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事业单位招考专业资质审核缘何问题频出

2020-08-14 10:49:13

来源:中国青年报

  事业单位招考专业资质审核缘何问题频出

  《中国青年报》8月7日报道了一起因人社部门前后矛盾的专业资质认定,导致原本笔试、面试排名第一的考生,被排名第二的考生取代,无缘最终体检而引发的维权风波。

  然而,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查阅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版和2020年版)发现,无论是排名第一考生的专业“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还是当地人社部门规定的岗位专业“艺术设计(传媒艺术设计)”,均不在这两版的专业目录中。

  笔者认为,该新闻不仅涉及招生专业和招聘专业“打架”的问题,最基本的招聘门槛——专业要求也存在问题,不知道用人单位依据什么文件,将“艺术设计(传媒艺术设计)”列为“文化辅导员1”岗位的报考对应专业?在这样一个艺术专业毕业生本就不多的县城中,如此特殊的岗位专业设置,很难不让公众产生联想。

  近年来,事业单位招考专业资质审核问题频频见诸报端。2017年6月,《中国青年报》曾以《在吕梁,世界史不是历史学》《文学硕士掉入“文字迷宫”》《为什么总要证明“法律硕士(非法学)”的身份》《这次,连“中国史”也不是“历史学”了?》等为题,连续报道了类似情况。

  这些报道不过是“冰山一角”,从网友们新近评论中依然可以看到,一些考生仅因为专业名称不符,就被事业单位招考拒之门外。问题背后,高校专业命名、人社部门和用人单位专业资格认定等环节,均难辞其咎。

  早些年,高校专业设置较为自由,存在一味追求热门现象,教育部在规范专业目录之后,很多热门专业在新目录中找不到专业依据。当下,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又开始打“擦边球”,比如,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和艺术设计(传媒艺术设计)尽管都属于艺术设计专业,但括号中只是一些高校自定的专业方向,有的就是一个名称而已,专业实质并未发生任何变化,不过是为了吸引生源,实现所谓的“差异化”竞争。这些不规范的专业命名,导致毕业生找工作时可能会遭遇各种意想不到的麻烦。

  由于对专业了解不透彻,有些地方人社部门在制定招聘专业目录时,分不清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区别,将几个二级学科和一级学科并列。一些用人单位就照章办事,僵化执行。有些用人单位不清楚教育部公布的新旧专业目录之间的差别,几个旧专业整合为一个新专业,用人单位往往只认新名称,不认旧名称。还有单位在招聘专业表述上过于随意,模糊不清,如“新闻”与“新闻学”,“法律”与“法学”,“艺术设计”与“艺术设计学”,“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等,一字之差可能属于不同专业领域,但也可能是相同专业的不同表述,用人单位并未作出实际区分和说明,有的甚至让学生为一纸证明来回奔波。

  然而,面对舆论质疑,不少招聘单位甚至理直气壮,他们是在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差一个字都不行”,既体现了一些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权力傲慢,也反映出其思想观念、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的僵化。

  招聘专业设置不严谨,可能损伤到大量报考者的直接利益。面对一些不合理的设定,多数考生都只能深感无奈,默默选择放弃。少数被媒体关注的考生,要么选择行政复议,要么选择上诉到法院,但往往都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最后讨来的不过是一个“说法”,考生很难得到实质的救济。还有些招聘岗位限定一些特殊专业和方向,难免叫人产生联想,让社会公平大打折扣,凡此种种,减损的都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在年轻人中的公信力。

  总之,招聘专业要求的设置、专业资格的审核与认定,既关乎考生的利益,也关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形象和社会公平,需要高校、人社部门和用人单位谨慎对待。高校在专业命名上应当实事求是,不钻空子,人社部门、用人单位更要本着为学生前途和命运负责的态度,及时关注专业目录的变更,明确和细化招聘考试中的专业要求,使招考环节经得起舆论的质疑和社会的检验。

  胡波(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相关阅读
  • 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 8月16日出版的第16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5年11月23日在十...

    时间:08-17
  • 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丽中国

      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丽中国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  “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边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很差,这样人民不会认可,也经不起历史检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

    时间:08-17
  • 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

      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人民观点)  中国的绿色行动将对世界产生巨大的正面推动,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中国的绿色奇迹将造福全人类  中国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贡献,是行动的贡献、成...

    时间:08-17
  • 人民时评:教育扶贫守护农村发展希望

      教育扶贫守护农村发展希望(人民时评)  孩子有出息,生活有希望,未来有奔头,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精气神  今年68个学生参加高考,55个考取二本以上院校;2015年至今,考取二本以上大学生290人……...

    时间:08-17
  • 坚决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坚决啃下最后的“硬骨头”(中国道路中国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④)  近年来,安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在安徽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时间:08-17
  • 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自然资产

      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自然资产  青海高原,千山堆绣,百川织锦。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正在紧锣密鼓推进。  2019年8月19日,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在青海西宁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指出,中国实行国...

    时间:08-17
  • 以奋斗姿态扬起时代风帆

      以奋斗姿态扬起时代风帆(人民论坛)  近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由我国建成的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卫星导航系统,从此走向了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时代舞台。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

    时间:08-17
  • 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连日来,河北各地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今天中午有哪些同志在食堂吃饭?请...

    时间:08-17
  • 多所高校开展“光盘行动” 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美德

      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美德(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多所高校正积极行动,切实强化引导,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   “同学,请合理取餐。”在西湖大学食堂,服务人员在一旁温馨提醒同学们合理取餐,避...

    时间:08-17
  • 织就“锦绣中华图”

      织就“锦绣中华图”  ——写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之际(下)  在陕西神木锦界镇圪丑沟村,人工林覆盖了曾经的荒漠。新华社记者 刘 潇摄  初秋已至,正是天高云淡。白河水潺潺流淌,...

    时间:08-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