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新业态催生新职业 职校人才培养跟不上市场需求

2020-09-30 06:50:27

来源:工人日报

  哪个新职业火了,职校就能快速对接“上新”专业吗?精准对接人才缺口,职业院校尚需找准坐标——

  【新业态新职业“喊渴”,人才培养如何破局?①】新职业来了,职校人才培养有些跟不上

  开栏的话

  蓬勃发展的新业态按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进键”,为经济注入新动能。新业态勃兴催生一批新职业,从去年至今,人社部等部门陆续发布38个新职业,为劳动者打开更大的就业空间。

  不过,与产业蓬勃发展相对应的是,许多新兴产业出现巨大的人才缺口。面对新业态新职业带来的人才培养命题,作为技能人才培养摇篮的职业院校如何作答?成长型企业能否加强自身造血能力,在人才培养上多投入?职业培训该怎样响应,实现人才培养培训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人社部门、工会等能否加速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提供相关政策和资金扶持,为新职业未来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从今天起,本版推出系列报道《新业态新职业“喊渴”,人才培养如何破局?》,敬请读者垂注。

  阅读提示

  新业态新职业呼唤新职教。然而,职校人才培养尚跟不上市场需求的步伐。不少职校纷纷增设新专业,却让增设专业过于集中;学生所学相对企业一线需求明显滞后;师资水平跟不上产业升级步伐,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凸显出来。

  精准对接新职业人才缺口,职业院校尚需要找准坐标,方能完成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

  9月23日,在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智能制造方向)课堂上,一群2019级新生正在听讲。除了传统的机械电子基础知识,他们还将学习工业数据管理的相关知识。作为在未来智能工厂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企业甚至对他们从事的岗位没有准确的描述。

  他们是职校应对职业变化培养的技能人才。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广泛运用,我国经济发展迎来新的增长点。相关领域从业人员需求大幅增长,产生了一批新职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表示,未来五年,38个新职业人才缺口超过9000万。作为技能人才的主要提供者之一,面对缺口,职校该如何应对?

  专业“上新”,没有那么简单

  “招聘2名大数据工程技术员的启事挂了半年,可还是没找到合适的人选。”沈阳一家科技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李维哲说,企业想招聘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应届毕业生,来应聘的大部分专业不对口,好不容易遇上几个专业对口的,结果一面试连行业基础技术都说不清楚,更别说有实践经验了。

  事实上,这几年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并不少。2016年2月,教育部新增审批通过了该本科专业。截至去年,全国普通本科院校设置该专业的有619所,占总数的49.7%。

  “哪个专业在市场上火,学校就一窝蜂上马哪个专业,短期内能满足产业的大量需求,可从长远看必将供大于求。从工商管理和计算机专业就可见一斑。”辽宁某高职计算机专业讲师邓安志说。2019年,教育部新增本科备案专业中,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岗位对接的专业占据前五位,共544个,占总数的32.5%。

  他表示,部分院校不顾办学条件,不研究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盲目上新,最终又导致新专业的裁撤。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裁撤专业367个,其中甚至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智能制造工程等多个新职业相关专业。“职校培养人才要经过先吸引优质生源、学校培养、人才进入行业并留下三个过程。一些新职业所在的现代服务业行业吸引力不足,让职校招不来优质生源。这也变相迫使学校扎堆上马高新技术产业相关专业。”

  “网约配送员、健康照护师、装配式建筑施工员听起来‘高大上’,说白了就是快递员、保姆和建筑工。你辛苦培养个孩子就让他们干这个?”采访时,家长张菲说。她的儿子今年进入了一所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就读。面对众多新专业,她还是选择了“传统老牌”专业。像张菲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

  新职业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背景下新的工作和就业创业的种类,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两个领域。其中,受行业收入、提升空间等因素限制,很多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吸引不来优质生源。

  所学滞后于需求是人才培养痛点

  “职校人才培养最为集中的问题是,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课程和实践相对真正企业一线的需求明显滞后。”李维哲说。

  面试中,他发现,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但职校教学所采用的教材通常更新速度很慢。即便是从事科研项目的职校老师也往往并非出自新兴产业一线,对于业内信息的获取较少,即便获取到,也很少编写进教材之中。

  “学生在学校操作的还是企业五六年前淘汰的旧设备。”李维哲说,每年他都会到职校招聘数名毕业生,来了之后无一例外要重新培养实践能力。他对此也表示理解,要求普通职校添置大型机械设备不现实,因为要承担不菲的日常维护和软件升级费用。

  邓安志最大的感触就是职校师资水平有限,不仅在于现有师资内部激励不足,还有由此带来的行业精英引不进来的问题。

  邓安志告诉记者,不少职校对于老师的考核,不会考核教的内容是否先进或者贴近产业,也不会考核教出来的学生是否抢手。而且,科研、教学能力强的老师并不比普通老师的薪资待遇高多少,所以很多老师的教学内容一成不变。

  此外,职校的薪资待遇也很难吸引行业内的顶尖高技能人才。邓安志所在学校请来的大国工匠都是兼职教授。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兼职教授享有报销往返差旅费、工作期间的食宿和学院的课时津贴。“每个月不到3000元,都不如他们为企业多攻关一个项目难题的收益高,很多工匠积极性不高。”邓安志说。

  精准对接人才缺口,尚需找准坐标

  尽管看到了职校人才培养上的诸多痛点,但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让邓安志仍对职校的人才培养充满信心。

  邓安志建议,尽快构建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动态机制。职校应当坚持开放办学,主动与新经济业态对接、与产业互动,精准对接人才缺口,找准坐标。及时回应社会和产业对人才的诉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重构适合需求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使之能够快速响应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的需要。

  “职校人才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又急需加速的过程。”李维哲说。

  他认为,培养人才是一个阶段性过程,起码会经历2~4年的教学“时间差”,并不是早上浇水,晚上就能结果,而且很多高技能人才都是能“坐足冷板凳”的人。培养技能人才,职校增设新专业也好、提高师资水平也好,都要有足够的耐心,速成、激进都难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因此,学校要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做大做强学校的优势专业。现如今,职校教育的变革在稳步推进中,早期的人才基地建设和一批示范性专业的建设也小有成果。

  李维哲还认为,政府也要加大对当地优势领域的支持力度。营造资本、技术、信息自由流动的环境,让市场的力量来选择人才流向。“当健康照护师、装配式建筑施工员能拿到几十万的年薪,受到全社会的认可时,肯定让孩子报考相关专业的家长也会多起来。”

  本报记者 刘旭

  • 相关阅读
  • 中国“80后”科学家获美国物理学会量子计算奖

      中新社合肥10月8日电 (记者 吴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日消息:美国物理学会近日公布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朝阳教授2021年度“兰道尔—本内特量子计算奖”,表彰他“在光学量子信息科学,特别是在固态量子...

    时间:10-08
  • 印尼总统特使及伊朗、菲律宾外长将访华

      中新社北京10月8日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8日宣布:应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邀请,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特使、对华合作牵头人、统筹部长卢胡特,伊朗外长扎里夫,菲律宾外长洛钦将于10月9日至1...

    时间:10-08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念好“紧箍咒”,廉洁过佳节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念好“紧箍咒”,廉洁过佳节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题:念好“紧箍咒”,廉洁过佳节   新华社记者...

    时间:10-08
  • 用辛勤的汗水向共和国献礼——国庆中秋一线奋斗者谱写华彩乐章

      用辛勤的汗水向共和国献礼——国庆中秋一线奋斗者谱写华彩乐章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 题:用辛勤的汗水向共和国献礼——国庆中秋一线奋斗者谱写华彩乐章  新华社记者龚雯、张骁、熊家林  国庆中秋...

    时间:10-08
  • 生态好了 百姓富了

      生态好了 百姓富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海天相接,满眼蔚蓝。正值开渔季,在福建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岐下村,归港渔船陆续驶来,一批批海产品被速冻、贴标、转运。下午6时许,又...

    时间:10-08
  • 又整新鞍马蹄轻

      又整新鞍马蹄轻(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村调研行)  马鞍山村位于内蒙古喀喇沁旗,是燕山山脉七老图山系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因村内有一座山峰形似马鞍子而得名。这里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也是多民族聚居...

    时间:10-08
  • 今日谈:把家国情怀融入不懈奋斗中

      今日谈:把家国情怀融入不懈奋斗中  阖家团圆时,还有一群人坚守岗位,守护万家灯火,这温暖“很中国”;丹霞的红、雪山的白,湖海之蓝、沙漠之金,巍巍中华,山河壮阔,这个色彩“很中国”;兵马俑惟...

    时间:10-08
  • 水质更洁净 饮水更安全

      水质更洁净 饮水更安全(新数据 新看点)  生态环境部近日通报了今年前8个月全国地表水质量状况。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1—8月,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1.0%,同比上...

    时间:10-08
  • 老人吃得放心 子女工作安心

      老人吃得放心 子女工作安心(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71岁的张有兰家住青海西宁市城中区南川西路街道,子女在外地工作,一两周才回西宁一次。“一个人懒得做饭,孩子不在,每天就凑合。”短短几年,老人消...

    时间:10-08
  • 联大主席强调新冠疫情特别会议旨在凝聚力量战胜疫魔

      新华社联合国10月7日电(记者王建刚)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博兹克尔7日表示,正在筹备中的联大新冠疫情特别会议将动员整个国际社会,凝聚力量,共同战胜新冠疫魔。   博兹克尔当天在参加关于新冠疫情特...

    时间:10-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