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2020-11-03 21:44:23

来源:央视网

  国际锐评丨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期公布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人民”一词出现了23次,成为高频词汇。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执政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同时,这也为国际社会理解中国政府支持率何以连续多年在国际民调中高居榜首提供了一个新的例证。

  发展为了谁?这是一国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回望中国此前13个五年规划(计划),以人民为中心这条主线贯穿始终。在当前发展关键节点编制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洋溢着浓厚的民生情怀。事实上,从规划编制之初,中国执政党就坚持把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广泛听取民意,进行开门问策。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亲自担任规划《建议》起草组组长,主持召开7次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文件起草过程还开创了中国五年规划编制历史上的首次“网络问策”:网民建言100多万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1000多条高质量的意见建议。可以说,“十四五”规划编制征求意见范围之大、参与人数之多、形式之多样,前所未有。这一生动的社会主义民主实践,保证了规划建议充分反映人民意愿,回应人民期盼,因而能最大程度凝聚社会共识,并转化为落实发展目标的强大动力。

  再从全会公报内容看,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从“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的2035年远景目标,无不紧紧围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条主线。围绕这些目标,规划《建议》提出的多项重大任务涉及就业、收入、教育、文化体育、健康和养老等诸多民生领域,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决心与行动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过去五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取得明显成效。当前,中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日趋错综复杂。针对新挑战和新变化,全会公报提出“十四五”时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表明未来五年中国将在就业扩容和提质两方面下更大功夫。事实上,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具备诸多有利条件。比如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正成为中国庞大的就业蓄水池。2019年和2020年,中国官方先后发布3批共38种新职业,与数字经济相关的职业占比过半。这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开辟就业新空间,也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等,这必然会进一步提升中国民生福祉。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人均国民收入数据,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2019年排名较2000年足足上升了70位。同时,2019年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2%,连续8年下降,已达到联合国20%~30%的富足标准。可以预见,随着“十四五”目标的实现,中国人的钱袋子将更鼓,将有更多人公平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值得关注的是,五中全会第一次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来,无疑会进一步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先富带动后富”,到“十四五”时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再到2035年远景目标设定,数十年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中国执政党始终不变的初心,那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正因此,国际社会对中国“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发展目标普遍报以信心与期待。阿根廷亚洲与阿根廷研究所经济学家古斯塔沃·吉拉多认为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参与下,“五年规划”都得到了严格执行,取得了巨大成果。前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罗思义表示,中国在发展中曾经克服了许多困难,这次也一定会取得成功,一定能够实现“十四五”规划。

  大道至简。中国之所以能创造令世界惊叹的发展奇迹,正如中国最高领导人所说,“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在中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历史关口,如何让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如何让每个人从社会发展中不断受益?如何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十九届五中全会已经给出了明确的作答,那就是“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中国执政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发展前行的根本动力,同样是世界读懂“中国之治”的关键密码。(国际锐评评论员)

  • 相关阅读
  • 海外持续热议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

      确定中国发展目标 利于世界经济复苏——海外持续热议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连日来,海外专家学者和媒体持续热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

    时间:11-04
  • “内蒙古典型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重大专项启动

      中新网呼和浩特11月4日电 (记者 张玮)4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获悉,内蒙古科技重大专项“内蒙古典型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启动实施。   该项目实施周期为2020年—2023年,总经费3594万...

    时间:11-04
  • 进博抢先看:首次参展企业携重磅“黑科技”亮相

      (第三届进博会)进博抢先看:首次参展企业携重磅“黑科技”亮相   中新网上海11月4日电 (记者 徐银 康玉湛)前两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展示高端装备、工业电器等领域的技术装备展区内的诸多“网红”...

    时间:11-04
  • 江西省长江经济带水站均建成联网 提升水环境监控管理能力

      中新网南昌11月4日电 (蓝曦瑶 王瑶瑶)江西省生态环境厅11月4日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消息称,今年10月29日,江西省长江经济带水站全部建成联网,监测数据正常上传,有效联网率100%,在全国11个省市中...

    时间:11-04
  • 李静走访涉侨台和民营企业:提高创新能力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中新网重庆11月4日电 (王婷婷)“目前在科技创新领域有哪些突破?还有哪些困难?”3日,中共重庆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静赴重庆两江新区走访涉侨台和民营企业,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通过调研掌...

    时间:11-04
  • 海南将开放创新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 建中医药现代产业体系

      中新网海口11月4日电(记者 王子谦)为全面推动中医药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传承创新发展,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4日对外公布《关于促进中医药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开放创...

    时间:11-04
  • 【实践新论】高质量就业是新就业形态的未来

      编者按: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中央网信办与光明日报社共同组织“实践新论&rdqu...

    时间:11-04
  •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自信的根源和保证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自信的根源和保证——听党史党建专家谈“中国自信”  新华社记者刘硕、朱基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时间:11-04
  • 新华社评论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党...

    时间:11-04
  • 这一千多平方公里热土,习近平始终关切

      人民领袖丨这一千多平方公里热土,习近平始终关切   11月的上海浦东机场格外繁忙。作为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接待服务中心之一,浦东机场向四面八方来客张开欢迎的臂膀。   今年,浦东新区迎...

    时间:11-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