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多地政务平台的知晓度和美誉度全面提升 数字政府建设跑出“加速度”

2020-07-22 18:11:49

来源:人民网

  中国多地政务平台的知晓度和美誉度全面提升 数字政府建设跑出“加速度”

  近日,《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排名提升至全球第45位,其中,在衡量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核心指标的在线服务指数上,中国表现跃升至全球第9位,达到“非常高”水平。今年以来,从数字化防疫到数字化防汛,中国政府精细化、智能化的数字化服务迈上新台阶。

  “安全码”助力防汛救灾

  “雨量要是继续增大,就及时前往村里的集中避灾安置点,然后打开‘安全码’,村里会进行扫码登记。”近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报福镇洪家村村干部来到村民任如意家中,帮助她申领“浙江安全码”,并告知其使用方式。

  原来,为防汛防台风,浙江未雨绸缪,早在今年3月就开始研发“浙江安全码”。这是一个服务于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应急救援的数字化平台。浙江市民通过支付宝搜索“浙江安全码”小程序,可领取属于自己的安全码。出现台风洪水等灾害情况后,特定地区应转移群众的安全码变为红色,意味着需立刻转移。居民还可凭借安全码进入避灾安置场所,申领救援物资等。

  “这几天一直在下雨,要是在以前,我们晚上都担心得睡不着觉,现在有了安全码,能时刻掌握自己是否处于危险区域,放心多了。”任如意说。

  除了防汛安全码,杭州还利用数字化方式提升治理能力。例如,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派出所副所长林祥瑞介绍,以往传统的防汛抢险通知方式靠打电话、发传真,层层传达,效率较低,如今用上钉钉,汛情通知更精准及时。

  “各家谁收到、谁没收到,一目了然,这样我们就能更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省下了大量时间到一线去处置隐患。”林祥瑞说,居民通过钉钉“你钉我办”等功能,还能将所见安全隐患一键上报职能部门,为防汛救灾发挥群众力量。

  从年初健康码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到如今安全码帮助防汛救灾,还有平日里不打烊的线上办事等,中国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出许多独具特色、深受欢迎的好做法。北京“优化营商环境”、上海“一网通办”、江苏“不见面审批”、浙江“数字政府改革”、安徽“皖事通办”等创新经验已成为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国政务服务平台品牌的知晓度、辨识度、美誉度全面提升。

  “一网通办”入选联合国案例

  建设数字政府,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早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概念。近年来,各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推进电子政务发展来优化发展环境,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例如,上海首创的“一网通办”已成为颇具中国特色的词汇。联合国近日对全球190多个国家的电子政务发展进程进行调查,其中重点介绍了上海“一网通办”的经验做法。在联合国全球城市电子政务评估排名中,上海位列前十。

  不仅在上海,在各地,“粤省事”“北京通”“浙里办”等线上政务应用和程序纷纷推出,许多地方加速建设城市智慧大脑。此外,给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服务通道、给广大居民的电子消费券等新型政务形式,让老百姓获得感满满,数字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各地政府和大的平台公司合作,将数字消费服务的整体经验平移到电子政务上,使较为完善的商业基础设施在社会服务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给企业经营、市民办事、城市治理都带来好处。“可以说,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用户体验和覆盖广度、迭代速度等都领先。”

  电子政务变“三难”为“三通”

  为提升中国各地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由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委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评估并编制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差评”)调查评估报告(2020)》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19年11月上线试运行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已达3.39亿,这意味着在全国9.04亿网民中,平均每3个网民就有1个是全国一体化平台用户。报告同时指出,目前网上政务服务还面临着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法律规范尚需完善、业务协同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面向14亿多人口和1亿多市场主体用户,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需要更好地优化完善、服务社会。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看来,经过多年建设,整体看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还是比较快的,今后重点是将互联互通难、数据共享难、业务协同难这“三难”变为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的“三通”。只有解决了这些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区的全国一体化政务平台才能真正派上用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松表示,有了智能端和公共云,将数字化治理表现优异的先进地区治理经验应用到中西部地区,技术门槛已经越来越低,主要还是推动理念、组织方式和运营思路的提升。未来,打造数字政府,要借助平台化和智联网等,让政府部门、企业、个人都参与进来,使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融为一体,形成多方共治的良好生态。

  • 相关阅读
  • 中英关系发展遇波折 美国非唯一影响因素

      距离英国前首相卡梅伦首次提出要打造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过去已有5年。5年来,两国关系虽时有波折,但始终保持着前进发展的大方向。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曾多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英国将日益需要同中...

    时间:07-23
  • 专家解析防洪热点问题:规模如何预判?损失怎么算?

      洪水规模如何预判 经济损失账怎么算   水科院专家解析防洪热点问题   长江中下游和两湖地区水位超警已近半个月,堤防长时间高水位浸泡,风险加剧。而气象预报显示,7月21-23日,沿江沿河多地仍将...

    时间:07-23
  • 有成有败,一张图看懂各国火星探测“处女秀”

      有成有败,一张图看懂各国火星探测“处女秀”   火星是日月之外人类最早注意到的天体之一,这颗火红色的星球从古至今一直吸引着人类的目光。   中国古人将火星称为“荧惑”,古埃及直接称火星为“...

    时间:07-23
  • 2020年甘肃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班

      2020年甘肃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班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通讯员 刘星妤)7月21日,由甘肃省委宣传部、团甘肃省委、甘肃省委教育工委联合主办的2020年甘肃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时间:07-23
  • 广西启动争做黄文秀式好青年主题活动

      广西启动争做黄文秀式好青年主题活动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实习生 谢吕容)7月20日,“致青春 为家国”——争做黄文秀式好青年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广西云发布厅举行。   启动仪式现场...

    时间:07-23
  • 人工智能,有朝一日会取代科学家吗?

      人工智能会取代科学家吗   传统认为,科技工作因其高度的创新性,因此科技工作者很难被人工智能取代。但日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的一篇论文吸引了大家的眼球。科学家们改造了一种汽车装配线上...

    时间:07-23
  • 部分企业利用95号段从事网络诈骗,工信部全网排查!

      工信部组织电信企业全网排查   部分企业利用95号段从事网络诈骗   本报北京7月22日讯 记者侯建斌 记者今天从工信部获悉,针对公安部门近日破获相关企业利用95号码开展网络诈骗案件,工业和信息化...

    时间:07-23
  • 安徽固镇的孤岛48小时生死救援:“空军蓝”们好样的

      孤岛48小时生死救援 图为官兵正在转移行动不便的老人。本报通讯员 张武城 余川 摄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迟玉光 崔阳 俞家傲   7月22日天刚放亮,被洪水围困的安徽省六...

    时间:07-23
  • 防汛救灾纪事:谁最美?谁最累?为了兄弟姐妹!

      谁最美?谁最累?为了兄弟姐妹!   ——南方多地全力以赴防汛救灾纪事之二   眼下正值主汛期,南方多地防汛形势依旧严峻。   防汛救灾刻不容缓,各方力量都积极行动起来。入汛以来,全国消防救...

    时间:07-23
  • 上半年辽宁“打伞破网”立案586件 打掉涉黑组织28个

      上半年“打伞破网”立案586件   本报沈阳7月22日电 (记者刘佳华)今年上半年,辽宁打掉涉黑组织28个、涉恶犯罪集团20个、涉恶犯罪团伙35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显著成效。   辽宁对涉黑恶保护伞...

    时间:07-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