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五问粮食安全——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一席谈

2020-08-26 19:17:4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 题:五问粮食安全——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一席谈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粮食安全问题热度不减。近期南方洪涝影响粮食生产,夏粮收购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再次让人们关注粮食。在农业农村部26日举行的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回应了一系列关于粮食的热点话题。

  一问:秋粮丰收有保障吗?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夏粮产量增加24.2亿斤,早稻增加20.6亿斤,为全年粮食丰收赢得了主动。秋粮约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当前生产形势如何?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今年秋粮丰收有基础。在市场拉动和播种期间墒情好的情况下,秋粮面积达到12.84亿亩,增加了500多万亩。当前秋粮长势总体正常,东北的玉米前期授粉和灌浆不错,大豆已经鼓粒,水稻已压穗,除了前段时间个别地区受旱、长势偏差,其他地方长势比较均衡,丰收在望。同时,黄淮海和西北的玉米长势不错,西南和华南的水稻长势总体正常。

  “农谚讲‘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目前距秋粮收获还有40天左右,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灾害多发期。夺取秋粮丰收还要过秋旱、台风、病虫害、北方早霜和南方寒露风的关口。”潘文博说,要落实后期田管措施,全力以赴夺取秋粮的好收成,确保今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

  二问:夏粮丰收为何收购量减少?

  今年夏收小麦上市后,收购量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少,山东等地小麦价格持续上涨。如何看待收购量和价格变化?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说,今年夏粮已获丰收,其中小麦产量增长0.6%。新麦上市后,湖北、安徽、江苏、河南先后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市场价格稳中走强。

  他表示,从当前我国小麦总体形势看,不需要担心供给问题,价格也不会持续上涨。主要原因包括小麦连续多年丰产,产需呈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格局,库存量大约相当于一年的消费量,而目前价格的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

  “近期玉米价格上涨明显,部分地区玉米价格高于小麦,一些饲料企业增加小麦采购、替代玉米作饲料,市场看涨预期增强,部分农户和贸易商惜售,进一步推高价格。”唐珂说,后期随着玉米价格企稳,小麦价格继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8月份以来山东等地小麦价格已经止涨趋稳。

  近期,小麦收购量受到关注。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监测,截至8月1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小麦881亿斤,比去年同期减少212亿斤。对此,唐珂表示,小麦收购量虽然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但与近三年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并且今年主要是政策性收购减少,而市场化收购进度基本正常。

  “近年来优质专用小麦不断发展,优质优价特征日益明显,市场化收购活跃,越来越成为小麦收购的主渠道。但也要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密切关注市场行情,警惕一些炒作‘粮荒’的舆论,不要盲目跟风囤粮,要把握好售粮时机,实现丰产又丰收。”唐珂说。

  三问:玉米价格会持续上涨吗?

  玉米是重要的饲料用粮和加工原料。今年春节后,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后期玉米价格是否会继续大涨?

  唐珂说,目前东北、华北的玉米平均收购价已分别达到每吨2150元和2400元左右,比年初上涨约30%。

  据介绍,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调度分析,关于当前玉米市场形势有以下两个判断:

  ——价格属于恢复性上涨,大体处于合理区间。随着生猪产能持续恢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深加工企业开工率提高,玉米下游需求向好。同时,随着临储玉米拍卖接近尾声,资本炒作和非理性囤粮加剧,共同拉动玉米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目前,东北地区玉米价格低于市场价历史高点,仍属于恢复性上涨。粮价适当上涨,客观上有利于提高农民来年种植玉米的积极性。

  ——市场供应总体有保障,后期价格将逐步趋稳。前期拍卖的临储玉米将陆续出库,目前库存能满足秋粮上市前后市场消费需求。随着新玉米上市,加上全球玉米供给宽松,我国玉米及大麦等替代品进口增加,预计全年玉米市场供给总量充足,价格有望趋于平稳。

  “建议各类市场主体保持好购销节奏,不宜持续囤粮看涨。我们将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稳定发展玉米生产,立足国内保障玉米基本自给。”唐珂说。

  四问:洪涝对南方水稻影响大吗?

  双季稻包括早稻、晚稻,是重要的口粮品种,占我国稻谷面积的三分之一,意味着国人三碗饭中有一碗是双季稻。南方洪涝对双季稻影响大吗?

  潘文博说,今年中央明确提出恢复双季稻生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提高籼稻最低收购价,整合40多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加大对主产区支持。各地压实责任,精准指导。

  他介绍说,双季稻的第一季是早稻,目前已经丰收到手。洪涝影响主要在江西的鄱阳湖和湖南的洞庭湖湖区局部区域,影响有限,没有逆转早稻增产趋势。今年早稻面积增加了450多万亩,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的势头。

  同时,晚稻丰收有基础。今年晚稻生产的特点是抗灾抢插增面积。8月中旬晚稻栽插基本结束,面积预计增加400多万亩,遏制了连续10年下滑势头。随着雨带北抬,目前晚稻长势总体正常。下一步,将继续抓好田间管理。

  五问:疫情会影响大豆供给吗?

  为满足榨油和豆粕饲料需求,我国每年进口大豆约8000至9000万吨,疫情会影响大豆供给吗?

  唐珂说,我国大豆主要进口国是巴西、美国、阿根廷。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扩散客观上抑制了大豆需求,加上油价低迷打压了生物质燃料需求,全球大豆的供给是宽松的,国际市场价格总体稳定,有利于我国进口。

  他介绍说,今年以来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增加,当前价格小幅上涨。1至7月份,我国进口大豆5514万吨,同比增加17.6%。7月份,山东地区进口大豆到岸税后价为每斤1.62元,环比涨1.6%,同比涨2.5%。

  受食用需求旺盛拉动,国产大豆价格持续向好。据监测,7月份黑龙江国产食用大豆平均收购价每斤2.75元,环比涨8.2%,同比涨51.2%。

  唐珂说,从后期走势看,北美大豆陆续丰产上市,预计下半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增价稳,下游豆粕、豆油供应有保障。随着国储拍卖大豆陆续供应市场,新豆即将上市,预计国内大豆价格将高位回落。

  • 相关阅读
  • 赵克志: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赵克志在公安部党委(扩大)会议上强调   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热潮   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赵克志8月26日晚主持召...

    时间:08-27
  • 教育部:把“战时”在线教学的“新鲜感”转化为“新常态”

      中新网8月27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今日发布《高校秋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文中指出,针对高校秋季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各地高校要坚持一手抓安全防疫,一手抓教育教学,把“战时...

    时间:08-27
  • 科研人才评价改革如何“立新”

      科研人才评价改革如何“立新”  【光明时评】  近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提出的破除“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十条意见引起热议。这十条意见被认为是全国科研单位中首个“破四唯”的...

    时间:08-27
  • 筼筜湖前世今生见证厦门生态文明大跃升

      (特区40年)筼筜湖前世今生见证厦门生态文明大跃升   中新社厦门8月27日电 题:筼筜湖前世今生见证厦门生态文明大跃升   中新社记者 杨伏山   “最爱月斜潮落后、满江渔火列筼筜”,曾以厦门八...

    时间:08-27
  • 教育部: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清理社会网课平台违法有害信息

      中新网客户端8月27日电(郎朗)2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要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近期,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部署了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整治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良网络社交行...

    时间:08-27
  • 全国妇联启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本报北京8月26日电 (记者易舒冉)全国妇联在京启动“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时代”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讲好中国巾帼抗疫故事、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挂牌、推进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等主题环节,...

    时间:08-27
  • 王毅同荷兰外交大臣举行会谈:相互开放要在后疫情时代加以弘扬

      中新社北京8月27日电 当地时间8月26日,对荷兰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海牙同荷兰外交大臣布洛克举行会谈。   王毅表示,此次中国外长在欧洲发生疫情之后访欧,表明中方对荷方战胜疫...

    时间:08-27
  • 教育部:2020年春季学期2259万大学生参加线上学习

      中新网客户端8月27日电(郎朗)2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2020年春季学期,全国所有普通本科高校全部实施了在线教学,108万教师开出110万门课程,合计1719万门次;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达22...

    时间:08-27
  • 中国天文学会发布第二批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荐译名

      新华社北京8月27日电(记者董瑞丰)中国天文学会近日通过学会官方网站向社会发布第二批1136条火星陨击坑的中文推荐译名。全部数据向社会开放使用,可直接下载,也可在天文学名词网站在线检索。  此前,中...

    时间:08-27
  • 教育部要求确保安全开学、正常开学、全面开学

      中新网客户端8月27日电(郎朗)2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今年秋季学期处于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特殊时期。科学谋划、部署安排秋季开学和秋冬疫情防控工作,是全国教育系统最重要的任务。  ...

    时间:08-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