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人脸识别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刷脸”要方便更要安全

2020-08-26 06:21:4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人脸识别”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刷脸”,要方便更要安全(网上中国)

  本报记者 康 朴

  刷脸解锁、刷脸支付、刷脸进校园……近几年,人脸识别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应用场景逐渐拓展,进一步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更是大显身手。与此同时,仍有一些问题困扰着行业发展,比如在非必要场景过度引入、存在信息泄露风险等。

  常态防疫好帮手

  “验证成功,请通行!”刷脸、测温、通过闸机,进站“秒过”,还不发生任何接触——这是在黑龙江哈尔滨地铁站的一幕。今年7月以来,“刷脸”乘车系统在哈尔滨地铁正式投入使用,乘客完成手机注册和人脸识别认证,即可刷脸乘车,连口罩也不用摘,在国内首次实现戴口罩刷脸乘坐地铁。“防疫期间,不用摘口罩就能刷脸通过,方便安全。”哈尔滨市民刘女士说。

  哈尔滨地铁集团运营事业部相关负责人称,采用上述人脸识别系统,乘客的进出站时间、地点等信息,在后台都可调取,实现精准追踪,成为应对疫情的有效手段。据悉,国内还有深圳、合肥、无锡等城市地铁站实现刷脸测温的“无接触式”进站乘车。

  人脸识别系统在景区防疫中同样有用武之地。前期人脸识别注册购票后,抬头、刷脸、快速通过,几秒即可进入景区,同时还完成测温。相比二维码验证、人工检票等传统方式,人脸识别无须做更多配合动作,即可快速入园,这对于减少热门景区排队检票时间、缓解人工验票的压力、提升景区运营效率很有帮助,同时也利于园区信息采集和追踪。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交通出行、进景区游玩、到剧院观看演出或是进入办公场所、施工场地,在人员密集场所实现人员快速验证、测温成为刚需,“非接触”需求剧增,人脸识别技术与红外热成像技术相结合而成的“人脸识别+测温”可有效减少人员接触,成为常态化防疫好帮手。

  赛道竞争更激烈

  对于人脸识别的广泛应用,新冠肺炎疫情只是催化剂。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新基建,5G、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落地,助推智慧城市建设,人脸识别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得到迅速发展。刷脸乘车、刷脸支付、刷脸解锁、刷脸进校园、刷脸登记结婚……随着技术进步,人脸识别常在消费和身份认证场景中出现。

  人脸识别可以提高识别准确度,降低验证难度,极具市场潜力。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这一行业市场规模达25.1亿元,2010年至2018年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7%,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正加速步入“视觉物联时代”。互联网巨头、行业资深品牌和许多后起之秀在这一赛道展开激烈竞争,分割百亿级的“蛋糕”。海康威视、大华等已经占据规模优势,市场地位稳固,但也有不少创业型公司在细分领域取得突破,推动行业技术更新换代。2019年,行业专利公开数量高达6700项,而在2009年这一数字仅为200项。

  以往的人脸识别,往往需要识别整个面容信息,而成都智元汇公司通过算法更新、优化,达到提取部分面部信息即可实现精准识别。“鼻梁上方到额头下方的信息足以帮助系统完成信息比对,进行识别验证。”成都智元汇研发负责人介绍。

  人脸识别的广阔市场前景备受资本青睐,2019年行业投资超过65亿元,预计随着应用场景不断完善,会有更多投资者入局,为行业发展注入更大活力。

  “人面”须知何处去

  人脸识别在给疫情防控、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乱象也引起广泛关注。

  “我的手机人脸识别,偶尔可以被别人打开。”据悉,人脸识别技术可粗略分为2D人脸图像技术和3D人脸图像技术,有的手机采用门槛较低的2D人脸图像技术采集对比人像信息,这极易被他人通过照片等形式完成验证,破解手机密码。

  “商家倒卖人脸信息怎么办?”“走过路过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人会偷偷让你扫脸支付!”“上班刷脸打卡,吃饭刷脸支付,住酒店刷脸登记,甚至上公厕取厕纸都要刷脸。”许多网友吐槽对人脸信息过度使用、信息易泄露的担忧。作为生物识别信息,人脸具有唯一性,一般情况下无法更改,这与手机号码、密码等信息泄露不同,给信息采集者和管理者提出了更严格要求。

  整治行业乱象的行动已经在路上,人脸识别国家标准制定工作2019年全面启动,商汤科技、腾讯、蚂蚁金服、科大讯飞、小米等27家企业被列入标准制定工作组,这些企业均具备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应用实践、运维保障等全链条的丰富经验。据相关企业透露,工作组将聚焦个人数据管理规范、技术规范、检测方法等方面,系统化建设人脸识别领域国家标准体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 相关阅读
  • 孙春兰与戈利科娃出席中俄科技创新年开幕式活动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 中俄科技创新年于26日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启动。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与俄罗斯副总理戈利科娃共同出席开幕式活动。   孙春兰指出,中俄互办科技创新年,是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达成的...

    时间:08-26
  • 山西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亮剑”

      中新网太原8月26日电 (高瑞峰)记者26日从山西省自然资源厅获悉,该厅与山西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下发《关于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行为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势头的通知》(下称《通知》),对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房等...

    时间:08-26
  • 中国科研人员发现低出血风险抗血栓药物研发新靶点

      中新网昆明8月26日电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网站26日发布消息:该所研究员赖仞团队揭示血小板外向内信号传导新机制,发现低出血风险抗血栓药物研发新靶点。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于美国血液学会...

    时间:08-26
  • 新安江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

      新华社杭州8月26日电(记者黄筱)记者从新安江水力发电厂获悉,截至8月24日12时,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和自行施工的大型水力发电站——新安江水电站累计发电突破1000亿千瓦时。  新安江水电站位...

    时间:08-26
  •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   人民日报8月27日评论员文章: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

    时间:08-26
  • 台风“巴威”致黄海东海海况恶劣 风暴潮预警升级

      中新网北京8月26日电 (记者 阮煜琳)今年第8号台风台风“巴威”(强台风级)26日16时其中心位于黄海南部海面,距离中朝交界偏南方向约650公里,并将向偏北方向移动。国家海洋预报台26日继续发布海浪橙色警...

    时间:08-26
  • 紫金山天文台:天宇上演“红超巨星”追月

      中新网南京8月26日电 (杨颜慈)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6日消息,当天傍晚,心宿二伴月将登临天宇。届时,感兴趣的公众可在南天夜空欣赏到“红超巨星”追随“月姑娘”的美丽身影。   天文学家介绍,...

    时间:08-26
  • 西藏为大数据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新华社拉萨8月26日电 题:西藏为大数据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新华社记者李键、刘洪明  每个夏天,清爽的高原环境让西藏成为不少游客的避暑选择。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也同时吸引着大数据产业的落地...

    时间:08-26
  • 经历最长停航度汛期 三峡船闸正式恢复运行

       新华社武汉8月26日电(记者 王贤)25日15时06分,“弘茂888 ”轮缓缓驶进三峡船闸南线一闸室,三峡船闸在历经174个小时停航度汛后正式恢复运行。此次停航是三峡成库以来因汛停航时间最长的一次。  8月...

    时间:08-26
  •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九三学社2020年度重点考察调研见闻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做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九三学社2020年度重点考察调研见闻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记者曹典)在C919展示样机驾驶舱感受国产大飞机;在上汽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一睹极具未来感的概念车...

    时间:08-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