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一限了之?城市治理切忌“顾头不顾尾”

2020-10-14 04:18:01

来源:工人日报

  【社评】一限了之?城市治理切忌“顾头不顾尾”

  当不少地方在科学规划城市道路、减少通行检查缴费等之时,有的地方却停留在一限了之的粗暴式治理层面。这在倡导城市精细化治理、统筹化治理的当下,实在显得能力低下、落伍了。

  据近日新华社报道,根据群众反映线索,国办督查室日前就货车行路难问题开展实地暗访。督查组在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调查发现,部分市县违规在国省干线限高设卡,县乡公路、城市道路上架设的限高设施更是随处可见,绕行、堵车、拦挡,严重影响货车通行和道路交通安全。目前,被通报地区已表态将整改。

  被公路上一道道限高杆阻拦,“直线三里地,绕行十公里”成了一些地方司机遇到的“家常便饭”,有的货车司机不得不花钱找黄牛进城、靠三轮车“蚂蚁搬家”,可谓堵路更堵心。

  按当地的说法,这是迫于环保压力,也是为了保护城乡道路。前者在于,近年来,“蓝天保卫战”对大气污染物有严格的控制,用限高杆和通行证“双保险”来限制货车通行,简单、省事。后者在于,一些中低等级道路不堪货车长期碾压,设置限高杆是为了保护道路。

  根据实际需要、按照有关规定设置限高杆,并明确责任主体,有其必要性。比如铁路桥、重要的电路网线等区域,限高杆不可或缺。然而,如果随意设置限高杆,则有懒政、乱作为之嫌。

  关于限高杆的设置,有明确规定。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高速、一二级公路的净高应为5米,三四级公路的净高应为4.5米。以河北石家庄为例,2.8米的限高杆就有103处,相关花费更是令人咋舌。而有关方面无视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权力任性的行为逻辑更为可怕——去年7月,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关于开展公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专项清理行动的通知》要求,“无法律和行政法规依据,擅自在国道、省道上设置限高限宽设施”和“违反《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规定,擅自在乡道、村道上设置限高限宽设施”,都要当年年底前清理。现在看来,这些地方阳奉阴违,让上级通知成了一纸空文。

  一限了之,会引发连锁的不良后果。该进城的货车还是会绕路进,尾气排放更多,无益于环保,还催生了黄牛代办通行证的黑灰产业。货车通行受阻,牵连相关企业的运营、物流行业全链条运作甚至波及一方经济发展。一些因限高杆引发的人员伤亡事件,更是教训惨痛。而消防救援车辆被限高杆阻挡、消防员只能扛着水管一路狂奔的事件,则更加奇葩。

  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道路存在的重要意义之一。有关部门本应想方设法提供更多便捷,让交通动脉更有力量地搏动起来,激活当地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而如果“只顾一点,不计其余”,盯着环保数据而忽视经济发展中其他参与者的利益以及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或将限高的功能外溢,单方想着收到“限行、限重、环境整治、交通管制”等目的,甚至对货车随意处罚,那么,注定只会为当地交通管理、城市治理“减分”,自贬形象。

  某种程度上,交通运行效率是城市治理水平的一把标尺。当不少地方在科学规划城市道路、减少通行检查缴费等之时,有的地方却停留在一限了之的粗暴式治理层面——要环保数据漂亮,设限高杆;车辆太多不好管理,设限高杆;想创收,到限高杆旁边守株待兔……限高杆、限宽墩,遇到难解的问题,一限了之似乎成了“万能解药”。这在倡导城市精细化治理、统筹化治理的当下,实在显得能力低下、落伍了。

  被通报的地区表态要整改,这是必须,而更值得追问的是,小小限高杆的问题为什么非得惊动国办督查室?有关方面的迅速整改能否到位、持久?如何从制度层面确保各地不在交通治理上任性而为?

  打通一处堵点,减少一个痛点,就是为一方民生福利增加一份便捷,为一方经济发展增添一份力量。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藏在“一针一线”中。

吴迪

  • 相关阅读
  • 遭遇“碰瓷”怎么办?两高一部发布的最新指导意见为你撑腰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记者白阳)在道路上正常行驶,却遭遇专业团伙故意制造交通事故敲诈勒索?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碰瓷”现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依法办理“...

    时间:10-14
  • 【音画坊】一份不平凡的“答卷”

      “辉煌‘十三五’”系列短视频之一:   这是奋进的五年   这是辉煌的五年   回眸“十三五”   感受中国的发展活力   感受人民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生是“十三五”成...

    时间:10-14
  • 学习快评丨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番话铿锵有力,宣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  40载披荆斩棘,深圳等经济特区沧桑巨变...

    时间:10-14
  • 习声回响|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   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建立至今,深圳经济特区已走过40载峥嵘岁月。   从贫困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国际化创...

    时间:10-14
  • 青岛疫情会否引发中国第二波疫情?

      (抗击新冠肺炎)青岛疫情会否引发中国第二波疫情?   中新社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 李亚南)多例重症确诊病例、与医院高度关联、全市开展核酸检测……近日,山东省青岛市新冠疫情进展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时间:10-14
  • 山东追踪检测29.23万离青人员均为阴性

      山东省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14日发布消息,山东省内除青岛市外其他市加快对离开青岛人员追踪随访和检测,截至13日19时,已追踪随访并核酸检测29.23万人(不含离开青岛后又...

    时间:10-14
  • 外交部就美国抹黑中国、加拿大“胁迫外交论”等答记者问

      2020年10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   总台央视记者:10月13日,第75届联大投票选举2021至2023年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中国成功当选。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赵立坚:这是自人权...

    时间:10-14
  • 4组数据折射深圳经济特区40年发展

      新华社深圳10月14日电 题:4组数据折射深圳经济特区40年发展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孙飞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回望40年,这座城市带给我们太多的激动、温暖与期待。从4组重要数...

    时间:10-14
  • 山东临沂出现疑似新冠肺炎感染者?官方辟谣:假的

      中新网10月14日电 据临沂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官方微博14日发布通报称,近日,一段视频在临沂市群众微信群内传播,视频内容为一男子拍摄临沂市兰山区某酒店,并称“该酒店疑似有疫情感染者出现”,...

    时间:10-14
  • 中国残联推出专着聚焦残疾人扶贫工作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记者 孙少龙)在第七个全国扶贫日来临之际,中国残联14日在京发布新书《破解因残致贫的中国方案——残疾人扶贫典型案例》,旨在通过深入分析41个残疾人扶贫案例,为各地做好助残扶贫...

    时间:10-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