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追寻先烈足迹】胡修道 |上甘岭战役中的孤胆英雄

2020-09-24 16:24:11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鲍宇雁 实习记者 梅旭航】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高地,高地背后的洼地里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但就在这里,发生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涌现出了一位孤胆英雄——胡修道。

  胡修道, 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金堂县,幼年丧父,才几岁的他只得给地主放牛。15岁被抓去做了苦工,目睹过美国人毁掉大片的农田,当侵略者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十九岁的胡修道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6月,他成为了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第91团第5连的一名小战士。

  刚到朝鲜时,胡修道所在的部队在朝鲜的后方开山辟路,每天开饭,指导员都会叫文化教员给战士读报。报上最让人激动人心的就是前线的英雄故事,胡修道时常听入了迷,一回,一个名叫刘兴文的苗族英雄来做报告,胡修道早早便坐到山坡上的大松林里等着。他猜想刘兴文一定是个膀大腰圆,天神一样的人物。谁知道来了一看,刘兴文跟自己年岁差不多,一脸的孩子气。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在朴达峰上接连打垮了敌人11次冲击。胡修道震撼之余,在心里暗暗确立了自己的理想——要做有荣誉,有光彩的中国人,像许多战斗英雄那样。

  参与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摆脱战场上和谈判中的被动处境,于10月14日,集中兵力、火力,向志愿军部队发动了自1951年秋季以来规模最大的以上甘岭地区为主要进攻目标的“金化攻势”,这就是侵朝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所谓的“摊牌计划”。

  上甘岭战役的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其中美军攻势最猛烈、火力最集中的就是五圣山前沿的597.9和537.7高地。

  为争夺这两个高地,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激烈的反复争夺,双方不断增加兵力,对上甘岭阵地的争夺不断升级。激烈的炮火使得整个上甘岭都被硝烟所笼罩,相隔百米就无法看到信号枪的光亮,双方只好都使用迫击炮发射信号炮弹来进行联络。战斗越来越惨烈,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一天之中几度易手,每次易手就伴随着天翻地覆的炮击和天昏地暗的拼杀,阵地上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高地……

  1952年11月,上甘岭战役进入了决定性的反击阶段,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和李承晚,发动了上甘岭战役中最猛烈的进攻,攻击的重点就是上甘岭左侧597.9高地。志愿军利用597.9高地周围的大小山头构筑了12个阵地,胡修道所在的5连2班在班长李锋的带领下,与新战士滕土生3人,奉命坚守597.9高地的3号阵地。

  少年英雄,初上战场

  这是胡修道第一次真枪实弹与敌人拼杀。一阵阵震天动地的排炮过后,敌人开始往上爬,越爬离阵地越近。胡修道看不清来了多少敌人,只顾紧紧抓住爆破筒。听见班长大叫一声“开炮”之后,胡修道才使尽全身力气将爆破筒甩出去,接着不顾一切地甩爆破筒,投手雷,掷手榴弹。当他又要往外甩时,手被班长李锋抓住,胡修道这才知道爬上来的敌人早已被打退。

  “直到班长抓住我的手腕,我才知道敌人早已被打退了。”胡修道风趣地说,“多年来,我一直十分懊悔自己当时浪费了那么多宝贵的弹药。”——在当时,志愿军的供给艰难,弹药常常比生命还宝贵。

  不久,敌人在炮火的掩护下又发起了第二次进攻。这次,胡修道和班长先集中火力向分散的敌群两边打,迫使敌人往中间挤,再往前面猛打一阵,让前面的敌人爬不起来,后面的往前拥,等敌人挤到一起时,突然向敌群投手榴弹。这种被称为“包饺子”的方法果然奏效,直打得敌人丢盔弃甲,四散逃命。

  在老班长的带领下,打退了敌人两次冲锋后,胡修道和滕土生都由初上阵的新兵变成“老兵”。当南朝鲜两个排的兵力又冲了上来,这次,胡修道壮了胆,待敌人靠得很近时,才由滕土生供应弹药,他和班长一个打头,一个拦尾,打得敌人往下滚,抱着脑袋四处乱窜。在班长李锋的指挥下,连续3个小时的激战,打退了敌人向3号阵地10余次的进攻。

  这时,9号、10号阵地的战斗也越来越激烈。李锋接到指令前往9号阵地援助,班长一走,3号阵地只剩下胡修道和滕土生两人了。他们抓紧战斗间隙准备弹药,一排排揭开盖的手榴弹摆在身旁,准备随时砸到敌人头上。阵地上的烟雾刚刚散开,敌人的重炮就开始轰炸了,爆炸的气浪扑面,泥土和石块打在身上,可是他们无暇理会,就等着要向他们发起冲击的敌人。手榴弹和自动枪轮番上阵,胡修道和滕土生又连续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

  此时,传来了连指挥所的紧急命令:“10号阵地没人了,敌人攻得正急!”胡修道向旁边阵地观察,10号阵地前面黑压压地爬过来一大片敌人,阵地危在旦夕,如果10号阵地丢了,那597.9高地就要保不住了。他冒着敌人的机枪火力封锁,从一个弹坑滚到另一个弹坑,再从另一个弹坑往前爬,“连滚带爬”地向上猛冲,此时,排长郭三旦从9号阵地过去支援他们,可就在刚进洞的一瞬间,一发炮弹落在他的身边爆炸,排长牺牲了。而战友滕土生因负重伤被送下火线。

  阵地上只留下了胡修道一个人。

  单兵作战 创歼敌记录

  此时,敌人的坦克一个劲地往上爬,几百门火炮一齐发射,飞机也在狂轰滥炸。随后,成群结队的敌军不断地往上涌。胡修道依靠所剩的弹药,孤身坚持战斗,胡修道在3号、10号高地来回不断地打击敌人,手榴弹、手雷一个接一个地向敌军投去,不停地在敌群中爆炸,竟然奇迹般地打退了敌人的十几次进攻。

  黄昏时,敌人又一次漫山遍野地挤压过来,周围阵地同时响起了撼天震地的杀声。千钧一发的时刻,志愿军的大部队赶到了,敌军被彻底打垮,战斗胜利结束了。

  胡修道最后一个人坚守阵地,打退敌人41次冲锋,创造了单兵作战一天歼敌280余人的记录,不能不说这是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为了表彰胡修道的英雄事迹,1953年1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并于1953年6月1日,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金星奖章”。

  胡修道回国后,长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担任军事指挥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副参谋长。他曾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退休后,他经常深入基层连队为官兵作传统教育报告,还担任多所中小学的名誉校长或校外辅导员,被聘为徐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

  2002年3月胡修道病逝于南京。“上甘岭上建奇功,英名垂青史;一生奉献忠于党,风范成千古。”这是胡修道同志的挽联,也是老英雄一生的写照。

  参考资料:张校锳,抗美援朝11杰[M]。人民出版社,2017

  • 相关阅读
  • 焦点访谈:世界问题多得很 大得很 怎么办?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今年联合国大会的主题是“我们想要的未来,我们需要的联合国”。联合国是在战后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成立的。...

    时间:09-25
  • 媒体论道:创新表达方式,助力千年运河文化“走出去”

      中新网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 冉文娟)“千年运河”中外媒体大直播及媒体论道9月24日在北京举办,知名媒体人、运河专家共同探讨新媒体语境下的大运河新表达,助力大运河文化“走出去”。   此次活动的媒...

    时间:09-25
  • 第六届全球智库峰会在京召开 顶尖智囊聚焦携手抗疫

      中新网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 王恩博 夏宾)9月23至24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六届全球智库峰会”以视频方式在北京召开。本届峰会围绕“战胜疫情,携手共进”主题展开讨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

    时间:09-25
  • 部长级在线圆桌会聚焦生物多样性

      中新社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24日主持召开“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展望: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部长级在线圆桌会,并在会上呼吁,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等...

    时间:09-25
  •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陈虹岩接受审查调查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陈虹岩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黑龙江省纪委监委消息: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陈虹岩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

    时间:09-25
  • 青海通报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青海通报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新华社西宁9月25日电(记者央秀达珍)为进一步严明纪律,严防中秋国庆期间“四风”反弹,青海省纪委监委25日通报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青...

    时间:09-25
  •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年累计完成营造林902.9万公顷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年累计完成营造林902.9万公顷  新华社太原9月25日电(记者王菲菲)记者从24日在山西省右玉县召开的全国防沙治沙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经验交流现场会上了解到,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时间:09-25
  • 谢卫江任湖南省副省长

      快讯︱谢卫江任湖南省副省长   红网时刻9月25日讯(记者 吴公然 廖洁) 9月25日,湖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经过表决,决定任命:谢卫江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作者:吴公然 廖洁 ...

    时间:09-25
  • 王辰:护理将是未来社会需求增长最快的职业,亟待全方位提升

      王辰:护理将是未来社会需求增长最快的职业,亟待全方位提升   本刊记者/杜玮   发于2020.9.28总第966期《中国新闻周刊》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中,投身一线抗疫的不只是医生,还有一股重要的力...

    时间:09-25
  • 在国内“留学”!他们在“时差”中开启大学生活……

      记者:申冉   9月,按计划此时应已身处英国伦敦大学校园的刘姜悦,正一边在南京的一家宠物店打工,一边等待着大学网课的开始;本该早已在帝国理工学院课堂上听课的薛子豪,却只能隔着网线和时差,与...

    时间:09-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