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记者观察:铸牢新时代文化自信之基

2020-08-20 11:45:47

来源:新华网

 (总书记推动的改革身边事·文化改革篇)

  记者观察:铸牢新时代文化自信之基

  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 题:记者观察:铸牢新时代文化自信之基

  新华社记者周玮、史竞男、王子铭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文化体制改革的创新实践书写着全民族活力迸发的奋进史诗。

  从新时代文明实践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拥抱“诗和远方”,再到媒体融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全体人民共建共享文化改革成果,显著增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不断夯实文化自信之基,提振民族复兴的精气神。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文明实践项目“山歌伴飞新思想”,把惠农政策、生产生活、农村新貌编进山歌,2400多首山歌新作唱响山谷间。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这是时代所需,也是群众所盼。

  2018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两年来,试点单位从50家扩大到500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逐渐成为人们学习理论政策的学校、丰富文化生活的舞台、倡导移风易俗的平台,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

  陕西延安的农家石窑里,“红色故事会”以小故事传递新思想;山东龙口大槐树下,“小马扎工作队”讲理论、传技术;北京郊区的“村民说事儿”,将思想宣传、惠民服务、基层治理融为一体……

  群众需要什么,文明实践就提供什么——

  在福建上杭,农家书屋、农民文化广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平台被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层阵地,各方力量被充分调动;在甘肃金昌,“好婆媳、好邻里点赞”“分餐夹”等文明实践推动完善村规民约、倡导文明风尚;在长春市九台区,依托特教学校开展扶贫助残融合项目,文明实践助力特殊群体就业脱贫……

  一个个创新阵地、一次次暖心服务、一桩桩惠民实事,新时代文明实践打破“各自为政”的阵地壁垒,围绕百姓生产生活迫切需求,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拥抱“诗和远方”美好新生活

  扫二维码即可享受“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一码游贵州”让游客杨先生一家享受到智慧旅游带来的便利:“怎么买票,在哪坐车,哪有美食,连厕所都能在上面找到,确实方便。”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从“有没有、缺不缺”到“好不好、精不精”,文化和旅游供给从数量追求转向品质提升。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2018年4月8日,新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两年多来,“诗和远方”铺展开动人新画卷。

  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60.0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4%。

  从“紫禁城里过大年”到赏灯“上元之夜”,故宫等文博场所创意迭出,“博物馆里过大年”渐成新年俗;看福建土楼,听苏州评弹,吃上海本帮菜,住丽江古城民宿,观“印象”系列实景演出,“文化遗产+旅游”的N种打开方式提升休闲生活“腔调”……

  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既是大产业,又是大民生,文旅融合熔铸出更具历史文化底蕴的风景。

  疫情发生以来,数字文旅融合表现尤为抢眼。人们可以打开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近距离欣赏精美敦煌石窟壁画,跟随云直播走进红军长征景区重温革命精神……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演绎文化生活新精彩。

  打造新业态,创造新供给,引领新需求。科技赋能文旅融合,构筑每个人心中的诗意远方。

  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

  “移动优先”成为共识,“用户意识”深入人心,“爆款产品”屡屡刷屏……近年来,新型主流媒体矩阵日益壮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

  这是技术飞跃带来的深刻变革,更是在党中央战略谋划下实现的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把集体学习从中南海会议室搬到媒体融合发展第一线。

  融合发展局面大开,舆论生态气象一新。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传播制高点,书写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新篇章。2019年国庆节,举国欢庆新中国70华诞。融合传播、全媒表达激荡神州大地爱国豪情。

  此次疫情防控,对县级融媒体中心而言是一次应急大考。

  24小时滚动播出防控常识,到田间地头采访春耕备耕,化身“带货郎”推进复工复产……一大批县级融媒体中心把精准化服务送到千家万户,有力发挥了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功能。

  网络空间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近年来,“净网”“剑网”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持续开展,网络乱象得到有效整治;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施行;中国倡导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已成功举办六届,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改革没有终点,发展永不停步。唯有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才能广泛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成就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 相关阅读
  •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 修路能给贫困地区带来什么?

      修路能给贫困地区带来什么?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脱贫攻坚,交通先行”。这些耳熟能详的俗语都显示了交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那么,修路究竟能给贫困地区带去什...

    时间:08-21
  • 一张蓝图守护城中草原60多年

      位置优越的赛汗塔拉1955年被划为绿化用地,此后开发商不断加大筹码想要开发,但包头历届政府始终不改初心  【民生经济看点】一张蓝图守护城中草原60多年  蓝天、白云、草原,高楼、车流、人群,牛群...

    时间:08-21
  • 三部门:2023年全面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体系

      2023年全面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体系  三部委联合发布垃圾分类补短强弱实施方案  □ 本报记者 万静  针对当前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存在的短板弱项,近日国家发改委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时间:08-21
  • 北京市场监管局上半年查办涉疫案件1500余件

      北京市场监管局上半年查办涉疫案件1500余件  本报讯 记者王斌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半年工作会获悉,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食品安全问题和违法行为“零容忍”,及时排查消除风险...

    时间:08-21
  •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出台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出台  到2035年健全高效铁路治理体系  □ 本报记者 梁士斌  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形成全国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和全国1、2、3天快货物流圈,铁路运...

    时间:08-21
  • 乌鲁木齐严防冷链食品传播病毒风险

      乌鲁木齐严防冷链食品传播病毒风险  本报讯 记者潘从武 食品安全关系到各族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丝毫大意不得、麻痹不得。近期,新疆乌鲁木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防冷链食品传...

    时间:08-21
  • 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自律公约升级版发布

      首次明确七项底线规则对个人求助实名认证  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自律公约升级版发布  核心阅读  在民政部的引导下,爱心筹、轻松筹、水滴筹、360大病筹8月18日在京联合发布《个人大病求助互...

    时间:08-21
  • 最高检:6类重大疑难复杂案提交检委会讨论决定

      6类重大疑难复杂案提交检委会讨论决定  最高检修订检察院检委会工作规则明确  本报北京8月20日讯 记者周斌 最高人民检察院今天公布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工作规则》,细化了应当提交检委会...

    时间:08-21
  • 部分网课平台仍推送不良信息 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

      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调查  平台存在违规信息 互动留言无人监管 老师兜售其他课程  ● 一些网站平台无视社会责任,屡屡利用网课推广网游、交友信息,甚至散布色情、暴力、诈骗信息,危害广大学生特别是...

    时间:08-21
  • 专家:网课平台监管亟须建立常态化执法制度

      网课平台监管亟须建立常态化执法制度  对话人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 巍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 郑 宁  《法治日报》记者 陈 磊  《法治日报》见习记者 刘紫...

    时间:08-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