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初心印记丨“公园城市”里藏着一份绿色发展蓝图

2020-10-28 19:24:54

来源:央视网

  四川成都天府新区兴隆湖,一湖4000多亩的碧水安若明镜,将岸边鳞次栉比的建筑倒映成像。

  红底步道在灌木、森林、湖面延展,现代化都市与自然野趣融为一幅和谐的山水画卷。

  蓝天碧水青山是天府新区鲜明的城市“底色”,山水绿脉在这里自然延伸。从规划之初,天府新区便确定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底图”,“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府新区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特别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

  短短两年间,天府新区一笔一画将“公园城市”从崭新城市理念绘成现实答卷,在山水田园间,在城市建设中,细细描摹出公园城市的样子。

  “建设公园城市,不是在城市中点缀公园,而是要将整个城市建成一个大公园,这是任何国家都没有实施过的,也是没有模板的。” 成都市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公园城市研究所所长王波曾在接受采访时说。

  组团式空间格局,是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的城市发展法则。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在城市空间形态上,将传统的城市格局划分成5至30平方公里不等的组团,组团之间通过生态用地隔离,绿道游走于生态用地和城市组团之间,让城市与生态更好地融合发展,形成城绿相融的空间格局形态。每一个规划中的“小目标”都指向了更加幸福宜居的城市生活体验。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打造的先导性、示范性、引领性项目之一——成都“城市之眼”丹景台

  2017年4月,成都提出“东进”战略,向东跨越龙泉山发展,使原本位于成都东郊的龙泉山,成为这座城市的中央公园、“城市绿心”。

  自古以来,人居理念总是离不开山水与城的良性关系。

  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建设现代化城市、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城市,是应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应对社会发展的必答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思虑深远。

  2015年12月,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中国城市工作总体思路: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这是时隔37年,“城市工作”再次上升到中央层面进行专门研究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曾坦诚地指出城市面临的一些发展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城市缺水?一个重要原因是水泥地太多,把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给占用了,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雨水来了,只能当作污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

  在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明确要求:“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使城市内部的水系、绿地同城市外围河湖、森林、耕地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要停止那些盲目改造自然的行为,不填埋河湖、湿地、水田,不用水泥裹死原生态河流,避免使城市变成一块密不透气的‘水泥板’。”

  对中国城市未来方向的思考,实际上也是对世界城市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在“中国方案”中,公园城市是一个新范式,这个范式里面包括了深厚的哲学背景,即人类与城市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城自然如何结合、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登上雄安新区秀林驿站二层平台远眺,大片丛林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满目翠绿令人心旷神怡。

  这座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规划建设的“未来之城”,从一开始便打下了生态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月考察雄安新区时曾指出,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新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雄安新区的重要价值体现。“千年大计”,就要从“千年秀林”开始。

  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时也特别强调生态的重要意义:生态非常重要。现在我们有几个依山傍水的地方,都遇到了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所以你现在靠着白洋淀,现在我们这套理论上都是很好的,别到时候真正操作时候出差错。这里水资源丰富对建城有好处,但是回过头来你不要破坏了我们水源地,破坏了我们这一片生态湿地。因城而废这方面要注意。

  “城,所以盛民也。”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宜居的生态环境,正是城市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曾说:“网上有人给我建议,应多给城市留点‘没用的地方’,我想就是应多留点绿地和空间给老百姓。”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深情地说:“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总书记的美丽愿景,在城市间传递,在发展中探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 相关阅读
  • 天问一号将在火星乌托邦平原软着陆 或有意想不到科学成果

      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电 (郭超凯 李京泽)天问一号探测器28日顺利完成第三次轨道中途修正,预计将于2021年5月着陆火星。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新闻发言人刘彤杰近...

    时间:10-29
  •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发布生态环境管理“三统一”制度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发布生态环境管理“三统一”制度  新华社上海10月29日电(记者胡洁菲)跨域生态环境治理如何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形成统筹协调的政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将迎来挂牌一周...

    时间:10-29
  • 广州通报28日新增3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详情

      中新网10月29日电 据广州市卫健委网站消息,10月28日0时至24时,广州市报告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例。   截至10月28日24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426例、境外输入关联病例28例。累计出院418例,...

    时间:10-29
  • 陕西新增1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中新网10月29日电 据陕西省卫健委网站消息,10月28日0-24时,陕西省新增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1例。   截至10月28日24时,陕西省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

    时间:10-29
  • 内蒙古新增8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中新网10月29日电 据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网站消息,10月28日7时至10月29日7时,内蒙古自治区报告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8例(均由首都机场国际航班分流至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   截至2020年10月29日7...

    时间:10-29
  • 于绍良任上海市委政法委书记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0月29日电 (任佳晖)近日,东方网“市委领导报道集”栏目更新,显示上海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于绍良已兼任上海市委政法委书记。   于绍良同志简历   于绍良,男,1964年7月...

    时间:10-29
  •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新闻发言人:天问一号着陆火星至少还需再闯三关

      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电 (郭超凯 李京泽)北京时间10月28日22时,天问一号探测器8台25N发动机同时点火工作,顺利完成第三次轨道中途修正。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新...

    时间:10-29
  • 中非合作论坛20周年成果与展望云论坛成功举行

      中非合作论坛20周年成果与展望云论坛成功举行  10月28日, 中非合作论坛20周年成果与展望云论坛通过视频连线方式成功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与中非合作趋势”,会议期间来自中...

    时间:10-29
  • 世界热议中国“十四五”新布局

      参考消息网10月28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中共领导层将审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新冠疫情危机、全球经...

    时间:10-29
  • 辛识平:深怀敬老之心,笃行为老之事

      辛识平:深怀敬老之心,笃行为老之事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题:深怀敬老之心,笃行为老之事   辛识平   怎样对待老人,是一个社会的文明风向标。我国有超过2.5亿60周岁以上人口,满足老年人多方...

    时间:10-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