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科技下田改变“看天吃饭”

2020-08-07 05:28:31

来源:人民日报

  科技下田改变“看天吃饭”(秋粮探行·追踪高质量)

  新技术抗灾显身手

  秧肥一起下地,抢出补种时间,全程精细管理,预计亩均增产20%

  雨过天晴,安徽宣城宣州区红旗圩的田里又热闹起来:插秧机并肩前行,泥水飞溅,看着一株株秧苗整齐地栽进地里,余文和露出久违的笑容。

  前些日子,雨一场接一场下,一些水田内涝,“五六百亩稻田进水,这可怎么办?”余文和的心一下子揪起来。

  “先育秧!”宣州区种植业局工作人员杨德三上门指导,“秧好一半谷,种子、化肥联系好了,咱提早动手,把苗养得壮实了,雨一停立马补种。”

  “插秧、施肥,补种来得及吗?”当地推广的侧深施肥技术让余文和彻底安心了。“秧、肥一起下地,工序二合一,一亩地只需要十几分钟,抢出了时间。”余文和啧啧称赞,“插秧机上装‘大脑’,化肥能准确地埋在秧苗侧面4—5厘米处,根系容易吸收,化肥利用率更高。”

  “我现在种的是‘科技田’!”余文和感慨,选的是高产抗灾品种,从种到收都靠机器,告别了“看天吃饭”,产量有保障。

  “手机也成了新农具,坐在家里就能把地管好。”余文和打开手机软件,“插秧面积”“作业轨迹”“所用肥料”一目了然。“农机上装了定位功能,我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插多少秧,施多少肥,数据准确,还能回放。”

  算算今年的账,余文和有信心:“水稻已经基本补种好了。新技术不仅减少化肥使用量10%,还能增产20%,离秋粮收获就剩个把月,接下来咱就一心一意把田管好。”目前宣州区水稻补种面积已达3.72万亩。

  当前,正是秋粮生长发育关键阶段,南方晚稻抢种补种,华北玉米长势正旺,东北水稻、小麦拔节起身。农机农艺一体化、绿色防控、智慧农业、无人机飞防……农业科技为秋粮保驾护航,收成从“看天”到“靠技”,稳住“粮袋子”的手段多、底气足。

  “种地从体力活变成技术活喽!”走进山东夏津县郑保屯镇生态农业示范田,种粮大户黄勤勇介绍,“这玉米叶肥厚宽大,在专家指导下,精准算好温度,晚种5天,植株比普通品种高出20厘米。”

  “种地要‘换脑筋’。”黄勤勇说,施用新型有机肥,无人机飞防,玉米生长速度快,根系丰盈发达,玉米棒穗多,今年300多亩玉米预计亩产增加100斤以上。

  “育种水平提升,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程度更高,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为稳定粮食产能增加砝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李茂松介绍。目前,我国良种覆盖率已达96%,品种对农业增产贡献率超过4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

  绿色技术提质量

  给土地“体检”,照方抓药,从种子到谷子全程标准化,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绿色的路子走对了,秧还在地里,谷子就被预定完了。”黑龙江绥化市杨树村稻香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会利说,“今年合作社种了1000多亩有机水稻,每斤能比普通水稻多卖2元多,一年挣上200多万元没跑儿。”

  呼兰河畔,沃野千里,绥化是水稻大市。“咱守着好山好水好土,种有机水稻,天然有优势。”种了大半辈子地的丁会利有股钻劲儿。

  绿色转型并非易事,第一道技术难题就是净土。“都说黑土好,可过去大肥大药,把地养馋了,抓起一把土,都是硬块块。”丁会利坦言,“没有健康的土,咋能种出好庄稼?”

  找专家、查病因,开药方。“先给土地‘体检’,精准配‘营养餐’,缺什么补什么:秸秆还田,添加菌剂,为黑土‘盖被子’,如今黑土油光松软,仔细瞧还有腐叶。经测算,土壤有机质增加10%左右。”丁会利介绍。

  “绿色是农业的本色。过去拼资源拼消耗,追求‘量’的增长。如今农业生产向绿色可持续转型,注重‘质’的提升。控肥控药,地膜、秸秆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让疲惫的土地喘口气,实现了保生态和稳生产的双赢。”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从东北黑土地到江南鱼米之乡,绿色生产加快落地生根,秋粮生产不断“披绿”,绿色兴农、质量兴农成为主基调。

  绿色有机产品不断涌现。“从种子到谷子,采用有机肥、绿色农药,推广侧深施肥技术,全程标准化生产确保从田间到舌尖的安全。”在辽宁东港市窟窿山村地丰家庭农场,5000多亩水稻长势喜人。“我种的‘越光大米’米香筋道,深受市场欢迎。”场长宋成军说。据悉,东港市目前水稻种植面积近70万亩,水稻“三品”认证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85%,年产优质稻谷40余万吨,产值达13亿元。

  新产业在田野里拔节成长。稻田一望无际,水塘波光粼粼,走进丁会利的合作社,一派田园风光映入眼帘。“好生态就是最大的资源,我们打造集现代农业和湿地生态为一体的景区,游客既能亲眼看到水稻生产情况,体验农事乐趣,也可认购、住宿、观景等,景区可日接待游客1万人次以上。”丁会利开心地说。

  攻克关键技术瓶颈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技术—产品—产业”研发链条,让技术跟着产业走

  “缺水就是咱庄稼人最头疼的事!”谈起浇地,河北高碑店市北城街道众茂合作社理事长祖茂堂有说不完的纠结,“以前井越挖越深,可水还是不够用。地浇不透,粮食产量咋保障?”

  高碑店地处华北地下水漏斗区,如何走出一条节水增效的路子?

  关键还靠技术。中国农科院用祖茂堂家的耕地开展节水品种试验,浇三水变成浇一水,亩产能有1000多斤。于是,祖茂堂经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推广了中麦9号、中麦175、冀农1号等小麦、玉米节水品种。

  “良种搭配良法,匀播密植、镇压提墒,可以节水减氮。”祖茂堂说,“不久前,900多亩小麦喜获丰收,在遭遇倒春寒的情况下,产量与去年持平,接茬的玉米长得也很壮实。”

  对丁会利而言,病虫害绿色防控是难题。“农药用得少了,就需要‘智斗’病虫害。二化螟是水稻的天敌,赤眼蜂可以‘吃’二化螟。我们现在就盼着战斗力更强,更适应我们这里气候的赤眼蜂品种。此外,使用物理防控、绿色环保技术,成本要高不少,能不能有相关补贴,帮我们减轻成本压力。”

  “农业科技要以农民需求为出发点,梳理需要解决的技术清单,对新品种、新技术装备、绿色生产模式等联合攻关,加强示范推广,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农民。”李国祥认为。农业农村部提出,今年加快培育粮油等作物的突破性新品种,加快解决耕地保育、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瓶颈;建设100个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持续开展土壤质量、农业环境、病虫害等长期定位监测观测。

  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还需打通“最后一公里”。祖茂堂介绍,合作社通过“种子+技术指导+社会化服务”模式,加快节水品种和技术的推广,农民免费试种,合作社订单回购,目前合作社推广良种1万多亩,一些小麦节水品种成为高碑店市的主要品种。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将加快建立“技术—产品—产业”的研发链条,让技术跟着产业走,与此同时,加快形成“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队伍+农户”的推广链条,让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也让技术更好地服务农民。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制图:张丹峰

本报记者 王 浩 游 仪 胡婧怡

  • 相关阅读
  • 【地评线】南方网评: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

      从明年开始,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意义十分重大。  近...

    时间:08-07
  • 北京编制复工复产政策指南 助惠企政策加速落地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记者关桂峰)减费降负、援企稳岗、补贴资助、融资贷款、促进企业提升发展……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梳理市区两级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汇成五大方面114条政策指南,服务企业更加便...

    时间:08-07
  • 图解:今年上半年,习近平引用的这些名句值得品味

      【前言】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决战决胜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有效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   细数今年上半年...

    时间:08-07
  • 谋篇“十四五” 习近平这样问计于民

      联播+丨谋篇“十四五” 习近平这样问计于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开门问策、...

    时间:08-07
  • 荔枝网评:书写生态治理新篇章,绽放美丽中国好“气质”

      【地评线】荔枝网评:书写生态治理新篇章,绽放美丽中国好“气质”   “不经意的晨昏,目光能够穿越锦官城的轻云薄霭,与贡嘎对视,与幺妹儿(四姑娘山中的一座)凝睇。”网友们观山记录的统计显示,今...

    时间:08-07
  • 【复兴网评】增强机遇意识,在新发展格局中赢得主动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

    时间:08-07
  • 北斗综合演示训练系统建成使用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咸德勇)北斗综合演示训练系统日前在北京卫星导航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  北斗综合演示训练系统分为“星之源”“星之谋”“星之晷”“星之舵”“星之心”“星之盛”“星之梦”7个空间...

    时间:08-07
  • 我们这样抓“六保”(58)

      我们这样抓“六保”(58)  卖药材  古国凡 张浩霞  再是能人,也有犯愁的时候。这不,河南襄城县范湖乡大陈村名人陈瑞峰,正站在金灿灿的花海里唉声叹气呢!   为啥?最近,他卖中药材遇上...

    时间:08-07
  • 【每日一习话】满腔热情做好民生工作

      习近平:我们要满腔热情做好民生工作,特别是要做好扶贫开发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让农村贫困人口、城市困难群众等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都能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暖。   这段话出自习近平发表的二〇...

    时间:08-07
  • 韩长赋: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解决好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来抓。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

    时间:08-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