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国资报告评论员:从央企抗疫看中国力量

2020-09-11 15:23:24

来源:国资小新微信公众号

  国资报告评论员:从央企抗疫看中国力量

  编者按

  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6月30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场疫情防控斗争的大战大考中,广大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充分发挥大国重器顶梁柱、国家队作用,从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统一指挥、尽锐出战,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冲锋在前,不计代价、不讲条件,竭尽所能服务抗疫一线,我们看到了央企制度优势;从核酸检测试剂盒研制、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研发、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科技抗疫、央企大国重器投入战疫,到率先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快转型升级、支援国际抗疫风雨同担,我们看到了央企力量;从全力以赴保障湖北武汉不断电、不断网、不断供,到闻令而动、勇挑重担、紧急驰援、日夜奋战,我们看到了央企精神;从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七天建成雷神山医院,到迅速转产扩产医用防护服、压条机、口罩机等,我们看到了央企效率。央企治理实践体现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战疫中的央企力量、央企精神、央企效率,则进一步彰显并丰富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的内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

  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全面回顾了抗疫斗争的不平凡历程,深刻概括了伟大抗疫精神,全面阐述了抗疫斗争取得的重要启示,对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当天召开学习贯彻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精神座谈会,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国资央企事业开创新局面。鉴往知来,砥砺奋进。《国资报告》编辑部今日起组织系列评论员文章,回顾央企抗疫历程,梳理央企战疫心得,从战疫中汲取精神动力,坚持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积势蓄势谋势,识变求变应变,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新发展变化,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续写新的辉煌。

  顶梁柱,顶得住。今天刊发系列评论员文章第二篇《从央企抗疫看中国力量》。

  从央企抗疫看中国力量

  《国资报告》评论员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迅速行动,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8日举行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大国顶梁柱,关键时刻顶得住。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央企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恢复期血浆疗法”到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从新冠肺炎患者远程诊疗,到“5G动态体温监护系统”,从运送应急物资的运20飞机,到移动式医疗垃圾焚烧方舱......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央企业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资委工作安排,在疫情防控的战斗中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在复工复产中率先垂范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集中一切力量强化基础保障,有效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充分展现了国资央企大风大浪稳得住的实力担当。国资央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用血肉之躯筑起抗疫长城、用实际行动书写大爱忠诚,充分证明中央企业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扛得住,不愧为听党指挥、服从号令、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基本队伍,不愧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央企抗疫,彰显了中国的自主创新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疫情发生以来,央企第一时间启动突发传染病应急反应机制,在核酸检测、疫苗研发、药物器械研制生产等方面开展应急科研攻关,短时间内取得多项突破。国药集团提出并开展了康复者恢复期血浆疗法,并获得全球首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批件。航天科工研发出高性能ICU级别的重症呼吸机,还在移动医院基础上打造“负压型模块化方舱医院”。航空工业所属企业研制移动CT影像车,国机集团成功研制除菌毒空气净化机,可有效降低会议室、车间、移动空间等公共场所有限空间菌毒传播和空气交叉感染的危险。

  一项项央企创新案例的背后,是中国创新力量的崛起。蛟龙、天眼、悟空、墨子、慧眼、大飞机、天宫、神舟、天舟、嫦娥、长征系列、量子调控、铁基超导、合成生物学......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取得重要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榜中,中国连续第4年保持上升势头,排在第14位,较上年提升3个位次。

  创新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疫情防控战斗中,央企的创新,彰显了中国创新的巨大力量,为战胜疫情不断注入底气和信心,也筑牢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

  央企抗疫,彰显了中国的高端智能制造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优势,乘势而为,做强做优做大。

  在防控疫情战斗中,央企生产的“大国重器”被运往战疫前线,发挥了重要作用。航空工业自主研发制造的200吨级大型多用途军用运输机运20,首次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向武汉空运医疗队员和物资。一起投入抗疫战斗的还有航空工业研制生产的直8大型运输直升机。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也助力此次战疫,全国上万架无人机接入千寻位置提供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按照系统生成的航点以及飞行路径,执行厘米级精度的飞行,实现精准喷洒。航天科工所属公司迅速调集“移动医院”装备,驰援武汉“方舱医院”。兵器装备长安汽车旗下江铃汽车生产的负压救护车运抵武汉,可最大限度减少医护人员与病人交叉感染。中国船舶所属企业研制的移动式医疗垃圾焚烧方舱驰援抗疫一线,为彻底焚烧新型冠状病毒医疗垃圾提供利器。

  央企研制的装备被投入抗疫一线,并发挥重要作用,得益于中国高端装备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锂电池制造、工业激光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央企抗疫,彰显了中国的内生应变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在疫情防控战斗中,央企主动应变求变,应用新技术抗击疫情,减少接触风险,架设商品流通桥梁,服务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将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云计算等“新式技术武器”投入到实战中,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中国电信依托5G技术、医疗影像云平台、超声机器人技术,支持多家医院完成一例又一例新冠病毒肺炎病患的远程评估、诊疗。中国普天与合作伙伴启动运营“5G动态体温监护系统”,提示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对病患采取救治措施,并有效保护医护人员安全。兵器装备所属湖南云箭利用3D打印技术研制生产医用护目镜,并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中国建筑充分运用装配式建筑、BIM、环保、智能化等技术,确保“火神山”“雷神山”等医院项目的高品质履约。中核集团、中国广核、中国黄金开辟灭菌绿色通道,为疫情防护物资提供灭菌服务。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电科、国家电网等央企,分别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政府部门做好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在稳定经济运行中,央企主动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航天科工由传统安全领域逐步向非传统的“大安全”领域转型,并大力推进使用“线上”“云端”等新手段和新平台,助力构建生产生活新业态,为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贡献了航天力量。国家电网主动求变,在特高压、线上服务、大数据相关产品、智慧供应链等多个方面进行转型和突破,为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贡献了积极力量。中国旅游集团加大力度推出各种自救方案,携手相关企业共渡难关,为恢复运营和后疫情时期的转型发展积蓄力量。未来,这种内生力量还将进一步发挥作用,引领中国经济加快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向着数字化、智能化和高质量的方向加速前行。

  在这次疫情防控战斗中,央企勇扛急难任务,驰援抗疫前线,充分发挥了大国重器顶梁柱和国家队作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央企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充分发挥了国民经济压舱石和主力军作用。央企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合格答卷,彰显了中国的创新力量、创造力量和内生力量。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提出,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成效,转化为推动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汇聚起广大职工群众的磅礴之力、非凡之智,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以科技创新增强新发展动能,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高水平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着力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央企业的支撑和带动下,中国力量将进一步凝聚和彰显,助力实现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执笔 原诗萌)

  • 相关阅读
  • 新一轮思政课改革创新全面开启

      探索  新一轮思政课改革创新全面开启  又是一年开学季,在阔别8个月之后,全国高校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如今,当00后全面“占领”大学校园,当多元的网络文化冲击着新一代年轻人,不少地方教育系统...

    时间:09-14
  • 湖北举办2020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

      湖北举办2020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  本报湖北十堰9月13日电(胡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2020年湖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暨志愿服务嘉年华活动9月12日至13日在湖北十堰举行。经过激烈角逐,华中科技...

    时间:09-14
  • 戈壁农业助河西走廊“大鹏飞”

      荒漠里发展现代化农业项目  戈壁农业助河西走廊“大鹏飞”  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白乐善夫妻现在日子过得红火,在离家不远的甘肃省张掖市海升现代农业公司的智能温室上班。患有先天小儿麻痹的白乐善...

    时间:09-14
  • 郑大许秀成:给大地施一把好肥

      郑大许秀成:给大地施一把好肥  步入耄耋之年,许秀成仍然坚持每日工作8小时,每天精神抖擞地穿梭在郑州大学北校区。近70年来,他从未停下在化肥研究领域的耕耘。  他是郑州工学院(2000年并入郑州大...

    时间:09-14
  •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使用调查:用在“刀刃”上了吗?

      专项债资金用在“刀刃”上了吗   ——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使用情况的调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碧娟   近年来,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抓手,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新增发行规模不断加大,...

    时间:09-14
  • 中国核电“双龙出海” 华龙一号玲龙一号捷报频传

      华龙一号玲龙一号捷报频传   中国核电“双龙出海”   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日前完成装料,向并网发电、投入商用迈出了坚实一步。9月2日,国务院常务...

    时间:09-14
  • 新时代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创新实践

      新时代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创新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国...

    时间:09-14
  • 新一轮强降雨将影响多地 部分中小河流或发生超警洪水

      新一轮强降雨将影响多地   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   本报北京9月13日电 (记者王浩)记者从水利部获悉: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预计9月14—17日,我国西南大部、江南中部北部、华北北部、东北...

    时间:09-14
  • 车险改革9月19日正式实施 能为消费者带来哪些利好?

      车险改革,消费者利好几何(经济聚焦)   本报记者 屈信明   机动车辆保险与百姓生活和切身利益关系密切,长期以来是财险领域第一大业务,社会关注度高。我国车险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时间:09-14
  • 以垃圾分类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以垃圾分类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人民时评)   垃圾分类,利国利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自2019年起...

    时间:09-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