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生态治理的中国奇迹,究竟是怎样实现的?

2020-08-13 07:22:5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建立47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覆盖率提升了近3倍

  生态奇迹,咱这样炼成!(生态治理的中国奇迹(28))

  本报记者 刘 毅 赵贝佳 寇江泽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新华社记者 谭 进摄

  收栏寄语

  6月10日至8月13日,我们用生动、鲜活的故事,真实再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中国人民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创造一个“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的中国!

  瞧,那绿树成荫的塞罕坝,那披上7.5万亩绿装的八步沙,那“金不换”的北海滩,那抗风御浪的红树林,那沙退水清的母亲河……这,就是一个个生态治理的人间奇迹;这,就是一个“颜值”与“气质”日益提升的中国。

  亲爱的读者,栏目有期,奋进不止。本系列报道今天结束,但我们仍将通过新的专栏和报道,继续向您讲述一个在伟大复兴征程中不断奋进的美丽中国!

  “环境好,生活好,心情好,这日子就两个字:幸福!”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村民潘培琴美滋滋地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余村大鼓队的照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我们享福了!”61岁的潘大姐说。

  这里的绿水青山,曾被灰尘污水遮盖。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安吉开山采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余村考察时强调:“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在“两山”理念指引下,安吉下大力气整治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不卖石头卖风景”,成为“安且吉兮”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地。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神州大地上,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嬗变已然发生:

  瞧,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治沙保障包兰铁路畅通,“中国魔方”享誉世界;

  瞧,太湖之滨的江苏无锡,推行河长制,让河长治水长清;

  瞧,海岸线长达669公里的广西北海,将生态视为“金不换”,“养海”护滩;

  瞧,北京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去年达标天数为240天,比2013年多了64天……

  天,越来越蓝。山,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颜值”与“气质”日益提升的中国。

  生态治理的中国奇迹,究竟是怎样实现的?

  ——不忘初心,造福人民。

  “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始终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发布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全面展开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的发展中大国,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污水处理能力,成为世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

  ——尊重自然,科学治理。

  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省玉环市,上世纪70年代填海建设大坝,把玉环主城区所在的海岛同大陆连接起来,却阻断了洋流。为了恢复海湾生态环境,昔日填海筑坝的玉环人再次改画地图,从2017年开始撤坝建桥;

  在中国中部的洞庭湖,数百处围垦湖洲、河道的矮围,近几年已被拆除。通过人工修复和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呵护湿地,湖面碧波荡漾浩浩汤汤;

  在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坡,一些树木难以生长的地方,不再一味种树种草,而是通过梯田改造、打坝淤地等方式保护生态环境。水不下山,土不出沟,黄土高原绿色满眼生机勃发……

  这些年来,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中共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如今,虽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但我们越发注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生物治理措施和工程治理措施紧密结合,找到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英国《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卫星监测数据表明,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河北最北部的塞罕坝林场,马蹄坑营林区驹子沟。这里的平均坡度达到30度,土壤贫瘠、沙化严重,但山坡上的樟子松长势喜人。2011年以来,林场把10万亩荒山沙地、贫瘠山地等作为造林攻坚主战场。“这些硬骨头地块上的幼树成林后,林场森林覆盖率将从现在的80%,提高到86%的饱和值。”林场林业科副科长范冬冬说。

  半个多世纪前,这里还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僻苦寒之地。三代务林人牢记使命、持之以恒,以心血浇灌而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已达112万亩。

  奇迹达成,远非一日之功,往往需要数十年如一日咬牙坚持。早在1956年,中国就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8年以来,“三北”工程完成造林3000多万公顷,在北疆筑起“绿色长城”。进入新时代,中国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目前,全国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个,各类陆域自然保护地面积达170多万平方公里。全国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提升到目前的22.96%。

  中国的“绿色名片”,在国际上日益亮眼。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支付宝“蚂蚁森林”项目等,接连荣获联合国最高环境奖“地球卫士奖”。“在倡导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等方面,中国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实至名归、当之无愧!”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表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今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访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时强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向着美丽中国的目标砥砺前行,必将有更多生态治理的中国奇迹,绽放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

  • 相关阅读
  • 国铁集团发布《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日前正式发布《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以系统化顶层设计文件的形式明确了中国铁路未来30年的发展蓝图,首次提出到2035年将率先建成服务安全...

    时间:08-13
  • 好干部派进村 新气象在眼前

      好干部派进村 新气象在眼前(干部状态新观察·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核心阅读  为解决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山西今年在全省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返乡进村任职行动。干部返乡进村任职,...

    时间:08-13
  • 沉下去听意见 实打实解难题

      沉下去听意见 实打实解难题  一到下班点,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街华荫南里社区门口便车水马龙。  8月6日傍晚,人群中多了三位街区干部。进入社区后,他们直奔义顺里7号门。  “庞姨,我们又来啦。”...

    时间:08-13
  • 5位交通扶贫干部和典型代表讲述交通扶贫故事

      要想富,先修路。脱贫攻坚,交通先行。近年来,我国农村交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方便了百姓出行,也让广大乡村因路而兴、因路更美。8月12日,国新办举办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5位交通扶贫干部和典型代表...

    时间:08-13
  • 各地抢收抢种 保粮食安全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眼下,各地产粮区抓农时、抢进度,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的同时,全力做好秋粮抢种工作,确保粮食生产。   在广东清远横石水镇群丰村,两台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金黄饱满的稻...

    时间:08-13
  • 一起行动起来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从我做起,人人有责!   这两天,记者走访安徽合肥多家饭店和餐饮街区时发现一些餐桌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光盘”。   一些餐饮从...

    时间:08-13
  • 交通扶贫:改善出行条件 聚人气添财气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8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来自交通领域的五位代表讲述交通扶贫故事,介绍扶贫成就。   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徐文强介绍,西藏是全国“三区三...

    时间:08-13
  • 奏响“黄河大合唱”的“开封强音”

      作者:本报记者 王胜昔 本报通讯员 焦宇炜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站在河南开封黄河大堤黑岗口黄河台上凭栏眺望,满眼都是绿色的海洋,雄浑壮...

    时间:08-13
  •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崔联会被撤销山西省政协常委资格

      中新网太原8月13日电 (范丽芳)8月12日,山西省政协十二届十三次常委会议在太原闭幕。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原党委书记、理事长崔联会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撤销政协第十二届山西省委员会常委、委员资...

    时间:08-13
  • 浙江回应“高考满分作文”争议:涉事老师停止参加评卷

      中新网8月13日电 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消息,日前,网上流传今年浙江高考评卷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及专家点评,引发网民热议。13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回应称,语文评卷组高考作文的成绩评定过程符合...

    时间:08-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