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深圳经济特区40年】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

2020-08-25 18:31:49

来源:中国日报网

  深圳,又名“鹏城”,是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40年过去了,当初的“小渔村”早已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与“试验田”,经过40年的探索发展,深圳如今已成为管理人口超2000万的现代化国际都市。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崛起,也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史上的奇迹。

  40年·改革开放“先行者”

  改革开放,是深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因”,也是读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现伟大转变的“密码”。

  1979年4月,广东省委提出,希望中央能根据广东紧靠港澳,华侨众多的特点,给予特殊政策,在深圳、珠海、汕头建立出口加工区。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暂行条例》,经济特区在中国正式诞生。有外电惊叹道:“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经济特区的尝试率先在蛇口工业区2.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疾行。“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实践是经济特区。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英国《经济学人》这样评价。

  40年·GDP增长“勇往直前”

  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一直被看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从1980年国家批准设立经济特区以来,在短暂的40年间,深圳从一个人口只有3万人的边陲小渔村发展到人口过千万的国际化大都市,城区面积从最初的3平方公里扩大到了2000多平方公里,GDP也从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2.69万亿元,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面临外部环境和疫情的冲击,深圳也向世界展示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底气。今年上半年,深圳经济运行呈“V”形反弹,成为一线城市中令人瞩目的实现正增长的城市。7月28日深圳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深圳的GDP总值为1.26万亿元,实现了0.1%的正增长。

  40年·不断创新炼就“中国硅谷”

  创新,始终是深圳发展的动力源。40年前,深圳科技资源几乎为零,没有一所大学,没有一家科研院所;如今,创新已成为深圳发展的重要支撑力。

  作为全国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城市,先进、智能已成为深圳制造的鲜明标签,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71.9%和66.6%;在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占比超过70%。

  2017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2018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首次超过1000亿元;2019年,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增长近一倍,30%以上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2%。

  40年·“绿色发展”新时代

  绿色发展,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深圳不断落实环境治理工程,推动清洁能源结构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构建绿色经济体系。

  2017年,深圳万元GDP能耗、水耗持续下降,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和1/10左右,“深圳蓝”成为城市名片。2019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6万亿元,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00家。深圳供电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68.8%,万元GDP电耗由2010年的635.8度降至约339度。

  到今年,深圳已建成各类公园1090个,提前一年完成“千园之城”建设目标;全市森林覆盖率超40%;实现公交车100%纯电动化,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居全球城市前列……“深圳绿”“深圳蓝”,正在成为最养眼的一道风景线。

  40年·风华正茂再出发

  40年砥砺前行,改革精神一脉相承。

  从深圳放眼粤港澳大湾区,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正不断出现。从深圳放眼中国,更开放、国际化的中国城市群正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舞台。从深圳放眼世界,经济特区经验正为国外特区建设带来有益参考。

  持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化是深圳经济体制改革的“永恒信条”,只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一流的市场化环境和完善的市场体系,就一定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接轨国际拥抱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经济全球化时代,只有把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聚全球资源为己所用,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抓好创新驱动发展。深圳一直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事实证明,抓住创新发展就能占领发展先机。

  “先行先试”是改革开放之初赋予深圳经济特区的“先天”品格,“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是经验赋予深圳经济特区的勇气,“迎难而上、克难制胜”是时代赋予深圳经济特区的担当。

  南海之滨,东方风劲。站在40年的新起点上,深圳定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更具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的全球标杆城市。

  • 相关阅读
  • 打破职业“天花板” 山东郯城4名村书记考入事业编制

      4名村书记“入编”之后   在外人看来事业编是铁饭碗   在他们看来这是压力也是动力   7月23日,临沂市郯城县卢志祥、孙记发、王竞争、张道宪等4名专业化管理农村党组织书记,获得了郯城县机构...

    时间:08-26
  • 广西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加快畅通

      本报南宁8月25日电 (记者庞革平)25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广西不断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加快畅通,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今年1至7月,...

    时间:08-26
  • 我国科学家在蜱及蜱媒传染病防控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我国科学家在蜱及蜱媒传染病防控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科技前沿】  本报北京8月25日电(记者刘小兵 通讯员张振威)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曹务春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团队合...

    时间:08-26
  • 总书记的一番话,是提振剂,更是指路牌!

      ◎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刘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历史宏阔的大局观念、立意深远的系统思维,具有极强的战略性、方向性、指导性。”北京科技战略决...

    时间:08-26
  • 高质量发展要站在世界制高点

      (人民粤读·解码特区40周年②)高质量发展要站在世界制高点   核心观点:   □对于经济特区而言,高质量发展锁定的目标不是比以前强,而是要站在世界的制高点。   □经济特区要充分发挥互联互通...

    时间:08-26
  • 2019年多地交通扶贫成效显著 累计完成率达80%以上

      人民网北京8月25日电(王紫)25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按照《落实部省共建协议奖惩机制加快完成交通扶贫目标任务实施方案》,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表扬交通扶贫进展成效显著省份的通报》(简...

    时间:08-26
  • “十四五”末或有1.3亿吨粮食缺口?农业农村部回应

      中新网8月26日电 针对社科院报告里面提到的“十四五”末可能出现1.3亿吨粮食缺口的提法,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认为,社科院报告中讲的粮食缺口,应该指的是包括大豆在内的粮食产需缺口,而...

    时间:08-26
  • 从经济特区四十年征程看中国制度优势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王夙认为,经济特区的设立凸显了中国制度“敢为人先”的行动能力,经济特区的成长映射出中国制度“灵活务实”的进化能力,经济特区的产业转型展现出中国制度“居...

    时间:08-26
  •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再立潮头创奇迹

      再立潮头创奇迹  天高云阔,繁花似锦,深圳经济特区迎来建立40周年。  40年前,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就是寄望深圳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路开路。从昔日落后的边...

    时间:08-26
  • “光盘”返现、剩餐罚款、“半份菜”……各地推出节约粮食新举措

      合理点餐 拒绝浪费   有家底、粮仓足,但也必须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最近,记者走访了武汉市几家大型酒店和餐饮小店,有的餐饮单位推出了奖励活动,有的顾客自觉打包,不过也有的消费者顾及面子,仍...

    时间:08-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