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辽宁:现代农业夯实小康路

2020-08-04 14:17:42

来源:光明日报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小康生活就是现在这样,挣钱多,愁事少,有盼头。”谈起小康,勤劳的辽宁农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作为我国农业大省,辽宁富饶的土地为百姓的小康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粮食基础。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其科学的生产、养殖方式和现代化的销售模式,更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带来了幸福生活的新希望。

  依托电商平台打造响亮名片

  7月16日,44岁的丹东草莓种植大户蔡友贵熟练地在自己的大棚里分装草莓,不一会儿红彤彤的大草莓就摆满了一箱。蔡友贵拿起早已打印好的快递单,贴在纸箱外侧,准备装车发往杭州。

  “都说丹东草莓好,但以前外地人很少能吃到。由于草莓的质地十分脆弱,极易受到磕碰而腐烂,传统销售的集中、批发、分发流程,使这些草莓到消费者手中时早就过了两天的最佳享用期。”蔡友贵告诉记者,现在通过线上销售,最快的省内当天到、省外隔天到,很多顾客觉得新鲜好吃,就会再次购买,销售额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近年来,丹东以东港草莓产业为中心,打通草莓产业链,依托电商平台,积极发展“互联网+”业务,直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电商平台和快递的发展,不仅给乡亲们打开了致富的大门,也使草莓等农产品成为丹东在全国的一张名片。”丹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丹东东港草莓生产面积达8800公顷,年产量20.24万吨,总产值40亿元;年出口草莓制品近4万吨,出口创汇达3500万美元。其中电商销售占销售总量60%以上。沈阳、大连两座机场都配备草莓运输专机,配合高铁线路和冷链线路,目前东港草莓的物流已经覆盖全国300余个城市。

  蔡友贵表示,起初种草莓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市场,现在眼看草莓的销量一年比一年好,自己也在考虑多承包两个大棚,让生活更上一层楼。

  现代农业让老乡加速奔小康

  辽河下游的平原是生产稻米的绝佳之地,依靠稻米产业的发展,这块土地上孕育出了辽宁百姓小康生活的无限希望。

  今年55岁的李晓东是地地道道的盘锦人,1990年时任大洼县水产局生产技术股长的他便组建大洼县河蟹开发增殖站,搞起河蟹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转年春天,蟹苗获得高产,但销售出现了问题。

  “这么好的河蟹没有销路,这种种田人的痛苦让我特别着急。”30多岁的李晓东想打破这种现状,就长年累月“泡”在水田里,从种植到管理,从收获到销售,他不断到各地向同行讨教,直到发明了“稻蟹共生”模式,将河蟹养殖在稻田里。

  “在这种模式下,河蟹可以为水稻松土、除草、捉虫、施肥,水稻可以帮河蟹净化环境,提供遮蔽场所。不仅大大提升了水稻质量,而且不施肥的蟹田大米口感独特,稻田里养出的稻田蟹也更加肥美可口。”李晓东表示,独特的养殖方式让大米和河蟹都找到了更好的销路,村民的收入也因此大幅提高。

  如今,盘锦的稻蟹共养模式形成了“产业联盟+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和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经营模式,带动万余户农民增收致富。截至2019年,盘锦大米联盟企业年销售大米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河蟹养殖面积170.5万亩,产量7.5万吨,产业产值115亿元。

  “据悉,今年盘锦市计划将在完成稻蟹综合种养面积80万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养殖、生产、加工乃至旅游观光的融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李晓东表示,要让大米和河蟹搭建出村民增收的致富之桥。

  “直播”让村民钱包真正鼓起来

  “手机当农具、数据当农资、直播当农活”,这些在过去闻所未闻、难以想象的情景,如今正在辽宁丹东河口村变成现实。

  “老铁们,我们种的这种桃子叫‘燕红桃’,又甜又大又多汁,我拉近让你们看看……”河口村村民吉洪洲拿着手机边走边流畅地介绍着。

  吉洪洲告诉记者,他家有100多亩燕红桃树,前些年由于不懂营销,所以燕红桃都是很低的价格卖给批发商,一年到头也挣不到什么钱。近两年来,随着“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直播兴起,他也赶了一次“互联网潮流”。“现在燕红桃每斤都能卖到十多元,我每年仅售卖桃这一项就能有几十万元的收入。”吉洪洲说,作为一名普通的果农,这个数字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

  据了解,像吉洪洲这样的种植户,在河口村还有200多户,为了让更多种植户享受到电商带来的收益,村里还经常开展电商培训班对种植户们进行手把手地培训。

  河口村驻村第一书记朱良昊表示,在互联网时代浪潮下,农民手中缺的不是好产品,而是好渠道,直播平台的兴起使产品供销链条悄然间发生了改变,过去滞销的农产品现在通过网络都找到了新的销售渠道。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虽然我们是农民,但是在这个电商为主的时代,我们也要紧跟潮流,希望有一天能把河口的燕红桃卖到全国每个角落,让村民的钱包真正‘鼓起来’!”朱良昊说。

  (本报记者 王倩 刘勇 訾谦)

  • 相关阅读
  • 延安精神:宝塔光辉 映照时空

      【探寻精神源头 彰显时代价值·第六期主题:延安精神】  【光明日报社主办 上海市委宣传部、浙江省委宣传部协办】  1935年10月,一支7000余人的工农红军队伍到达陕北、结束长征。从那时开始,以延安...

    时间:08-05
  • 截至7月末,全国核酸日检测能力484万人份

      中新网北京8月5日电 (记者 李亚南)记者从5日举办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获悉,截至7月末,全国核酸日检测能力484万人份,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4946家,检测技术人员3.8万余人。已累计向全国各级...

    时间:08-05
  • 教育部:各地各校组织学生收看2020年征兵宣传片

      中新网8月5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校组织学生收看2020年征兵宣传片,引导学生响应祖国号召、携笔从戎,到军营建功立业。   为认真贯彻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

    时间:08-05
  • 神州人人皆舜尧——人民当家作主怎样通过制度来实现?

      神州人人皆舜尧(中国制度面对面④)  ——人民当家作主怎样通过制度来实现?  孟夏草木长,神州焕生机。2020年5月21—28日,备受瞩目、万众期待的全国两会在北京举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次两会打...

    时间:08-05
  • 疏堵结合整治乱占耕地问题 保障农民合理建房用地

      疏堵结合,整治乱占耕地问题   保障农民合理建房用地(政策解读)   耕地是我国最宝贵的资源,耕地保护是关乎14亿人吃饭的大事,容不得半点闪失。但是,近年来一些农村未经批准违法乱占耕地建房,问...

    时间:08-05
  • 专家学者齐聚济南 献策“十四五”山东社科事业发展

      中新网济南8月5日电 (沙见龙)正值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立60周年,该联合会8月4日邀请了来自山东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在“十四五”期间更好地推动社科事业繁荣发展,助力山东现代化强省建...

    时间:08-05
  • 牛牛牛!这个养牛大镇真牛!

      牛牛牛!这个养牛大镇真牛!  〔幸福花开新边疆〕牛牛牛!这个养牛大镇真牛!   “牛都进来了吧?”   “进来了!”   “那开始吧。”   在呼伦贝尔市哈克镇一家牧场的牛舍里,老李和老王每天...

    时间:08-05
  • 贫困村的这些“小事”,习近平很关心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

    时间:08-05
  • 高考作文阅卷公开 其意义远大于该打几分

      高考作文阅卷公开 其意义远大于该打几分  今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一篇题为《生活在树上》的满分作文公布后,引发网络热议。凡是会读中文又能写几个汉字的中国人,无不对每年的高考作文题和作文具有一种先天...

    时间:08-05
  • 民生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上海正用力甩掉那只马桶

      上海用力甩掉那只马桶 上海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居民提供的生活环境图。   中国第一大都市的一大烦恼与马桶有关,关于这一点,知道的人并不多。   每天清早,一手拎着木制马桶,一手...

    时间:08-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