座300米级低热水泥混凝土特高拱坝主体工程完工,电...

    时间:06-12
  • 深港将临时开通跨境学生专用通道

      新华社深圳6月12日电(记者李晓玲)记者12日从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获悉,自15日起,每周一至周五香港学校正常开学期间,深港两地政府安排在深圳湾口岸、福田口岸固定时段(6时30分至8时30分,14时至16...

    时间:06-12
  •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非遗”足迹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非遗”足迹   新华社记者   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为非物质文化遗...

    时间:06-12
  • 小车间大作用,习近平为它点赞

      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考察,第一站就来到吴忠市红寺堡镇弘德村。习近平走进一家扶贫车间,同正在加工制作纸箱的村民们亲切交流。   对于村里引入企业开办扶贫车间,解决一百多人的就业问题,习...

    时间:06-12
  • 联播+|从习近平六个考察瞬间 感受脱贫攻坚的决胜信心

      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调研。在听取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后,习近平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鼓作气、尽锐出战...

    时间:06-12
  • 中英科学家合作发现:“黑洞的心跳”十几年后仍在持续并更强

      中新网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2日发布消息说,天文学家2007年首次发现被形象称为“黑洞的心跳”——来自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的X射线准周期震荡信号,时隔十几年之后,当天文学家...

    时间:06-12
  • 第一报道|两次通话 习主席再谈这个全球抗疫根本大计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据新华社6月11日电,习近平主席当晚分别同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通电话。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习主席亲力亲为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呼吁国际社会团结抗疫...

    时间:06-12
  • 武汉打响高校毕业生“就业保卫战”

      新华社武汉6月12日电 题:武汉打响高校毕业生“就业保卫战”  新华社记者冯国栋  又到栀子花开时。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创新高。疫情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复杂局面,前所未有...

    时间:06-12
  • 【地评线】锦评天下: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

      当前,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比较大,世界银行最新预测全球经济今年将萎缩5.2%。对内,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对外,中美之间的竞争持续升级,美方来势汹汹,双方在科技领...

    时间:06-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