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加强科普宣传提升公众素养

2020-08-20 02:54:54

来源:法治日报

  加强科普宣传提升公众素养

  调查显示我国每一百人中不到十三人具备环境与健康素养专家建议

  □ 本报记者 郄建荣

  “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12.5%。”

  这是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联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共同发布的“首次中国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调查结果”中的一个数据。在发布这一调查结果的同时,生态环境部还发布了新版本的《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

  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损害鉴评中心负责人朱忠军介绍,促进公众理性认识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提高风险交流效率和公共事件应对能力,是开展“素养”提升工作的重要目的。根据首次中国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调查结果,生态环境部组织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起草了《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提升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了“建立素养提升工作体系”等7项行动。目前,这一方案已印发全国生态环境系统组织实施。

  素养水平总体偏低

  不同群体差异明显

  2018年,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我国首次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现更名为“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调查。近日,这项调查结果正式对外发布。

  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12.5%,素养水平总体较低。

  “也就是说,平均每100个15岁至69岁的人群中,不足13人具备了基本的环境与健康素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陈昱解释称。

  据陈昱介绍,调查结果还显示,不同群体间差异明显。其中,城市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是16.9%,显著高于农村居民的8.1%;男性居民素养水平高于女性,分别为13.9%和10.9%;20岁至29岁人群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最高,为18.3%。在城乡、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人群中,素养水平随文化程度增高而明显升高。

  陈昱认为,科学知识素养水平低是素养水平提升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从分类素养看,我国居民环境与健康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素养分别为25.3%、5.8%和25.4%,基本知识素养水平远低于基本理念和基本技能,科学知识素养水平低的问题尤为突出。

  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表示,从正确认知度看,居民普遍了解环境对健康的重要性,认同保护环境、维护健康的自身责任,相关问题正确回答率接近80%。与此同时,对环境暴露和环境健康风险等基本科学概念,特别是对日常生活中哪些绿色消费行为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哪些基本措施可以维护自身健康的了解尤为不足,相关问题正确回答率低于30%;欠缺进行正确有效举报和投诉的基本技能,相关问题正确回答率仅在10%左右。

  提升目标已经确定

  多措并举协同发力

  2019年7月,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提升工作纳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环境促进行动”。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行动目标,2022年和2030年我国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要分别达到15%及以上和25%及以上。

  “首次中国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我国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总体较低,但近年来公众生态环境诉求却在不断升高。

  如何解释类似的矛盾问题,朱忠军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调查提到的素养,由理念、知识、行为和技能三个部分组成,“诉求高,意味着公众与生态环境有关的维权意识有所提高,但合理参与权益保障的能力还需要增强”。

  同时,还应引起重视的是,调查发现在各年龄段人群中,15岁至19岁居民基本知识分类素养水平最低,仅2.2%。朱忠军说:“这一人群绝大多数为在校青少年,不仅不能忽视青少年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还应加强对风险、暴露等基础科学概念、基本科学知识的理解,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维护健康的理念。”

  对于农村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对各项问题的正确回答率显著低于城市居民的现象,朱忠军认为,这与人群受教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宣传普及覆盖程度等有关。因此,开展素养提升工作应努力走进乡村、深入村居。

  “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还是一个新领域,围绕环境与健康话题,还必须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做好沟通对话。”朱忠军透露,为做好素养提升工作,生态环境部组织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起草了《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提升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了“建立素养提升工作体系”“加强素养科普能力建设”“传播普及知识、行为和技能”“开展生态环境健康风险沟通”“大力提升农村居民素养”“关注提升青少年素养”“建立监测评估系统”7项行动。

  针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环境健康风险沟通机制”的要求,朱忠军表示,促进公众理性认识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提高风险交流效率和公共事件应对能力,是开展“素养”提升工作的重要目的。对风险、暴露等知识的掌握,是理解并采取措施防范环境与健康问题的基础。

  朱忠军说,只能尽量将风险控制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而相对安全就是可接受的风险。风险不可怕,关键是如何理解风险、如何防范风险,使之对健康的影响处于可接受水平。下一步,需要结合常见热点问题,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加强环境健康风险沟通工作,引导对风险因素的理性认识、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整合内容重新分类

  系统普及理念技能

  在发布“首次中国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调查结果”的同时,生态环境部还发布了新版本的《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

  早在2013年9月,原环境保护部发布《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提出环境与健康素养概念,围绕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个方面筛选出30条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内容。

  生态环境部指出,依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部署,由生态环境部组织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原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公告2013年第61号)基础上,修订形成了新版的《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

  据生态环境部介绍,考虑历史延续和现实工作用语的变化,这次修订将“环境与健康素养”修改为“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所谓“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是指公民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价值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健康风险防范必要知识,践行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并具备一定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自身健康的行动能力。

  《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设置了30个条目,其中基本理念7条,强调正确认知、科学理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突出预防理念和责任意识;基本知识13条,涵盖空气、水、土壤、海洋、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辐射、噪声多个方面;基本行为和技能10条,包含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相关信息获取、理解、运用及应急、监督、维权等技能。

  陈昱说,这次修订时,对原环境与健康素养定义进行了调整,仍然保持理念、知识、行为和技能的基本构成,强调“知信行”合一。在基本知识中新增了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的关注,在基本行为和技能中扩充了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内容。“但总体上,《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主要是对2013版中存在交叉的内容进行了整合、重新分类,进一步完善逻辑关系,内涵和总体框架与2013年版基本保持一致,保证了工作连续性以及素养测评结果的同质可比性。”

  生态环境部指出,《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的发布,为系统普及相关理念、知识、行为和技能,引导公民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的理念,动员公众力量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身体健康提供了指引,也是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专业机构、社会机构、大众媒体等向公众进行宣传教育、科普传播的重要依据。

  • 相关阅读
  • 外交部敦促美政客:莫为一己私利在竞选中硬拿中国说事

      针对美国白宫国家贸易和制造业政策办公室主任纳瓦罗19日指责中方企图干涉美国大选的无稽之谈,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0日说,纳瓦罗撒谎成性、造谣上瘾,四处散播“政治病毒”和虚假信息,早已毫无诚信可言...

    时间:08-20
  • 浙江台州湾新区揭牌成立

      中新网台州8月20日电(范宇斌 陈巍)象征高质量发展的“新区光环”,让浙江台州湾站在聚光灯下。20日,台州湾新区正式成立。   7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立台州湾新区,这是继杭州钱塘新区、...

    时间:08-20
  • 最高检修订检委会工作规则推动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全面落实

      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记者陈菲)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加强和规范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工作,最高检对《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和《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议事和工作规则》进行了修...

    时间:08-20
  • 实践第一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

      钟君:实践第一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8月20日电 (谢磊 曹淼)日前,2020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举办第三讲,围绕“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深化习近平...

    时间:08-20
  • 未来的中国铁路有多聪明?

      中国高铁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一张名片,如何把握新一轮科技浪潮和产业革命契机,进一步发挥我国高铁网络运输潜力,为铁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是新时代赋予我们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新使命。  2017年以...

    时间:08-20
  • 中方回应驻基里巴斯大使活动照片被恶意炒作:故意抹黑中国

      中新网北京8月20电 (记者 梁晓辉)针对中国驻基里巴斯大使唐松根日前按照当地风俗出席欢迎仪式的照片被恶意炒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出席富有当地民俗特色的欢迎仪式是...

    时间:08-20
  • 【地评线】尊医重卫,向广大医务工作者致敬

      在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全社会都要关心爱护医务工作者,弘扬...

    时间:08-20
  • 接力倡议!粮以俭为先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大。   从源头抓起,常怀危机意识,杜绝餐饮浪费,节约每一粒粮食,乃是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常识。   要从每一个公民开始做起...

    时间:08-20
  • 飞天网评:以三个能力执笔书写抗御自然灾害现代化答卷

      【地评线】飞天网评:以三个能力执笔书写抗御自然灾害现代化答卷  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蒙洼蓄洪区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考察调研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提高抗御灾害...

    时间:08-20
  • 大洋网评:科学治理,提升抗御灾害现代化水平

      【地评线】大洋网评:科学治理,提升抗御灾害现代化水平  8月18日下午,正在安徽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蒙洼蓄洪区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看到庄台街道整洁、村民生活井然有序,习近平总书记感...

    时间:08-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