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拓展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2020-10-25 07:08:18

来源:经济日报

  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拓展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本报记者 韩秉志

  “十三五”期间,我国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张新型社会治理的发展“蓝图”日渐清晰,让社会治理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基层组织,社区建设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这些重要论述的提出,实现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飞跃,为提高社会活力、推动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随着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深入发展,社会力量协同作用日益显现,城乡社区建设进入快车道。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对城乡居民实现全面有效覆盖;全国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由82%上升到92.9%,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由31.8%上升到59.3%。

  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党员干部毫无疑问是联系服务群众的中坚力量。当然,社会治理并非基层党组织的“独角戏”,而是各方力量的“多重奏”。诸如如何制止小区里车辆占道停放、如何让居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等问题,如果仅靠人力引导,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足以让基层干部“跑断腿”。而用“大合唱”式的治理方式,让每个居民担当社区治理的“主角”,不仅事半功倍,还能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和生活幸福感。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摆大道理,村民听不进;空讲法律知识,村民听不懂。农村治理出现的这些情况,曾让不少村干部十分头疼。2018年12月,民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国所有村、社区普遍制定或修订形成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推动健全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小规矩带来大变化。“讲卫生,好习气,环境美,有秩序;倒垃圾,不随意,砖瓦柴,摆整齐……”这首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屯庄营乡后营村男女老少人人知晓的顺口溜,是该村制定的村规民约。由于村规民约由村民自己制定,执行起来也有强烈归属感、认同感。

  “通过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村规民约制定、修订、管理和监督,真正让群众的事群众办,大家的事共同操心、一起研究,形成了人人关心家乡发展,家家参与村务管理的浓厚氛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更为坚实的群众基础。”邯郸市肥乡区委书记李书平表示。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正日益成为促进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的重要抓手。无论是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施,还是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其背后都以信息技术的进步为支撑。我们看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处理纠纷“最多跑一次”……当“绣花功夫”把治理脉络沁入到城市每个细胞,改变的不仅是面貌,更是从源头上推动“治理”逐步迈向“智理”。

  改变的是方式方法,不变的是执政为民的初心使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广大城乡社区组织、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群众一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甘共苦,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而这种抗疫精神,又转化为全面推进基层治理的强大力量。事实证明,社区疫情防控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保障居民群众生活、助力复工复产作出重要贡献,彰显了我国社会治理的制度优势。

  展望“十四五”时期的社会治理路径,既要看到我国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的基本态势,也要正视各类矛盾风险交织叠加、社会治理面临复杂形势等问题和挑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社会工作要进一步明确目标,开展精准而有效的服务,促进人民福祉的提高,服务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思斌说。

  加强社会治理,最根本目标是为了更好服务群众。今后,要顺应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等发生的深刻变化,突出问题导向,着力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拓展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韩秉志

  • 相关阅读
  • 新疆:坚决守住外防输出、内防扩散的防线

    陈全国在喀什地区调研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 落实落细科学精准防控措施 毫不放松抓好各项防控工作   天山网讯(全媒体记者王兴瑞报道)25日下午,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来到喀什地区疏附县、喀什市,调研疫情...

    时间:10-26
  • 花式迎“萌新” 不止“仪式感”

      职教视野为迎接2020级新生,不少高职院校使出十八般武艺  花式迎“萌新” 不止“仪式感”  18岁的狄尧最惊喜的一个生日,是在踏入大学的第一天度过的。  狄尧是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2003班新生...

    时间:10-26
  • 中国科学家把微波测量灵敏度提高1000倍

      我科学家把微波测量灵敏度提高1000倍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海滨)山西大学激光光谱研究所贾锁堂教授和肖连团教授带领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里德堡原子微波超外差接收机样机,极大提升了微波电场场强的探...

    时间:10-26
  • 内蒙古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副院长刘松拟任副厅级职务

      10月25日,《内蒙古日报》刊发一则内蒙古党委组织部《关于对拟任干部进行公示的公告》,对19名拟任干部予以公示。刘松   其中,现任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鄂尔多斯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时间:10-26
  • 擘画新蓝图 开启新征程——写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之际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题:擘画新蓝图 开启新征程——写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之际   新华社记者安蓓、陈炜伟、高敬、申铖   金秋的北京,又一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10月26日至29日,...

    时间:10-26
  • 92岁老人在颐和园遗失抗美援朝纪念章 获赠新奖章

      圆满!本端记者牵线,丢奖章的老爷爷获赠一枚新奖章   10月24日下午,92岁老人刘廷珠在颐和园北宫门区域遗失一枚“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经过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牵线,北京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动赠送...

    时间:10-26
  • 九旬老兵逛颐和园遗失抗美援朝纪念章 获赠新纪念章

      九旬老兵逛颐和园遗失抗美援朝纪念章   多方寻找未果 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赠送其一枚崭新的纪念章   “前几天刚拿到的抗美援朝纪念章,到颐和园游玩……逛了一阵子发现掉了。”近日,有网友替家...

    时间:10-26
  • 七十年,英雄从未远去

      十年,英雄从未远去   ——参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主题展览侧记   光明日报记者 安胜蓝 刘小兵 章文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中,有几...

    时间:10-26
  • 天天学习|一首诗,道出总书记对这一群体的关心关注

      天天学习金风送爽,今又重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老龄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继续发扬光大,“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正在...

    时间:10-25
  • 抗美援朝系列主题出版物将出多语种版本在全球推广

      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电 (记者 高凯)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系列主题出版物首发仪式25日在北京举行,其将翻译制作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等多个语言版本,在全球推广,可望覆盖全球100...

    时间:10-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