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农科院创制出玉米密植高产绿色生产新技术体系

2020-09-27 15:55:2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记者董峻)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个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创制出玉米密植高产潜力挖掘、机械粒收与全程机械化生产、水肥一体化资源高效利用、地膜替代等关键技术,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这是记者日前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了解到的。据这个所的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负责人李少昆研究员介绍,玉米是我国目前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过去10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年均增长4.1%,但是单产年均增长仅为1.3%。加大提高单产力度是玉米科研的长期工作。

  李少昆带领科研团队搜集了全国育种单位有高产潜力的品种,通过提高种植密度挖掘产量潜力。日前,他们在新疆奇台县的玉米示范田经实收测产最高亩产达1663.25公斤,这是该团队第7次刷新我国玉米高产纪录。

  同时,研究人员以密植高产、精量点播、机械施肥、机械打药、秸秆还田、机械粒收等一批关键技术为核心,集成了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实现了高产高效协同。

  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对水分和肥料需求较大,如何以更少的水、肥实现更高的产量,也是科研人员关注的重点。这个科研团队研发的一体化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了密植高产和滴灌与施肥技术,可以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将水分和养分均匀持续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水肥利用率提高30%以上,水分生产效率达每立方米2.5千克至3.0千克。

  地膜覆盖对提升玉米产量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也带来残膜污染问题。研究人员通过选择适合当地热量资源的早、中熟玉米品种以及增密种植等措施,实现了替代或减少地膜用量的目标,每亩玉米产量平均增加9.5%至12.6%、节约成本65元至70元。在内蒙古,不用地膜的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已得到大面积应用。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