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交叉学科“自立门户” 还有这些难题待解

2020-08-28 02:05:41

来源:科技日报

  交叉学科“自立门户” 还有这些难题待解

  科学上的突破和创新,越来越依赖于交叉学科。生物化学、纳米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其实都是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近日结束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释放出消息,我国拟增加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至此,我国研究生学科门类将增至14个。

  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由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和本科生学科专业目录组成,其中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三个层级。这一专业目录,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多次调整。

  “增设交叉学科门类,赋予了交叉学科与传统学科同等地位。”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立国指出。

  学科门类有了,接下来就是布局一级和二级学科,进行人才培养。

  科学创新越来越依赖交叉学科

  我国目前已有13个研究生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和艺术学。

  此前,交叉学科虽然并没有出现在专业目录上,但“江湖”上已有它的身影。2009年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就规定:“交叉学科按照目录外自增设二级学科的程序进行设置,挂靠在所交叉的学科中基础理论相近的一级学科下进行教育统计。”这实际上赋予了高校自主设立交叉学科的权力。

  根据2019年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自设交叉学科名单》,各大高校已经开设了500余个交叉学科。

  “高等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这是一种世界性趋势,早已有之。”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创新的形势下,这种趋势显得更为突出,适应趋势的需求更为迫切。李立国则指出,交叉学科是学科知识高度分化和融合的体现。最近25年,有近5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其获奖成果都属于交叉学科领域。

  可以说,科学上的突破和创新,也越来越依赖于交叉学科。毕竟,学科之间并非界限分明,甚至大多数时候,这种界限都是流动的。生物化学、纳米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其实都是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不过,按照现行制度,学科专业目录是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开展人才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以及进行相关教育统计的基本依据。曾有学者呼吁,在目前我国学科专业设置中,新兴交叉学科难以找到自己的学科位置,发展得不到政策鼓励和制度保障。有了正式身份,交叉学科就能争取更多资源,发出更大的声音。

  学科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和管理

  在交叉学科被正式列为学科门类之前,相关高校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实践已经进行了多年。

  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吴伟把它分成了三种培养模式:项目依托型(学校拨出专项名额,开设交叉培养项目)、机构依附型(依附于专门实体平台或者研究机构)和学科依赖型(已存在或新设的二级学科)。

  他曾深入调研过一些高校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情况,发现研究生交叉培养面临功利性和简单化设定的困境,一些高校的交叉培养成为推动某些领域科技创新活动的资源获取手段。

  吴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曾有高校相关负责人向他坦言,交叉学科发展最大的阻碍来自机构设置,“小单位山头林立,彼此之间会有隔阂和事务牵绊,合作比较困难”。实验室能否开放,其他学科或者学院的课程能不能选这些事,都需要费劲协调。

  毕竟,如果教师编制、资金以及设备等由不同学院提供,基于不同机构设置的管理体系,会阻碍交叉培养的实现。

  而且,在项目制的培养模式下,招生和培养其实是分离的。

  对此,周洪宇坦言,现在的交叉学科教学,主要还是由不同学科老师在进行。“如果学科之间的跨度不大,属于一个学科群,相对来说还比较容易。但一些学科之间界限非常明显,老师要在这些学科间做到‘出入自如’,就很难了。”他表示,高校教师本身接受的就是专业化、精细化的教育,要适应新的培养模式,其自身的认识和能力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学生要毕业时,问题又来了。一些还没摸索清楚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校,往往还未建立交叉学科专家库。学生的毕业论文若送往单一领域专家处进行评审,可能会“不受待见”。

  吴伟感慨,如果学校缺乏强有力的交叉学科管理部门或者委员会来统筹规划和管理,在学生培养方案如何制定、学生出口标准如何设定、课程体系如何设置等具体操作上,都会面临重重困难。

  “提高跨学科教师自身能力,做好跨学科专业的评价工作,都是未来需要探索的课题。”周洪宇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时间,应该下大功夫研究。

  培养机制设计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

  那些从交叉学科毕业的研究生,都去了哪里?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以下简称交叉学院)成立于2006年,是国内最早发展和设立交叉学科的机构之一。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运行,学院已经持续稳定的培养了多届全新设立的交叉学科毕业的跨学科交叉型学术人才。

  记者从2019年该院老师撰写的《理工类交叉学科人才就业状况分析——以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为例》的文章中看到,2013年到2018年的就业系统数据显示,北大交叉学院的学生就业领域广泛,约60%的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参加工作,超过三分之一的毕业生选择去国外或者在国内顶尖学府从事科研工作。

  虽然就业形势良好,但无论是自我认同感还是社会认同度,都有需要加强的地方。交叉学院的教师指出,有明确学科招聘需求的企业单位对交叉学科的毕业生,往往会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偏见。交叉学科背景的学生与传统单一学科学生相比,学科归属不明确,有时会出现边缘化、被动化的局面。

  即使交叉学科被正式纳入学科目录,要解决的问题仍有很多。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沈文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指出,交叉学科的高层次人才应当如何培养,牵涉的领域错综复杂,将是摆在我国研究生教育面前的重大挑战。他指出,需要在课程设置、导师选聘等方面树立交叉学科意识,完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规章制度,健全交叉学科指导委员会、答辩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等组织体系,解决导师参与积极性等问题。

  吴伟认为,高校应有统筹管理机制统领全局,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保障交叉培养的实施;从入口处筛选优质生源,从出口处把关培养质量,让培养过程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支撑保障机制作用于培养过程,为交叉项目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设计培养机制,改善培养效果。”他强调。

  本报记者 张盖伦

  • 相关阅读
  •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陕西商洛市柞水县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本报记者 龚仕建 马 原 周舒艺 原韬雄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31日 第01 版)  穿行秦岭南麓,空气变得清凉。...

    时间:08-31
  • 广西将建设健康科普专家库

      新华社南宁8月30日电(记者覃星星)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广西将建设跨部门、全领域的健康科普专家库,充分发挥健康科普专家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作用,助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时间:08-30
  • 国家投入15亿元支持内蒙古487个老旧小区改造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30日电(记者贾立君)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累计下达内蒙古15亿元用于老旧小区改造。   今年,国家发改委分三批累计从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

    时间:08-30
  • 建设氢能产业“五大基地”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打造可复制推广的“临港模式”

      【行走自贸区】建设氢能产业“五大基地”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打造可复制推广的“临港模式”  央广网北京8月29日消息(记者王启慧)今年7月24日,中日(上海)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在临港新片区挂牌,作为全...

    时间:08-30
  • 外逃职务犯罪嫌疑人钱建芬回国投案 一追到底击碎外逃梦

      天网行动 | 一追到底 击碎外逃美梦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卓   自回国投案以来,外逃人员钱建芬一直接受江苏省监委调查。时至今日,回想起从当初决意外逃到最终辗转投案的历程,她仍然感慨万...

    时间:08-30
  • 科学家解析水稻小穗“变性”机制 为增产提供新路径

      我国科学家解析水稻小穗“变性”机制 为水稻增产提供新路径   新华社重庆8月30日电(记者柯高阳)我国科学家近日对水稻小穗的确定性调控分子机制进行解析,为水稻小穗“变性”提高每穗粒数、从而实现水...

    时间:08-30
  • 王毅同法国外长勒德里昂举行会谈

      当地时间2020年8月29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巴黎同法国外长勒德里昂举行会谈。   王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既冲击这个世界,也呼唤人类团结。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四次通话,两国...

    时间:08-30
  • 科技战疫备受瞩目 多项战疫“利器”亮相全国科技周

      多项战疫“利器”亮相科技周   5G智能工厂、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干细胞药物、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极目1号”浮空船、“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

    时间:08-30
  • 竭忠尽智 执着探索——纪念张闻天同志诞辰120周年

      今年8月30日,是张闻天同志诞辰120周年。张闻天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毕生探索真理,胸怀坦荡,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时间:08-30
  • 这里的山茶越来越香(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这里的山茶越来越香(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远眺,雾霭轻抱柔软的山脊;近瞧,齐腰的茶树苍翠欲滴。空山新雨,茶香醉人。  在蒋家坪村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长沙游客王晓原一路走一路拍照,“这是...

    时间:08-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