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高铁跑得稳和北斗卫星有关 还有这些“黑科技”

2020-11-06 06:50:36

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高铁跑得这么稳 竟和天上的北斗卫星有关

  与利用轨距尺进行测量或全站仪半自动测量等传统手段相比,北斗惯导小车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作业效率提升了20倍以上,大幅度降低了测量成本和外业复杂度。

  10月28日,国新办就2020年前三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春耕介绍,目前,大概有698.61万辆道路营运车辆已经安装使用北斗系统。交通运输部出台了交通运输行业应用北斗卫星的专项规划,铁路、公路等重点领域的政策指导正在不断加强。

  在此前10天左右,来自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五院)的工程师们,与武汉大学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合作,将自主研发的北斗惯性组合导航铁路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俗称北斗惯导小车),成功用在京沈高铁朝阳枢纽至顺义段施工现场,完成了近50公里有砟轨道的多回合精测任务。

  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工程化应用于高铁建设领域,直接服务于轨道精调,确保轨道的位置和平顺性严格达到设计标准。

  那么,距离地球几万公里的北斗系统,如何给铺设于地面的交通干线“把脉”?又能达到怎样的测量精度呢?

  保证轨道平顺 要进行多种数据精准测量

  据介绍,乘客可以在以350公里时速运行的高铁车厢中“闲庭信步”,在车窗边上竖硬币不倒,都有赖于高铁线路的高平顺性。一旦轨道不够平顺,就会导致机车车辆出现系统震动,对轮轨噪声、轮轨相互作用力以及乘车舒适性、安全性等都会产生直接影响。

  为最大限度保证轨道的平顺性,工作人员需要精准获取轨道的三维位置坐标、轨道间距等,实现轨向、高低、轨距、水平等各项几何参数的高精度测量。

  “简单来说,需要先通过测量确定轨道中心线的实际位置,得出其与设计位置在平面(轨向)和高程(高低)方向的偏差。然后根据这个偏差,计算出调整量。”铁五院北斗铁路行业综合应用示范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饶雄说。

  早期建设和维修铁路时,技术人员需要使用轨距尺手动测量轨道,作业效率非常低。

  后期使用专门的高精度全站仪进行轨道测量。测量人员会在轨道中线上临时架设一个三脚架,然后将高精度全站仪架在三脚架上,以光电扫描的方式测得选取样点的信息,进而再推算钢轨的坐标数据,每根轨枕都要重复一次,一个小时只能测量200米。

  随着高铁建设的飞速发展,轨道精测技术也在不断演进。惯性组合导航铁路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也叫惯导小车,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测量方式。

  饶雄介绍说,惯导小车上主要包括陀螺仪、加速度计、惯性导航系统以及卫星定位系统等。测量时,工作人员需要在轨道上推动惯导小车,因为小车是在三维空间里进行运动的,因此可以通过建立空间坐标轴,加上测量过程中收集到的3个方位的各项数据,通过计算机计算出轨道各部分的空间坐标,再进一步计算连续点位数值是否存在非正常偏差。

  饶雄说,有了惯性导航技术,用一台设备就能对任意位置的轨道几何形位进行精准定位,测量数据实现了一站式集成处理,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这也意味着,将铁路轨道数据采集模式交给惯导小车后,就可实现自动采集,数据自动处理,基本不需要现场做过多的操作。

  有了北斗助力 测量精度更高作业效率提升20倍

  在前期积累的技术和产品基础上,铁五院联合武汉大学共同组成研发团队,对铁路普遍采用的惯导小车开展了国产化改造升级。新研发的北斗惯导小车集成了多项国产技术,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国产北斗芯片。

  “项目集成了支持北斗三号的国产卫星导航接收机和惯性导航系统,用于替换传统轨道精测手段。”饶雄说。北斗导航与惯性导航功能可以形成互补,提高系统的整体导航精度、导航性能以及空间校准能力。

  据了解,北斗的精密定位功能结合惯性导航强大角度和位置推算能力,可以实现连续移动测量,工作人员推着小车一路走一路就能同时进行测量计算,测量效率可以达到步行的每小时5公里左右甚至更快。因为北斗系统独特的星座设计,在中国上空的北斗卫星数量更多,所以测量精度更高,抗干扰性和可靠性也更强。

  另外,北斗的高精测量能力还能有效帮助减少测量误差。常规情况下,惯导系统的数据计算是一个积分过程,整个过程耦合了定位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误差,误差快速累积会对计算结果产生一定影响。“采用北斗或者其他卫星定位技术,可有效抑制误差的累积,使整套系统在长时间内都维持在一个高精度的水准。”饶雄说,与利用轨距尺进行测量或全站仪半自动测量等传统手段相比,北斗惯导小车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作业效率提升了20倍以上,大幅度降低了测量成本和外业复杂度。

  “采用国产北斗芯片,我们这台惯导小车核心传感器完全国产化,变得自主可控,摆脱了对其他导航设施的依赖。”饶雄说。

  相关链接

  这些铁路“黑科技”都与北斗有关

  在今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颁布的《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率先完成智能化铁路网;高铁列车将拥有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5G通信技术的空天地一体化的“超级大脑”。事实上,看起来远在九霄之上的北斗,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多项已经成功运用于铁路建设的“黑科技”,都与北斗有关。

  精准定位中欧班列

  中欧班列的运距都在1万公里以上,很多时候会经过无人区,那些地方没有移动通讯信号,以前列车经过这些区域的时候,信号就丢失了,没有办法保存。现在安装了北斗定位系统以后,可以实时把列车的运行数据记录下来,等到列车运行到有移动通讯信号的地方后,再回传给中欧班列运行服务中心,确保了信息的完整性。目前,中欧班列联通21个国家72个城市,北斗卫星能够跟踪中欧班列运行轨迹,定位精准到10米以内。

  全天候发布预警信息

  北斗基础设施监测应用可对铁路设备设施及沿线环境全天候,进行实时自动化高精度监测,采集原始监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实现监测数据的解算分析、预警信息的发布等功能。例如,浩吉铁路沿线5座重点桥梁及6个重点边坡就采用了基于北斗的高精度位移和形变监测技术,对基础设施进行长期监测,既能够保证监测的实时性和连续性,有效获得趋势信息,又能够保证高精度和自动化,为线路安全增加保障。

  及时掌控机车状态

  中国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CMD系统)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实时将机车故障、报警信息、机车位置信息等及时传输到地面系统,完成车对地、地对车数据的采集处理传输。职能部门可以及时掌握机车故障、报警信息、机车位置信息和机车工作质量状态。机车乘务员对机车质量控制的便捷性和有效性大大提升。

  本报记者 矫 阳

  • 相关阅读
  • 进博会和海事也有关系?关系大着呢……

      进博会和海事也有关系?关系大着呢……  11月7日,进博会时间,赵伟娜女士走进“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中央商圈步道层的综合服务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标志的服务台前,两位身穿“海事...

    时间:11-08
  • 德媒文章:中国为什么没有发生第二波疫情

      参考消息网11月6日报道 德国电视一台网站11月2日发表题为《中国为什么没有发生第二波疫情》一文,作者为露特·基希纳。全文摘编如下:   中国官方公布的新冠确诊病例数周来一直处于低位,而且没有死...

    时间:11-08
  • 进博会创意短片《绘梦东方》

         如果世界是画板,   它应该绚烂多彩。   然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更是给各国带来严重冲击,   世界仿佛被染成灰色。   复苏需要持续动力,...

    时间:11-08
  • 学生劳动变为家长增负 劳动教育如何才能有趣有用

      劳动教育如何才能有趣有用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江西省芦溪县南坑镇妙泉学校的孩子们脸上写满喜悦。“我们班这回被评了五星!”从2012年开始,妙泉学校在校园里开辟了一片菜地,作为种植劳动实践场所...

    时间:11-08
  • 聚焦慈善法——推动慈善事业更加健康发展

      201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实施,由此开启了我国依法治“善”时代。为深入了解4年来慈善法的实施情况,今年8月至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慈善法执法检查组分赴宁夏、浙江、辽宁、山西、陕西...

    时间:11-08
  • 努力实现更多“从零到一”的突破

      努力实现更多“从零到一”的突破(凭栏处)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座谈会上,“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的重要指示精神,让广大高校和科研工作者倍受鼓舞。高校是基础研究的...

    时间:11-08
  • “十三五”,总书记关心的这些事:这五年,自贸试验区创新更亮眼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将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差别化探索,加大压力测试,发...

    时间:11-08
  •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经济新方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分领域阐述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

    时间:11-08
  • 各地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

      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深聚焦)   核心阅读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

    时间:11-08
  • 带动近五十万人就业 非遗扶贫让日子更有奔头

      带动近五十万人就业   非遗扶贫 让日子更有奔头(新数据 新看点)   学会一门手艺,全家有望脱贫致富。包括剪纸、刺绣、绘画、金属锻制、建筑营造等在内的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带动城乡就...

    时间:11-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