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总书记要求我们发展产业促增收

2020-08-13 07:05:22

来源:人民日报

  内蒙古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第一书记刘叶阳

  总书记要求我们发展产业促增收(总书记勉励我们奋战一线——听第一书记讲述扶贫故事)

  本报记者 辛本健 史鹏飞 张 枨

  

  刚过晌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党群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热闹起来,驻村第一书记刘叶阳正忙着为村民解读政策、答疑解惑。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马鞍山村考察,在党群服务中心,刘叶阳向总书记汇报了村里的情况。在驻村干部之家、爱心超市,总书记看到村庄管理有序、村民生活幸福,十分欣慰,强调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

  山葡萄拉动一条产业链

  “总书记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回忆当天场景,刘叶阳记忆犹新。

  “那天,在爱心超市,我向总书记详细汇报了爱心超市的积分卡管理机制,村里根据环境卫生、孝老爱亲等6个方面开展评分,群众根据积分到这里免费换取相应物品,以此提升全村文明水平,助推乡风建设。”刘叶阳回忆,“总书记听了很感兴趣,问得很细,仔细了解积分方式和物品来源。”

  曾是冀察热辽抗日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的马鞍山村,前些年是当地出名的贫困村。“那时全村1/3的房屋存在安全隐患,村里基础设施落后,旱地较多,老百姓基本上靠天吃饭,村集体经济只有靠出租果园收点租金,没有什么像样的产业。”这是4年前刘叶阳刚到村里时的情景。

  地处北纬41°左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马鞍山村很适合种植酿酒用的山葡萄。但由于卖不上好价钱,许多村民砍掉山葡萄树晒干当柴烧。

  必须在扩大规模效益、优化更新品种和延长产业链条上下功夫,刘叶阳和扶贫工作队同志深入农户宣传讲解,联系专家更新品种。几年光景,村里的山葡萄种植面积从2016年的2000亩发展到如今的3500亩,还建成了集中连片的山葡萄栽植基地,亩产也由原来的1500斤增加到现在的2000斤,每亩纯收入突破4000元,是种植玉米纯收入的3到5倍,33户75人因栽种山葡萄实现稳定脱贫。

  刘叶阳推动山葡萄合作社转型升级,成立了葡萄酒酿造公司,通过“扶强带贫”合作化经营,山葡萄以每斤两元的保护价收购,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248户村民受益。

  63岁的村民李义家里种了8亩山葡萄,前些年总为价格低还滞销而犯愁。如今,村里有了合作社和葡萄酒公司。2019年秋天,老李自己买来酿酒设备,用1万斤山葡萄加工了5000斤原汁葡萄酒,并让女儿帮忙开了网店,生意好时每天能卖出30多桶原汁葡萄酒。“现在年收入6万多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马鞍山村还将45万元项目资金投入葡萄酒公司, 49户贫困户共116人成为公司股东,每年人均增收500元; 8户贫困户参与企业和基地劳动,每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

  乡村游带火了农家乐

  马鞍山村距赤峰市城区较近,青山环绕,环境优美,素有“塞外小黄山”美誉的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就在村边。

  “我们将山葡萄产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把山葡萄种植基地的田园风光、休闲体验与马鞍山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实施‘乡村旅游+山葡萄+扶贫’模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刘叶阳说。

  “那天,在村民张国利家座谈交流时,总书记高兴地说,乡村振兴了,环境变好了,乡村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刘叶阳说,“我们正按照总书记要求,继续完善村里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村里的人居环境,把马鞍山村建设得更美。”

  总书记考察后,到2019年底,村里新开3家农家乐,短短几个月来了13万多名游客,农家乐户均增收15万元。今年开春,又开张4家民宿。

  年过五旬的村民王子成,2019年7月办起了农家乐,生意出奇火爆。“我真赶上了好时候,不到半年时间,营业额就有60万元,忙不过来,我从贫困户中聘了2人帮忙,大家一起脱贫致富嘛!”

  刘叶阳引导贫困户与农家乐联手,蔬菜瓜果、鸡鸭牛羊有了销路,豆包、豆腐、葡萄酒等也成为游客们青睐的商品。

  “现在村里旅游火了,在村里盖房子、搞装修,一年赚了10多万元,比在外边打工强多了。”返乡村民刘春廷说。

  2017年底,马鞍山村摘掉了贫困村帽子,成为当地有名的生态文明村和乡村旅游村。

  “马鞍山村地处革命老区,未来我们计划建一个红色教育基地,开辟一条红色旅游线路,让更多村民参与其中。”刘叶阳说。

  牢记嘱托不懈怠不松劲

  “那天,我向总书记表示,驻村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总书记听后十分高兴。”刘叶阳动情回忆。

  刚进村时,少数村民担心驻村干部是“做样子”,刘叶阳就挨家挨户走,为村民修理电视,帮辍学6年的农家孩子返校……村民渐渐开始亲近刘叶阳。

  “年底核算贫困户收支情况,一些贫困户明明已超过贫困标准,但不想退出。我们耐心解释,告诉他们即使脱贫了,仍可以按照‘四个不摘’政策,继续享受扶贫政策。大伙儿的心结打开了,我们的工作也更好开展了。”刘叶阳说。

  富了口袋也要富脑袋。

  村里开办“爱心超市”,为积极参与环境整治等集体事务的村民发放大衣、洗衣粉等奖品;开设“富民课堂”,为村民讲解政策,讲授种养技术;开展科教惠农培训;发布善行义举榜……

  “那天座谈时,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共产党说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 刘叶阳说,“总书记的话让我们热血沸腾。虽然我们村已经摘掉了贫困帽,但我们不会有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一定不懈怠不松劲,带着大伙儿继续向前奔跑。”

  • 相关阅读
  • 雄安新区:“未来之城”拔节生长 “智慧蓝图”轮廓渐明

      新华社石家庄8月13日电 题:雄安新区:“未来之城”拔节生长 “智慧蓝图”轮廓渐明  新华社记者杜一方、高博、曹国厂  8月,骄阳似火。7万多名雄安新区建设者与时间赛跑,热火朝天地奋战在塔吊“丛林...

    时间:08-13
  • 2020年“镜头中的脱贫故事”网络直播走进山东平度

      8月11日下午,2020年“镜头中的脱贫故事”第三站,走进山东省平度市沙北头村,用全景式网络直播讲述脱贫故事,分享山东省精准扶贫经验。   直播期间,山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组长宋民,青岛市扶贫协作...

    时间:08-13
  • 石光银:“恶沙不除,穷根不拔,我枉活一世!”

      核心提示: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定边县定边镇十里沙村党支部书记石光银,一辈子都在做一件事——治沙。为了彻底改变“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扭转“因沙致穷”的千年困局,沙海“愚公”石光银带领...

    时间:08-13
  • 国铁集团发布《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日前正式发布《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以系统化顶层设计文件的形式明确了中国铁路未来30年的发展蓝图,首次提出到2035年将率先建成服务安全...

    时间:08-13
  • 好干部派进村 新气象在眼前

      好干部派进村 新气象在眼前(干部状态新观察·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核心阅读  为解决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山西今年在全省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返乡进村任职行动。干部返乡进村任职,...

    时间:08-13
  • 沉下去听意见 实打实解难题

      沉下去听意见 实打实解难题  一到下班点,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街华荫南里社区门口便车水马龙。  8月6日傍晚,人群中多了三位街区干部。进入社区后,他们直奔义顺里7号门。  “庞姨,我们又来啦。”...

    时间:08-13
  • 5位交通扶贫干部和典型代表讲述交通扶贫故事

      要想富,先修路。脱贫攻坚,交通先行。近年来,我国农村交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方便了百姓出行,也让广大乡村因路而兴、因路更美。8月12日,国新办举办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5位交通扶贫干部和典型代表...

    时间:08-13
  • 各地抢收抢种 保粮食安全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眼下,各地产粮区抓农时、抢进度,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的同时,全力做好秋粮抢种工作,确保粮食生产。   在广东清远横石水镇群丰村,两台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金黄饱满的稻...

    时间:08-13
  • 一起行动起来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从我做起,人人有责!   这两天,记者走访安徽合肥多家饭店和餐饮街区时发现一些餐桌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光盘”。   一些餐饮从...

    时间:08-13
  • 交通扶贫:改善出行条件 聚人气添财气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8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来自交通领域的五位代表讲述交通扶贫故事,介绍扶贫成就。   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徐文强介绍,西藏是全国“三区三...

    时间:08-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