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从“吸附器”到“发动机”——深圳厚植创新发展新优势

2020-10-14 21:51:0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深圳10月14日电 题:从“吸附器”到“发动机”——深圳厚植创新发展新优势

  新华社记者周科

  今年9月,一款全新的康复机器人上市,吸引了公众的目光。

  “公司数十名研发人员经过3年集中攻关,成功推出这款专门针对中风偏瘫患者的下肢外骨骼康复训练机器人。”深圳市丞辉威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谭高辉说。

  记者看到,这款康复机器人外形像一条柔软轻便的裤子,当侦测到患者的运动意图时,机器人便通过智能程序辅助腿部进行运动,刺激病人“短路”的大脑神经重新搭建,逐步恢复腿部的行走功能。

  成立于2017年的丞辉威世,是一家专注于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领域的高科技企业,3年来公司已获授权及正在申请的核心专利超过170项。

  在深圳,这样的高科技企业俯拾即是。

  从“三来一补”的加工制造,到亦步亦趋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再到“无中生有”的源头创新,40年来,深圳在科研前沿领域迎头赶上,走出了一条由市场终端向上游产业链递进的逆向创新之路。

  作为打印行业的“领头羊”,深圳映美控股有限公司生产的喷墨机,曾遇到喷头墨水干枯产生堵塞的技术难点。“为此,工程师从整个供墨、喷头、控制等全系统进行试验优化,通过上百次的试验最终克服了喷墨机经常堵头的缺陷。”映美云打印事业部负责人黄建运说。

  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攻关,目前映美打印机已获得6项发明专利、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全系列产品一举拿下300万台的销售量。

  过去40年,深圳从学习到创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迅速崛起为全球重要的科技节点城市,但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不足,也一度成为制约“巨人”成长的“阿喀琉斯之踵”。

  全球招才引智、设立诺奖实验室、建立大学城、打造大科学装置群……近年来,深圳不断补齐科技创新短板,从资源的聚集地、吸附器向创新的发动机、辐射源冲击,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作为新型科研机构,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已从最初的5人团队发展到今天的4000余人规模,从早期以集成技术为主,到今天布局人工智能、脑科学、合成生物学、材料学等前沿科学领域。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说,该院逐渐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科研、教育、产业、资本“四位一体”的“微创新体系”,在产业合作、科技服务、成果孵化等探索中不断释放出科研力量,目前已合作孵化企业近千家,专利申请总量达9152件,累计输出人才1.3万人。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国家基因库、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等国家重点科研基础设施相继落户,深圳加速推进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等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建设。

  目前,深圳已建成基础研究机构13家、诺奖实验室1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6家、各类创新载体2642家,成为全球高端科研资源的聚集地。

  高端资源的聚集,进一步夯实自主创新能力。2019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7459件,约占全国申请量的30%,已连续16年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一。

  “从黑白摄像头到彩色摄像头,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从普清摄像头到高清摄像头,现在我们正在步入第四个阶段——从2D摄像头到3D摄像头。”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黄源浩说,公司成立7年来,以3D结构光为起点,锻造从芯片、算法,到系统、框架、上层应用支持的全栈技术实力,挺进结构光、双目、面阵激光雷达等五大领域,进一步筑牢3D感知“护城河”。

  目前,奥比中光已申请3D传感专利超800项,并且仍在以每两天一项的申请速度持续增长。

  截至2019年底,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有1.7万余家。“下一步,深圳要以科技源头突破引领产业突破,以产业突破厚植实体经济发展后劲,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在先行示范区建设中奠定强国之基。”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

  • 相关阅读
  •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在武汉开展

      中新社武汉10月15日电 (记者 梁婷)“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15日在武汉开展,1000余件(套)实物展品诉说抗疫故事。   湖北和武汉是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和决战决胜...

    时间:10-15
  •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20年9月8日) 习近平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

    时间:10-15
  • 内蒙古305个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

      中新网呼和浩特10月15日电 (记者 张玮)15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获悉,内蒙古共有305个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支持。   消息称,截止到目前,内蒙古共有23家单位、305个项目...

    时间:10-15
  • 王殊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外交部原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前驻联邦德国、奥地利大使王殊同志,于2020年9月25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王殊同志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哀...

    时间:10-15
  • 最高法报告建议对胚胎法律地位、无人驾驶等新问题作出立法规定

      中新网北京10月15日电 (张素 黄钰钦)15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加强民事审判工作依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情况的...

    时间:10-15
  • 中国科技馆“小鬼科学家”系列活动即将重新开放

      中新网北京10月15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15日发布消息说,随着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该馆线下教育活动逐步重启,其“小鬼科学家”系列活动即将重新开放,于本月中下旬推出“小小宇航员成长记”“我...

    时间:10-15
  • 境外媒体关注习近平讲话宣示中国改革开放决心

      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多家境外媒体热议,习近平讲话宣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为改革开放...

    时间:10-15
  • 宁夏在重点生态区域实施环境资源类案件巡回审判

      新华社银川10月15日电(记者张亮、杨稳玺)记者从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宁夏回族自治区将全面推行重点生态区域环境资源类案件巡回审判、环境资源类案件集中管辖等改革举措,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

    时间:10-15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文章强调,抗击新冠肺炎疫...

    时间:10-15
  • 最高法:2013年以来民事一审新收案件年均增长超10%

      中新网北京10月15日电 (张素 黄钰钦)来自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数据显示,民事一审新收案件从2013年的778.2万件增长到2019年的1385.2万件,年均增长10.1%。   “这既是我国经济活跃的反映,也是全球民商...

    时间:10-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