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第三批国家带量采购本月执行 55种药品降价平均降53%

2020-11-03 03:55:0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闻1+1丨国家采购“以量换价” 55种药品降价了!

  第三批国家带量采购本月执行,55种药品、191个产品中选,涉及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药品品种,平均降价53%!以化疗用药卡培他滨为例,药品由原来的每片15元降至3元多。国家集采怎样通过“以量换价”,为患者减负担、强保障?白岩松对话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司长钟东波,为您一一解惑。

  为什么国家药品集采连续三年都能使药价降50%以上?

  钟东波:国家主动集中采购的核心是带量采购机制。现在药品价格虚高关键在于销售费用高,像媒体披露的2019年323个上市医药公司的销售费用达到2873亿。而带量采购以合同的方式来明确药品采购的数量以确保使用,相当于供需直接见面,把中间所有销售费用节省下来,这是降价幅度大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有效的竞争、及时的回款,还有通过集采推动产业提高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这些也都是实现降价的重要原因。

  如何保证国家药品集采降价不降质?

  钟东波:国家组织集中采购是严格把握质量门槛的,现在都是以通过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作为集采范围,所以所有药品都具有相同质量疗效的层次,老百姓完全可以放心,我们是在同等质量情况下来降低价格,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质量下降问题。

  为什么是这55种药品、191个产品中选?

  钟东波:我们带量采购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质量优先的原则,所以我们遴选的药品都是在临床使用广泛、采购金额比较大,而且通过了国家药品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品种。

  如何看待中选的191个产品中仿制药占188个?

  钟东波:中选的药品都是通过国家药品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是同一个质量层次的,所以药品在疗效上完全一样。当然,由于仿制药有成本优势,所以通过公开、透明、公平的竞争,最终仿制药中选的比较多。

  药品降价后,企业得到了哪些好处?

  钟东波:企业的好处还是比较多的。

  第一,降低了成本,销售费用、财务成本以及通过规模经济实现单位生产成本都得到了降低。财务成本主要通过及时回款来实现,现在通常药品回款周期是6个月到1年,但我国组织集采的药品基本上都在次月月底之前可以实现回款。一个月内回款率达到97%以上,这样能够降低它的财务成本,一年大概能能降低6到8个点。

  第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公平竞争环境,从原来的“回扣竞争”转变到以质量和成本为基础的公平良性的竞争。

  第三,有助于优质产品快速推广。因为通过集采可以迅速进入全国公共医疗机构,这样(企业)可以节省很多市场推广和协助推广费用。

  另外,可以倒逼企业加强创新。在过去一年,很多企业都开始加大创新方面的投入。

  国家药品集采工作未来将会以怎样的节奏推进?

  钟东波:通过两年的摸索,我们现在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包括集采规则、配套政策、工作机制的一整套完整的体系。我们现在也正在巩固完善这套政策体系,尽快形成全国可推广的制度体系。有了这个制度体系后,下一步我们可以加快集采的进程。

  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我们现在是在国家层面和地方两个层面推进集采的工作。

  在国家层面,一方面要常态化开展国家集采药品,按照一定数量和金额来设定标准,达到标准的话,就启动新一批的集采,大概一年两批左右。随后还会进一步拓宽集采范围和条件,加快推进集采步伐。

  在地方层面,指导各省,包括一些较大的城市,积极按照国家形成的这套政策规范来开展集中带量采购。我们希望到2022年底,这些临床采购金额占比较大,适合集采的这些重点(药品)品种都能够纳入集采范围。

  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给患者省了多少钱?

  钟东波:按照静态测算,三批药品集采全国大概能节省539亿。按照老百姓个人支付40%来算,大概能节省216亿,其他医保节省了一些资金,又通过扩大医保报销药品目录、通过提升报销水平,让老百姓获得更多实惠。

  通过国家药品集采,老百姓不仅是在费用上得到实惠,同时在其他方面也能得到实惠。

  首先,提高了用药的质量层次,通过调查,在“4+7”试点之前,群众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比例大概只有50%,而实施试点之后能扩大到90%以上,等于整个用药层次得到了明显提高。

  其次,像抗乙肝病毒的药、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药品,通过降价,老百姓用药的可及性得到提高,老百姓都能用得起,健康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未来会对医用耗材进行国家集采吗?

  钟东波:这个目前正在推进之中。全国一年的耗材金额大概在3000亿,其中高值医用耗材在1500个亿。我们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正在研究推进高值医用耗材的带量采购。

  高值医用耗材的带量采购相对药品难度要更大,因为它缺乏一个比较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另外跟临床的使用密切相关,品种更加繁多。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借鉴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做法和经验,同时也要结合耗材的特点,形成适合耗材带量采购的模式。不会让大家等太久,我们第一单就是冠脉支架。

  • 相关阅读
  • 进博会,为你我勾勒未来生活模样

      编者按:曾经稀缺的进口商品,现在正在成为居民家中的“老朋友”。点点滴滴里的进口生活之变,是中国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幸福“注脚”,也是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代表的平台带来的新风尚。随着我国加快...

    时间:11-04
  • 【2020·指尖城市】记者手记:科技改变世界 智能引领未来

      中国青年网天津11月3日电(记者 王文坛)"师生每餐食谱进入售餐系统后,形成个人用餐大数据,师生可查询到自己营养摄入情况分析,同时获取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另外,学校也可根据数据分析,精准了解师生用...

    时间:11-04
  • 【2020·指尖城市】记者手记:城市的下一站 应当通往幸福

      “2020·指尖城市”主题采访活动结束,记者跟随采访团先后在杭州、嘉兴、芜湖、合肥、天津五市领略了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本文记述记者此行印象较为深刻的体会。  评价一个城市,看它怎样对待有特...

    时间:11-04
  • 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等外国领导人将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式

      中新社北京11月4日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4日宣布,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将于4日在上海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在开幕式上通过视频发表主旨演讲。   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南非总统拉...

    时间:11-04
  • 上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将延期一年举办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姜琳)记者4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技能组织经与中国及各成员反复研究,决定将原定于2021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推迟一年举办。...

    时间:11-04
  • 一块孕育希望的“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见闻

      新华社深圳11月4日电 题:一块孕育希望的“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见闻  新华社记者孙飞、印朋  从深圳北站乘车40多分钟,就来到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鲘门。这个以海鲜闻名的海滨城镇,正插上机器...

    时间:11-04
  • 中央依法治国办对八省区市启动法治督察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白阳)记者4日从中央依法治国办获悉,中央依法治国办对全国八个省区市启动实地督察,重点聚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这八个省区市...

    时间:11-04
  • 破“五唯”,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突破口

      评价教师不唯学历和职称,评价科研不唯论文和奖项,评价论文不“以刊评文”——   破“五唯”,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突破口   作者:本报记者 晋浩天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4日 06版)   ...

    时间:11-04
  • 规划建议60条,要点全在这里

      【规划建议60条,要点全在这里】新华社今天受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共60条,要点全在这里。...

    时间:11-04
  • 海纳百川共扬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纪实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 题:海纳百川共扬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纪实   新华社记者   中国上海,浦江潮涌,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大幕拉开。...

    时间:11-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