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揭秘天价协议班招生把戏:“名师”照书念,拉流量囤资金

2020-09-11 11:48:30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压力陡增,公务员招录或将更受热捧。眼下,正是各类公考培训班火热报名阶段,记者发现除了收费数千元的普通辅导班,还有一种主打“不过退款”的协议班。根据所在地区不同,所收费用高达3至5万元。“考上了,就相当于用几万元找了份工作,考不上,似乎也没损失什么。”在不少考生看来,天价辅导班貌似是一笔划算的生意。利用这种心理,机构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宣传

  数万元协议班不通过可退费

  零基础备考、个性化辅导、助力轻松上岸……在网络上以“公考”、“协议班”进行搜索,会弹出各种颇具诱惑力的宣传标语。开办协议班的机构均号称自家培训产品力度大,效率高,更重要的是“不过包退”。

  记者以计划参加2021国考为名,咨询某机构协议班情况。辅导顾问力推一个在北京地区开办,专门针对国考的46800元班型。“线下课预计9月份开,线上课现在已经开了两周,都可以回看,不影响你的进度。”

  具体到线下课,总计52天的集中培训包含33天走读班、12天做题班以及7天冲刺班。如果考生最终没有被录取,则46800元全退。“到时你拿着能证明你参加了考试,但没有通过的材料去分校办理退费,一般在30至45个工作日到账。”

  这么贵的协议班,“上岸”率如何呢?辅导顾问表示这和考生报考职位有关,不好估算,但“老师肯定会特别负责的,一个也考不上的话,我们忙活啥呢?”

  这确实是不少公考报名者,尤其尚无相关经验的考生,选择协议班的原因之一。去年8月,在校大学生小曾为了参加南方某省的选调生考试,报名了记者所咨询机构在当地开设的协议班。1个月线下集中培训,价格为28800元。

  “以为这么贵的班级,会安排水平更高的老师,也催促得更严格。”小曾表示,该机构也有考没考过均不退费的普通培训班,收费约7000元。“想着如果没考上可以退费,就报了协议班。万一考上了,相当于花3万元找到了工作,也能接受。”

  上当

  “名师”安排随意上课照本宣科

  然而,满怀期待开始培训后,小曾却大失所望。他发现自己班上50多人,无论学费交了几千元还是几万元,各种班次的学员都在一起上课,想象中“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区别并不存在。“老师不按教学水平来安排,而是按各自行程安排,也就是谁有空谁来上课。那几个年轻老师,基本都是普通本科学历,只会拿着讲义照本宣科,就像拿我们在练手……”

  退费环节也是历经坎坷,虽然约定“不过退费”,但小曾去年8月缴费,12月1日参加考试,足足等到今年5月才拿到退款。“其实笔试成绩出来后,就知道没有进面试,但机构非要等这个职位的最终录用结果公示,才能按名单给我退费。受疫情影响,原本1月要出的名单4月才出,所规定的30至45个工作日,也只会按最长的时限来取。有几个小伙伴比我拖的还久,因为组织部迟迟没有发布公示名单。”

  “老师只会做题和照著书念”、“说好45个工作日退款,实际等了半年才到账”……记者发现,在公考论坛、问答网站上,此类围绕协议班的不满遭遇比比皆是。大多集中在老师授课水平差、并不区分协议班和非协议班的老师学生、退费超过约定时限,以及中途退课会被扣下不菲的“课时损失费”等等。

  调查

  耍弄招生把戏拉流量囤资金

  为啥收了顶级费用,却没有得到VIP的对待,难道辅导机构不想努力帮我“上岸”,最终得到我这几万元学费吗?作为一名曾经的公考老师,子桐(化名)告诉记者,这确实是萦绕在不少报了协议班学员心里的困惑。

  在子桐看来,所谓协议班更接近于一种“把戏”。学员希望上岸,又不愿太努力,想找到速成的捷径或所谓“内部”的东西。另一边机构也想赚更多的钱,于是就出现了协议班这种其他行业领域很少见的“畸形”交易——还没考试呢,就签了份协议,约定我付给你远高于市场标准的费用(通常在3万元以上),没考上你全部退给我。

  从表面看来,这份协议很公平,学员会想,你肯定要把最好的师资、教材、环境给我,没考上我还能拿回学费,好像没有损失。但实际上,商家即便退还学费,至少也要在几个月后甚至更长时间。这段时间用学员的学费去做其他事情,学员也不会知道。

  “我的钱放在你那儿,半年后退给我,你赚不赚呢?大概率是赚的。”子桐坦言,这种操作模式下,大培训机构其实并不像人们以为的那样,在乎协议班学员的“上岸率”,而是更接近金融公司的感觉,流量到了钱也就到了。这一原理就如同每个人都听过的一个祖传秘方:包生男孩,不生全退。“但协议班面对的学员基本都是大学生,或者刚上了一两年班的年轻人,猛烈宣传之下,很多学员是看不明白的。”

  既然机构和学员的目标并不统一,鼓吹协议班能够多么提高学习质量,其实也就成了一纸空文。事实上,机构老师中不少都是兼职人员,或以往的公考落榜生,甚至没有经过真正的培训就去教学。然而无论授课质量如何,从概率计算,培训班里总有一两个最终“上岸”的学员。他们能够考上,其实与协议班关系并不大,但足够机构“锦上添花”赚得盆满钵满了。

  • 相关阅读
  • 上海高校进入开学季 “智慧校园”迎萌新

      中新网上海9月13日电 (记者 许婧)9月,沪上各高校陆续迎来新生入学和学子返校。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13日分别举行新生开学典礼。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开学,各高校纷纷打出“组合拳”,推出诸多稳人心暖...

    时间:09-13
  • 东京审判中方代表团全程亲历者高文彬追思会在沪举行

      中新网上海9月13日电 (记者 许婧)国际法学者、东京审判中方代表团全程亲历者、上海海事大学资深教授高文彬先生追思会13日在上海海事大学举行。   “父亲因病于2020年9月7日凌晨三点十分在上海与世长...

    时间:09-13
  • 中国首枚探空火箭发射60周年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参与

      中新网上海9月13日电 (郑莹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13日在沪召开座谈会,纪念中国首枚T-7探空火箭在603基地成功发射60周年。   1960年9月13日,中国第一枚T-7探空火箭在603基...

    时间:09-13
  • “巴丹吉林沙漠脆弱环境形成机理及安全保障体系”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新网呼和浩特9月13日电 (记者 张玮)13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获悉,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巴丹吉林沙漠脆弱环境形成机理及安全保障体系”取得阶段性成果,将为我国沙漠脆弱环境的安全和...

    时间:09-13
  • 最高法首次专门针对电商领域知产保护发布指导意见

      中国最高法首次专门针对电商领域知产保护发布指导意见   中新社北京9月13日电 (记者 张素 朱晨曦)中国最高人民法院13日发布《关于审理涉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这是最高法首次专...

    时间:09-13
  • 甘青交界处的跨越——保安族、撒拉族的脱贫故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甘青交界处的跨越——保安族、撒拉族的脱贫故事   新华社甘肃积石山\青海循化9月13日电 题:甘青交界处的跨越——保安族、撒拉族的脱贫故事   新华社记者   甘肃和青海交...

    时间:09-13
  •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淡泊名利敢于创造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题: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淡泊名利敢于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新华社记者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

    时间:09-13
  • 用良法呵护良知 浙江金华立法鼓励“无偿施救”

      中新网金华9月13日电 (奚金燕 赵如芳 叶旭通)路遇有人突发疾病、遇到危险,许多人欲出手相助的同时也存在着现实的顾虑。为鼓励见危施救,13日记者获悉,在浙江金华,《金华市无偿施救规定》已正式实施。...

    时间:09-13
  • 【每日一习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这段话出自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

    时间:09-13
  • 第九批中央和国家机关、央企援疆工作结出丰硕成果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13日电(记者符晓波)第九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工作总结表彰大会12日17时在乌鲁木齐召开,182名援疆工作优秀个人和44个援疆工作先进集体获得表彰。   三年来,第九批中央...

    时间:09-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