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第二次轨道修正后 “天问一号”得考虑保暖问题了

2020-09-22 02:56:24

来源:科技日报

  第二次轨道修正后 “天问一号”得考虑保暖问题了

  杨 璐 宋星光 本报记者 付毅飞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0年9月20日23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4台120N发动机同时点火工作20秒,顺利完成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并在轨验证了120N发动机的实际性能。

  截至目前,“天问一号”已在轨飞行60天,距离地球约1900万公里,飞行路程约1.6亿公里,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地面测控通信各中心和台站跟踪正常。

  中途修正一般是指在探测器飞行过程中,对各种原因导致的轨道偏离进行修正,使探测器更贴近理论轨道飞行。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介绍,“天问一号”飞向火星期间,会受到太阳和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引力作用,一部分行星的引力会对探测器造成干扰,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使其飞行轨迹和速度发生变化。由于探测器长期处于无动力飞行,微小的位置速度误差会逐渐累积和放大,地面测控系统需要在飞行过程中根据测定轨计算得到的实际飞行轨道和理论设计轨道之间的偏差,对探测器飞行轨道进行修正,确保探测器始终飞行在预定轨道上。

  第二次中途修正安排在第一次中途修正和深空机动之间进行,主要是为修正第一次中途修正的残余误差,瞄准理论深空机动点的位置,同时进行4台120N发动机的试喷。为此该中心采用了第二次中途修正与深空机动联合优化控制的轨控策略,在满足本次发动机最小开机时长的前提下,对于指定中途修正时刻,通过对中途修正轨控方向在惯性空间寻优,使深空机动控制量最小,并瞄准标称近火点参数,计算中途修正控制参数。

  由于“天问一号”发射入轨和第一次中途修正的精度很高,本次修正量很小,发动机开机时长约20秒。

  目前“天问一号”仍在北京飞控中心的严密测控之下平稳飞行,里程数即将达到2亿公里。细心的读者可能会问:为什么飞行了1亿多公里,它与地球的距离却才不到2000万公里?

  这是因为,“天问一号”在飞向火星的过程中,是沿着一个机动轨道以弧线的形式飞行,会不断远离地球。但与此同时,地球和火星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绕着太阳公转,呈现出“你走我也走”的状态。所以,相对发射时的空间位置,“天问一号”的里程数在迅速累加,而相对地球的距离则没有那么快拉开。

  一晃间,“天问一号”已经飞行近两个月,地球上由夏转秋,我国北方地区甚至不久后就要开始供暖了,而“向火而行”的“天问一号”,也需要考虑保暖问题。

  据北京飞控中心专家介绍,随着与太阳距离的变化,“天问一号”的姿态也要变化:刚发射时,它距离太阳较近,其太阳帆板并不是正对着太阳,而会增加一个角度偏置。如果那时太阳帆板正对太阳,就会吸收过多太阳能,导致发电量过高,多余的电量无法消耗,会损害电池寿命。让帆板保留一定角度,既可以满足供电需要,又能使探测器体温正常。

  相比地球,火星距离太阳较远,光照小于地球位置处的平均太阳辐射常数,在地火转移的过程中,“天问一号”获得的太阳能会越来越弱,到一定时候就要把太阳帆板完全展开,以满足电力供应。这个帆板的变化将在第二次中途修正后执行。

  在调整太阳帆板角度的同时,还要对“天问一号”本身的姿态做出调整控制,确保它和地面通信顺畅。既要精确控制太阳帆板,还要调整探测器姿态,这对北京飞控中心的姿态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问一号”还会遇到太阳热能不够的状况,到那时,它只能通过太阳帆板接收光能,而没有足够的热能来保持体温,这就需要它给自己加电发热,保持身上的设备正常运行。

  不过相比我们生活中的供暖,“天问一号”的加热更精准。它可以识别出身上哪个部位温度过低,按区域精准“供暖”,在节省能源的同时保证设备安全。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和他的农民朋友

      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习近平强调,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让乡...

    时间:09-22
  • 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抵达乌鲁木齐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从中央组织部获悉,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于9月21日抵达乌鲁木齐,开始为期三年的援疆工作。  据了解,第十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人才来自...

    时间:09-22
  • 老厂房变身“梦工厂”折射厦门经济特区40年变迁

      新华社厦门9月22日电 题:老厂房变身“梦工厂”折射厦门经济特区40年变迁  新华社记者付敏、张逸之  竹造的穹顶连着半墙的窗帘,阳光从竹子间隙中透过,斑驳而轻柔;客座区,游人三两一桌,细品咖啡...

    时间:09-22
  • 一个江西山村的脱贫情话:我“氧”你

    位于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脚下的水口村,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图为8月25日,航拍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温汤镇水口村,曾经贫困村如今旅游点。刘占昆 摄   (中国减贫故事)一个江西山村的脱贫情话:我“氧”你...

    时间:09-22
  • 长津湖战役|“气多”战胜“钢多”的殊死之战

      【追寻先烈足迹】长津湖战役|“气多”战胜“钢多”的殊死之战   【环球网报道 记者 鲍宇雁 实习记者 杨天姿】1950年11月,一列北上的火车满载着志气高昂的士兵停靠在沈阳火车站,稍作停留,火车便一...

    时间:09-22
  • 维和三十年丨以国之名 为和平出征

      9月21日是国际和平日。和平需要行动、付出和牺牲,守护世界和平中国从不缺席。艰苦的生活条件、繁重的维和任务,时刻考验着中国维和军人的专业素质。严峻的安全形势、恶劣的卫生环境,随时威胁着中国维和...

    时间:09-22
  • 国际时评|倡导绿色发展 中国行动展现担当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记者罗国芳)日前,中国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发布2020版30米全球地表覆盖数据并捐赠给联合国,为世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等提供了新的公共产品。这一捐赠是近年来...

    时间:09-22
  • 六盘山下 科技吹来脱贫“东风”

      六盘山下 科技吹来脱贫“东风”  王迎霞  小时候读《三国》,常晓明印象最深的就是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  这位80后没有想到,自打成为科技特派员,他借来了更大的“东风”——科技,不但把五谷杂粮...

    时间:09-22
  • 坚持辩证思维 打赢脱贫攻坚战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现...

    时间:09-22
  • 课程思政建设要着眼于彰显办学特色

      课程思政建设要着眼于彰显办学特色  【教育透视】  每一所大学都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优良传统、风格和显著特征,这一办学特色是属于一所学校的内在精神气质和鲜明特质。这对于...

    时间:09-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