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五位交通扶贫干部和典型代表讲述交通扶贫故事

2020-08-12 19:17:5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 题:道路通,百业兴——五位交通扶贫干部和典型代表讲述交通扶贫故事

  新华社记者刘夏村、魏玉坤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交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交通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因路而兴、因路更美,这些改变离不开交通人的奋斗与付出。在8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五位交通扶贫干部和典型代表讲述了他们的交通扶贫故事。

  罗洪波:让短板成为示范

  罗洪波,现任交通运输部法制司执法监督处处长。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任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罗洪波在安远县工作期间,大力助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1+N”交通扶贫模式。2013年以前,从安远县城到赣州市不到200公里的距离,去一趟要起早摸黑、翻山越岭,将近一天时间。如今,当地形成了北上南昌、南下广东、东出福建、西进湖南的高速公路大通道,2017年还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交通的发展降低了物流成本,直接促进了当地电商发展。罗洪波介绍,现在安远县有1800余家电商,从业人员多数是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青年。2019年全县电商营业收入达到了20亿元,电商扶贫的产业覆盖了80%的乡镇和32%的贫困农民。

  徐文强:不畏艰苦,两度援藏

  徐文强,交通运输部选派的第八批转第九批援藏干部,现任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

  援藏4年来,徐文强每年在藏时间都在10个月以上;下乡、前往施工现场里程超18万公里;走访了上百户藏族农牧民,深入了解老百姓最真实的情况。上一轮援藏期满后,应组织要求,徐文强没有半点犹豫,开始了自己的第二个援藏任期。

  “我本来是2019年8月份结束援藏任务,组织上希望我再延长三年时间,我非常高兴接受了组织的安排,我认为这是对一个援藏干部的肯定。”徐文强说,在西藏工作的这几年,交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让他感触颇深。

  目前,西藏公路交通建设投资成倍增长,“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固定资产较“十二五”增加1835亿元以上。西藏全区路网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19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10.45万公里,“十三五”以来,每年净增公路相当于近两条“两路”;提前3年完成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客车,高速公路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期,供给能力持续提高。全区路网结构明显改善,通畅率大幅提高,质量显著提升,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

  王光国:坚韧不拔的“愚公书记”

  王光国,来自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店子坪村,2002年9月当选村支部书记,2005年11月当选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店子坪村海拔1200多米,“左边石柱河,前面梯子河,右边洋芋河,后面大山坡,我们祖祖辈辈,背磨得像骆驼。”村民要到邻近镇上赶集,得沿着河两岸的绝壁小道翻山越岭,来回要两三个小时。

  2002年,王光国当选村支部书记以后,就动员大家修路。腊月初九,他们打响了修山第一炮。王光国带领村民们发扬“愚公精神”,在悬崖绝壁上打通了出山路。

  店子坪村从“抬猪出山”到路通业兴、路畅民安,成功脱贫且去年人均收入过万元。依托国、省道为主线辐射的农村公路,店子坪村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产业+旅游”经济,曾是武陵山区高寒、偏远的贫困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桃花源”。

  桂志敬:扶贫路上发扬“抗缺氧”精神

  桂志敬,来自交通运输部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司。2018年12月至今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任县委副书记。

  色达县地处川甘青交界地区,是全国18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平均海拔4127米,山大沟深,环境闭塞。2015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交通运输部定点帮扶色达县。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在雪域高原的岗位上,桂志敬发扬“两路”精神、“抗缺氧”精神,走遍了全县17个乡镇,了解交通需求,发挥自身专长,促进了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的提升。目前,色达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2260公里,实现了全县17个乡镇134个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城市公交覆盖率、农村通客车率均达100%,圆满完成了“两通”目标。

  吕怡达:真诚驻村,让路富民

  吕怡达,来自交通运输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芦花镇热拉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在他任职期间,热拉村通了硬化路、通了客车,完成了村组道路建设6.9公里,实现了全村百姓“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让他感触颇深的是,“交通+电商”“交通+特色农业”等扶贫新模式在热拉村得到了非常好的应用。

  “群众的感情永远是最朴素和最真挚的,当你全心全意对他好之后,他一定会对你掏心掏肺,配合你的工作。”吕怡达说,两年的驻村工作让他得出一个结论,人与人之间沟通最重要的不是语言,而是真诚。

  • 相关阅读
  • 各地抢收抢种 保粮食安全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眼下,各地产粮区抓农时、抢进度,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的同时,全力做好秋粮抢种工作,确保粮食生产。   在广东清远横石水镇群丰村,两台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金黄饱满的稻...

    时间:08-13
  • 一起行动起来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从我做起,人人有责!   这两天,记者走访安徽合肥多家饭店和餐饮街区时发现一些餐桌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光盘”。   一些餐饮从...

    时间:08-13
  • 交通扶贫:改善出行条件 聚人气添财气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8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来自交通领域的五位代表讲述交通扶贫故事,介绍扶贫成就。   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徐文强介绍,西藏是全国“三区三...

    时间:08-13
  • 大湾区知交会定于线上举行 首设全球抗疫专题展

      中新网广州8月13日电(王坚 丘世铎 罗琦瑶)2020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新闻通气会13日在广州举行,会上确定本届博览会于线上举行,预计招募参展机构逾两千家,首次设置年度特别专展,并发布了全...

    时间:08-13
  • 人大法工委:成立专班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立法工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成立专班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立法工作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记者韩亚栋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

    时间:08-13
  • 新华网评:在绿水青山中发展

      “守护美丽中国”系列网评之一: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经济发展不是消耗自然资源的“竭泽而渔”,生态保护也不是贫守青山的“缘木求鱼”。一段时间里,一些地方要么走“先污染,后...

    时间:08-13
  • 绿水青山成为阿尔山人的幸福靠山

      【幸福花开新边疆】绿水青山成为阿尔山人的幸福靠山   你爱护自然,自然就会爱护你;你敬畏生命,生命也会回馈你。近几年,位于大兴安岭腹地的内蒙古阿尔山市发展生态旅游、拓展林下经济,走出了一条...

    时间:08-13
  •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人民观点)  ——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中国④  生态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生态治理也应该以系统思维考量、以整体观念推进,这样才能顺应生态环保的内在规律  面对自然资...

    时间:08-13
  • 北京出现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

      中新社北京8月13日电 (陈杭)受副高外围偏南暖湿气流和高空槽共同影响,8月12日京津冀地区出现区域性强降雨天气过程。北京市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沿山一带大暴雨,伴有雷电和局地7—9级短时大风。截至13...

    时间:08-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