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他们为中国导弹装上“超强大脑” 让武器“学会思考”

2020-08-07 01:31:33

来源:科技日报

  锻造大国利器的“超强大脑”

  ——记国防科技大学自动目标识别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群体

  本报记者 张 强 通 讯 员 方 娇 姚 宏

  “一周时间!一周时间将探测距离再提高20%!这‘硬骨头’只有交给你们,也只能交给你们!”近日,中国某研究院武器装备副总设计师风尘仆仆赶到国防科技大学,他负责的某型武器装备定型在即,8月份将做外场试验。他来,是为了让该校自动目标识别(ATR)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该型武器装备作战性能的提升给予技术支持。

  在我国精确制导自动目标识别技术领域,这个科研团队可说是大名鼎鼎。为导弹装上“超强大脑”以实现精确打击,是该团队奋斗终生追求的誓言。

  那么,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研究团队?他们究竟作了哪些贡献?近日,这个科研群体向科技日报记者揭开了神秘面纱。

  破解迷雾,让制导武器“学会思考”

  6年前的7月,国内媒体报道了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某型装备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标。一时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这一句话新闻上。有军事专家评价说,中国现在所进行的这次试验,其战略意义不亚于“两弹一星”工程。

  鲜为人知的是,早在多年前,我国就已经成功进行了类似装备技术试验,而确保神剑顺利出鞘飞天、精准命中目标的,正是该团队为其量身打造的“超强大脑”。

  “自动目标识别技术就是给精确制导武器装上的‘超强大脑’。”该实验室主任李晓解释道,“有了‘大脑’之后的导弹会‘思考’,在打击敌方运动目标的时候就如同猎豹追踪猎物,反应迅速、打击精确。”

  越是耀眼的光环背后,越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打什么仗、在哪儿打仗、跟谁打仗?胜战三问,是始终笼罩在各级指挥员心中的“战场迷雾”。而在电磁领域,复杂电磁干扰环境形成了现代战场的电磁“迷雾”,令精确制导武器失去了准头。早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采用箔条干扰“冥河”舰舰导弹,使得埃及、叙利亚发射的几十枚导弹无一枚命中目标。

  如何破解战场“迷雾”,让制导武器“学会思考”——实现自动目标识别,美国、以色列等国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相继开展研究。但彼时的中国,在相关科研领域却还有待开始。

  1992年,为加快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国防科工委决定启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建设。搭乘发展“快车”,国内首个自动目标识别重点实验室落在了国防科技大学。

  “武器装备这么落后,还做什么自动目标识别,这不是天方夜谭嘛!”“写写论文还可以,怎么可能做得出来!”……尽管当时团队在该领域内处于领先地位,但它却是一个孤独的“领跑者”,无数质疑的目光让它身后“跟跑”乏人。

  率先展开自动目标识别研究

  “就是要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不敢做的。”李晓回忆,团队学术带头人罗新临危受命,在资源匮乏,没有科研项目的困境中,硬是带着团队成员深入基层部队和工业部门,闯出了一条属于团队的科研道路。

  使命催征、重任在肩,没有国内外技术资料可以借鉴,那就让自主研发中的图表、参数、符号成为“挚友”;武器装备平台落后,缺乏外场试验条件,那就用仿真技术开展攻关研究……28年来,团队成员“走南闯北”,几乎跑遍了所有的精确打击武器装备试验场,填补了我军精确制导领域中的一个个空白,使得自动目标识别在信息化战场中得到重视。

  为进一步提升精确制导武器的自动目标识别能力,他们将毫米波自动目标识别方向和红外自动目标识别方向融合,组建了新研究室,开展了新型智能目标识别技术研究,支撑精确制导武器探测识别能力提升。

  想要给武器装备装上“大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团队成员邹佳清楚地记得,2007年,我国第一代某重大武器型号进入收尾期,大型设备陆续进行调试运转,他与团队其他成员坚守岗位日夜鏖战。

  “当时,距离导弹发射外场试验不到一个月,我们的系统却出现了环境适应性问题。”那时,为了尽快啃下这块“硬骨头”,团队成员连着一个多星期都铆在阵地上。

  最终,大国长剑装载着凝聚团队智慧的“超强大脑”按时发射,打击精准,试验圆满成功!

  记者了解到,他们的努力引起了全军乃至全国对于自动目标识别的研究热潮,我国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个团队也多次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等奖和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奖项收入囊中。

  (注:本文受访者均为化名)

  • 相关阅读
  • 图解:今年上半年,习近平引用的这些名句值得品味

      【前言】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决战决胜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有效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   细数今年上半年...

    时间:08-07
  • 谋篇“十四五” 习近平这样问计于民

      联播+丨谋篇“十四五” 习近平这样问计于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开门问策、...

    时间:08-07
  • 荔枝网评:书写生态治理新篇章,绽放美丽中国好“气质”

      【地评线】荔枝网评:书写生态治理新篇章,绽放美丽中国好“气质”   “不经意的晨昏,目光能够穿越锦官城的轻云薄霭,与贡嘎对视,与幺妹儿(四姑娘山中的一座)凝睇。”网友们观山记录的统计显示,今...

    时间:08-07
  • 【复兴网评】增强机遇意识,在新发展格局中赢得主动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

    时间:08-07
  • 【每日一习话】满腔热情做好民生工作

      习近平:我们要满腔热情做好民生工作,特别是要做好扶贫开发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让农村贫困人口、城市困难群众等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都能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暖。   这段话出自习近平发表的二〇...

    时间:08-07
  • 韩长赋: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解决好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来抓。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

    时间:08-07
  • 第一报道|习近平这本书,海外读者追到第三卷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有这样一本书,坦桑尼亚执政党和政府高级官员几乎人手一册,柬埔寨以国家名义为它举办研讨会,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为它写下长篇笔记……它是多国政要的必读书籍,是国际书展的明星图书...

    时间:08-07
  • 国务院扶贫办: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完成

      国务院扶贫办: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完成 脱贫攻坚督查和普查有序推进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记者侯雪静)记者7日从国务院扶贫办了解到,截至7月31日,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完成,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扎实推进...

    时间:08-07
  • 美国驻华大使到访上海 外交部回应

      中新网北京8月7日电 (记者 张子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7日在北京的例行记者会上就美国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到访上海一事做出回应。   有记者问:昨天,美国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到访上海,他表示,面...

    时间:08-07
  • 中国官方谈灵活就业: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

      中新社北京8月7日电 (李京泽)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灵活就业等受到广泛关注。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7日在北京表示,中国灵活就业形势多种多样,在解决劳动者生计的同时,缓解了城镇就业压力...

    时间:08-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