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风云气象卫星事业发展50年:精测风云变幻 服务生产生活

2020-10-13 07:17:47

来源:人民日报

  精测风云变幻 服务生产生活

  核心阅读

  今年是我国风云气象卫星事业发展50周年。50年来,我国风云气象卫星事业从零起步、发展迅速、成效显著。迄今,我国已成功发射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目前7颗在轨运行,实现了对大气及地球多圈层系统全球化、精细化综合探测能力,气象卫星综合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出了突出贡献。

  据中国气象局预计,10月份,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可能有4—5个台风生成,其中,有1—2个登陆或显著影响我国华南沿海地区。面对复杂的台风形势,天气预报员们心中有底:风云气象卫星时刻监测着风云变幻,提供着及时、丰富的观测数据,台风踪迹一览无余。

  今年是我国风云气象卫星事业发展50周年。50年来,气象和航天科技工作者不断攻坚克难、求实进取,我国风云气象卫星事业从零起步、发展迅速、成效显著。迄今,我国已成功发射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目前7颗在轨运行,形成了极轨、静止两个系列的综合观测星座,实现了对大气及地球多圈层系统全球化、精细化综合探测能力,气象卫星综合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出了突出贡献。

  “风云卫星是知冷知热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创新星,联合协同的合作星,服务全球的中国星。”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风云气象卫星工程总设计师杨军说。

  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的跨越

  半个世纪前,周恩来总理高瞻远瞩地提出“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并于1970年亲自批准研制气象卫星的任务。

  “这些年来,我国风云气象卫星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的跨越。”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表示。

  1988年9月7日,我国用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一号A极轨气象卫星,获取了清晰的遥感图像,从此告别了完全依赖外国气象卫星数据的历史。

  回忆起目睹卫星升空的场景,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感慨万千:“我当时热泪盈眶,距离我们决定放自己的气象卫星过去了近20年,终于有志者事竟成!”

  1997年6月10日,我国将风云二号A静止气象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继美国、欧盟之后,成为第三个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及地区。

  2008年和2010年,我国成功发射风云三号A、B试验星,实现了极轨气象卫星升级换代,技术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当,我国气象卫星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2016年12月11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东半球成像时间由30分钟提高到15分钟,对中国区域可实现每5分钟一次的观测覆盖,最高分辨率从1.25公里提高到500米。

  2018年6月5日,风云二号系列收官星H星成功发射,成为肩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使命的“一带一路星”,开启了风云卫星国际服务的新纪元。

  随着“风云家族”发展壮大,卫星应用效益进一步充分发挥,我国初步建成了涵盖各级气象部门,面向行业和国际用户的卫星遥感综合应用体系。发展了云、辐射、大气、陆表、海洋以及大气成分等上百种遥感产品,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各行各业提供了精细化的卫星数据产品服务。

  为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有力支撑

  风云气象卫星是我国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民生福祉的“天眼”。

  今年汛期,我国长江流域等地遭遇历史罕见汛情,风云卫星在防汛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7月中旬,卫星通过连续监测发现,鄱阳湖地区虽然强降水弱化、水位下降,但未来长江上游仍有强降水过程,长江九江段水位将持续超警,对鄱阳湖水位具有顶托作用,延缓退水速度,相关圩堤会面临较大压力。气象部门据此建议,保持鄱阳湖周边圩堤巡查力度,加强圩堤除险和群众转移安置工作。

  精密的卫星观测是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时效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些年来,风云卫星帮助我国不断提升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目前,利用风云卫星可开展台风、暴雨、强对流、大雾、沙尘、霾等灾害性天气,以及洪涝水体、森林草原火灾、高温和干旱等地表环境的监测。

  “风云三号极轨卫星组合,每天6次巡查我国各大江河流域和湖泊,为天气预报和抗洪抢险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杨军介绍。

  风云气象卫星工程副总设计师唐世浩表示,在台风监测中,风云卫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自风云二号卫星投入运行以来,截至今年8月底,西太平洋生成的566个台风、登陆我国的165个台风,监测无一漏网。风云四号卫星投入运行后,我国对台风、暴雨等灾害天气的监测识别时效从15分钟提高到5分钟,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平均误差从95公里减小到71公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风云卫星生态遥感服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作用突出。风云卫星能够对整个地球环境进行综合探测,使人们准确地了解资源、环境的动态变化,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各级气象部门利用以风云卫星为主的多源卫星资料,开展了对城市热岛、水体洪涝、火情、植被等的特色卫星遥感应用服务,在生态气象要素监测、生态环境灾害监测、生态红线保护、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我国已为11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风云卫星资料和产品

  风云卫星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品牌。2018年6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指出,中方愿利用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为各方提供气象服务。目前,我国已为11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风云卫星资料和产品,有29个国家注册成为应急保障机制国际用户,面向39个国家开通了绿色服务通道,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200多名学员接受了风云卫星应用专题培训。风云卫星已在越南、菲律宾、莫桑比克等国台风灾害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风云卫星数据和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农业、林业、环保、水利、交通、航空、电力等行业,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中国气象局通过卫星广播、互联网等多种手段,每天为各行业提供海量数据。国内接收与利用风云卫星资料的用户超过2700家,覆盖近百个行业,投入产出比超过1∶40。

  刘雅鸣说,作为世界气象组织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成员、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值班卫星,风云卫星正在为全球用户提供不可替代的气象观测服务。中国气象局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防灾减灾预警服务体系,被世界气象组织认定为世界气象中心之一,这其中风云气象卫星功不可没。

  “中国风云气象卫星长期以来是世界气象组织空间计划的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之一,它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非洲等地区发展中国家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已成为世界气象组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设施。”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风云二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许健民表示,未来,我国会继续发展第三代风云卫星及应用体系,充分发挥风云卫星作为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前哨作用,为保护生命安全、服务生产发展、促进生活富裕、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支撑。

本报记者 赵贝佳

  • 相关阅读
  • 长江保护法草案二审 拟建立长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高敬)作为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草案二审稿13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草案二审稿充实、完善了有关长江保护的保障支持和监督措施,从加大...

    时间:10-13
  • 广东少先队建队71周年主题队日活动在佛山举行

      中新网广州10月13日电(王坚)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联合少先队广东省工作委员会主办的“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广东省纪念少先队建队71周年主题队日活动”13日在佛山举行。   活动中,共青...

    时间:10-13
  • 抗疫加速中国医疗数字变革

      新华社福州10月13日电 题:抗疫催生中国医疗数字变革  新华社记者陈弘毅、吴剑锋  电子健康码为复工复产提供大数据支撑;互联网医院成为海内外民众求医问诊的平台;人工智能让药物筛选有了“智慧大脑...

    时间:10-13
  • 中央统战部第三期自由职业代表人士理论研讨班在北京开班

      中新网北京10月13日电 中央统战部第三期自由职业代表人士理论研讨班12日在北京开班,来自全国各地的42名自由职业代表人士将参加为期6天的学习交流。   研讨班期间,中央统战部、中国文联、中央社会主...

    时间:10-13
  • 河南警方开展“雷霆9号”行动 集中严打食药环等犯罪活动

      中新网郑州10月13日电 (记者 刘鹏)河南省公安厅13日消息,为严厉打击整治食药环和知识产权领域违法犯罪活动,该厅决定自2020年10月10日起至12月10日,在全省公安机关组织开展集中打击食药环犯罪护卫民生...

    时间:10-13
  • 今年前9个月全国接报火灾18万起 死亡792人

      中新网客户端10月13日电(阚枫)记者从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获悉,今年前9个月,全国火灾形势总体平稳,1至9月全国共接报火灾18万起,死亡792人,受伤516人,火灾起数、伤亡人数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据...

    时间:10-13
  • 新华网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检验年轻干部的“试金石”

    10月10日,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刘跃江   近日,...

    时间:10-13
  • 【每日一习话】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习近平:中国将继续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全球抗疫领导作用,同各国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继续向应对疫情能力薄弱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帮助,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作用,推动构建...

    时间:10-13
  • 一场“迁徙”,几番“播种”——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探路者”

      新华社石家庄10月13日电 题:一场“迁徙”,几番“播种”——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探路者”  新华社记者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六年来,仅河北就承接北京转入基本单...

    时间:10-13
  •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跨界水体联保方案出台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跨界水体联保方案出台  2020年完成联合河(湖)长制的建立工作  人民网杭州10月13日电 (张丽玮)昨天,记者从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获悉,《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

    时间:10-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